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
2014-04-17陈俊
陈 俊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学工处, 江苏 苏州 215014)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
陈 俊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学工处, 江苏 苏州 215014)
以国家文化产业振兴为契机,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深入探索文化产业人才需求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确立人才培养的路径。只有突出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的就业导向特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应用文化产业人才,高职文化产业类人才才会在行业和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业导向;高职;文化产业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其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本质特征逐渐明晰。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其面向具体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定位,有效满足了社会因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对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使高职教育成为不可替代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在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加速社会转型、促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显示了突出的重要性。在社会行业不断调整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应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意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服务文化产业发展。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一)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应对接产业振兴发展需求
根据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将重点推进一批文化产业,其相应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掌握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备现代管理、经济和文化政策法规的理论基础以及文化产业项目的专业运作技能,能在文化产业、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运营、传媒管理、项目策划执行和国际文化传播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1]。围绕文化产业发展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如视觉艺术、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电脑动画以及出版、影视等,可加强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自觉落实“专业设置与产业融合、教学和研发并举、培养和就业一体、培训和就业共通”等人才培养模式,并以特定就业岗位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行业定位。
(二)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应明确行业岗位需求
从国家统计局2012年对文化及相关产业进行的分类来看,高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岗位定位主要是:一是从事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三是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四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2]。由此可见,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清晰,与行业需求关联紧密。我国当前高职教育中的艺术设计、影视传媒、出版制作、旅游休闲以及文化产品生产等相关专业,均直接对应文化产业的人才需求导向。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突出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
本科及以上学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具有宽口径专业知识、深厚人文素养,高素质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队伍”[3]。与之有别,面向文化产业的高职人才,其特点是创意表达技能突出、岗位适应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相应地,其岗位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具备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即对产业发展定位的把握。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能与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相衔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较快掌握新技术,适应新要求。二是具备积极的应变和持续发展能力,即创新创意能力。文化产业专业的高职人才尤其要具备个人的持续发展和自我提升的能力,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产生创意灵感,并将成熟的技术和创意转变为现实。
(二)彰显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创意是人类文化定位的一个重要部分,可被不同形式表现。“文化产业”适用于那些“以无形、文化为本质的内容,经过创造、生产与商品化结合的产业”。这些内容受到著作权保护,并且可以采用产品或者服务形式来表现。文化产业中的创意和创新,并不包括科学技术上的创造发明,而专指文化领域中的创新,故文化产业又可被视为“创意产业”[4]。高职院校以文化产业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突出了创意和创新能力等技能在文化产业中的运用,这也是文化产品及其服务区别于一般物质生产的主要特征。
(三)深化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的持续发展能力
在全球化的条件下, 文化产业是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 以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为支撑, 以网络等新的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5]。 因而,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人才的终生学习能力即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一是应不断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推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二是加强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主发展的能力的培养。三是形成开放包容、信息来源多元的人才培养文化吸收机制。加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定位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人才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突出信息摄取整合能力的培养。
三、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以就业为导向推动专业设置契合产业发展需求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预期目标为2.4万亿元左右,约占同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为达到此目标,“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19%,远高于GDP年均增长率[6]。文化产业总体起步晚,市场发育度低,没有健全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流动和奖励机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制度难以适应文化产业人才需求,懂文化的不懂技术,学技术的轻视人文,文化产业实力弱、规模小、管理方式滞后。高职院校只有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设置文化产业类专业,确立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所培养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在文化产业振兴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可围绕产学结合、专业建设、科研开发、订单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创新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解决文化产业类人才缺口较大的现实问题。
(二)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校企共建师资队伍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在人才培养方面,强调创新驱动,理论教学必须紧扣业态发展的导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的产业导向。高职院校可聘请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同时加强对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践培养,使教学与前沿产业要求同步。积极构建校企共建的实训工作室,打造校企联动的智库,专业教师在参与过程中既可以了解产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也有助于在教学中更新运用先进技术。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校企共享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了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以“需求推动”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教师明确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打下了基础。只有加强文化产业的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互动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共享专业人员队伍,搭建合作共建平台,才能激发创意创新的需求,确立就业导向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打造创意创新实践平台
随着文化业态的不断融合,文化企业走向联盟,依托联盟开展组织创新合作,整合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已成为当前的大趋势。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人才的就业能力体现在学生创意设计表达能力方面。专业设置推动了文化产业、行业、企业和院校的联动,为教学过程有效体现行业特征和明确的就业导向提供了便利条件。院校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创意创新工作室,院校和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等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创意创新实践平台强调的是学生校内创意与真实项目需求的一致性,探索学习过程与文化创意产品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以文化产业真实项目为主题,强化创新效应和经济效应,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
(四)以就业为导向推动形成人才培养的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人才培养应自觉依托文化产业发展的导向,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考核评估机制。如文化产业校企人才培养质量“双回路”系统,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重点突出创意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在提升学生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的过程中,围绕学生的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等培养,不断强化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综合教育,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行业企业和院校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其次,由文化产业行业专家、行政主管部门、毕业生等组成校外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回路,及时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动态,使用人单位作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为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所需的客观依据。第三,通过专项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通过创意创新实践和技能竞赛,校企共建教学师资资源库,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文化产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评估体系,真正构建以就业和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1]蔡尚伟,刘锐.文化产业进入国家后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必要性[EB/OL].(2009-04-27)[2014-02-01].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0489/40492/10487592.html.
[2]国家统计局设管司.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EB/OL].(2012-07-31)[2014-02-01].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201207/t20120731_8672.html.
[3]宋建伟.地方高校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以邯郸学院为例[J].邯郸学院学报,2012,(3).
[4]金元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姚伟钧.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创新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1,(2).
[6]周易.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存在3.66万亿元缺口[N].中国青年报,2014-01-02(7).
[责任编辑:邓 渝]
OntheEmployment-orientedVocationalTalentsTrainingofCulturalIndustry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CHEN Jun
(OfficeofStudentAffairs,SuzhouArtandDesignTechnologyInstitute,Suzhou215104,Jiangsu,China)
Tak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as an opportunity, the vocational talents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take employment as a direction, deeply explore the location of the talent needs, specifically define the requirements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stablish a path of personnel training. Only highligh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ployment-orientation, can cultural industr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velop high-quality skilled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f cultural industry professionals, and will vocational talents of cultural industries play a greater role in the industry.
employment ori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al industries
2014-04-23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重点研究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研究”(SZ2013005)
陈俊(1972—),男,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处长,副教授。
G710
:A
:1672-2604(2014)05-0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