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中的仿写与创新思维培养*

2014-04-17周建新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句式乡愁想象力

周建新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广州 510640)

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然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的共识,关键问题只在于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问题。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当前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以及在文、理、工各学科、各课程中,都大力开展了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验。创新,不仅成为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口号和指针,而且已成为教育部门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一名教授文学课程十多年的一线教师,笔者考虑在诗歌课堂上实施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已有几年,并在理论上论证了在诗歌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合理性[1],同时也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和实验。实践表明,诗歌教学中的“仿诗写作”(以下简称“仿写”)可以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诗歌仿写与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依据

人的创造力离不开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和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密切相关[2]。聚合思维遵循逻辑向度,对已知事物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推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聚合思维是一种有程序、有范围的收敛性思维,它具有方向性、判断性、稳定性、服从性和绝对性等特点,主要运用演绎(deductive thinking)和归纳(inductive thinking)两种方法,前者从一般原理的逻辑分析来确证特殊事实的存在,后者从特殊事实的逻辑分析来确证一般原理的存在。因此,聚合思维是一种按形式逻辑有次序地进行分析推论,最终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的思维方式,强调思维个体的理性和逻辑。

发散思维则刚好相反。它遵循形象思维向度,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可能性答案,它不强调事物间的关系,不追求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根据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瑞普(Richard E Ripple)的定义:“发散思维是在没有预知的正确解决方法或答案的情境中进行的精神活动”(Divergent thinking is a mental activity performed in situationswhere there is no prior correct solution or answer),具有“灵活(flexibility)、流畅(Fluency)、新颖(originality)”的特征,并“与创造力密切相关”(likened to creativity)[3](P629)。可见,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限制、无既定线路的思维模式,它主要有逆向思维(reversal thinking)、曲解思维(distortion thinking)、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夸张思维(exaggeration thinking)等几种表现方式,强调思维个体的直观知觉。理查德◦瑞普认为,“发散思维促使人们改变对生活中种种视而不见事物的认识,以自我特别的方式加以重新认识”[3](P633),指出了发散思维认识事物的独特视角和方式。美国著名创新思维学家爱德华◦德◦波诺(Edward De Bono)认为,“思维的目的不在求正确,而在求有效。”[4](P77)

由此可知,发散思维与直觉思维(intuitive thinking)非常相似,它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凭思维个体的直观知觉进行辨析和判断,因此它极依赖思维个体对事物的洞察力和理解力,以及思维个体的知识经验。由此可见,发散思维需要极高的想象力,而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主要思维形式之一。换句话说,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力,想象力的高低和创新能力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诗歌教学中的仿写,是指对原诗意境的模仿写作或对原诗句式的模仿写作,或者两者合一。模仿意境,则需要在句式上发挥想象力,构建诗意的字词和句型;模仿句式,则同样需要开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构建一个诗意的意境。因此,诗歌仿写对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诗歌仿写的过程就是学生启动想象力的过程,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在仿句写作中,学生需要注重意境的想象性预构,而在仿意写作中,学生则需要更关注字词的运用和搭配,以使语言形式和内容构成一个和谐的诗歌整体。因为,不论是仿句还是仿意,最后的模仿结果都要求要形成一首诗歌。既然是诗,当然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称之为诗;否则就仅仅是形式或内涵接近原文的分行散文而已。

在仿句写作中,学生受原文语言形式的限制,模写出来的新诗形式需要和原文形式接近,因此在形式上难有大的发挥余地,此时关键的难题在于意境的构建,即如何在形式受限的情况下营造出一个诗意的情景,换句话说,即如何能使按照特定句式写出来的语言形式蕴涵诗意,而非一具空洞或杂乱的语言之壳。这时,就需要学生启动发散思维,预先在想象中巡视、拾检、组合、修葺和完善,预先设定出一个诗歌情景,并使其能够恰当地搭配特定的语言形式,使内容和形式融合成一个诗意的整体。在模写过程中,因为受到原文形式的限制,预先设定的诗境可能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改,以符合特定语言形式的表达能力和范围,如果没有预设一个诗歌意境,则在模写时没有特定目标,成为漫无目的的形式仿制,其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仿句写作之前的准备阶段以及仿句写作的过程都对学生的想象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出极大的挑战,仿句写作无疑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和培养。

仿句写作要求学生写出与原文同类型或相似、相近的语言形式,而诗境则由学生根据语言形式的特点自主构建,因此仿句写作重在构意。而在仿意写作中,学生被要求模仿原文意境(即同类型或有共通性、一致性的意境),选用恰切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所以仿意写作重在遣词造句。因此,学生为了锤炼语言,也必须让灵动的思维飞翔于语言的密林中,小心谨慎地选择字、词、句,用最准确、最贴切、最传神、最生动的词语来传情达意,同时还要斟酌这些字和词的搭配组合,注意声调的平仄相间、音节的整齐匀称、韵脚的和谐自然,要善于巧妙地运用双声叠韵词,不断地试验比喻、拟人、象征、排比、递进、对比、反讽、重复、夸张、通感等修辞表达方法,进行仿写训练。这些紧张的工作,同样需要超强的想象力,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二、诗歌仿写举隅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诗歌课堂上的诗歌仿写活动主要包括仿句写作和仿意写作两种,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到中国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时,笔者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同时要写在教室黑板上进行比赛,大家来评论。学生立刻跃跃欲试,纷纷举手,气氛活跃,写出了一些不错的仿诗: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仿句写作:

友谊

小时候/友谊是一个小小的跷跷板/我在这头/伙伴在那头 长大后/友谊是一条长长的电话线/我在这头/朋友在那头 后来呵/友谊是一片奢华的庭院/我在外头/知己在里头 而现在/友谊是一段淡淡的回忆/我在这头/童年在那头

幸福

小时侯/幸福是一颗小小的糖/含在嘴里/甜在心头 毕业后/幸福是一本厚厚的同学录/人各四方/却真情如一 后来啊/幸福是一张和美的全家福/时光流逝/但笑容永驻 而现在/幸福是一封暖暖的家书/远在天边/却温馨在眼前

仿句写作需要模仿句式,意境可以和原诗不同,学生可以自己拟设意境,然后用与原文近似的词、句或句型写出来,最后的结果也要是一首诗。而仿意写作是模写原文意境,而语言形式,包括字、词、句式、修辞等就不要求类似原文句式,因此,学生要模仿原文意境(或同类的意境),写出一首诗歌来,句式可以和原文近似,也可以自己自由措辞,以下便是仿意写作的两个例子,句式也和原文近似:

乡愁(1)

小时候/乡愁是一份浓浓的思念/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一切 长大后/乡愁是一页洁白的信纸/飞鸿传送/对家乡的怀念 后来啊/乡愁是一本厚厚的书籍/留驻我的回忆/回忆童年的往事而现在/乡愁是一种莫名的怅惘/徘徊又彷徨/怅叹我无根的愁绪

乡愁(2)

小时候/乡愁是一个小小的风筝/我在这头/梦想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段长长的铁路/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种反复的梦魇/我在这头/思想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本厚厚的记忆/我在外头/童年在里头

不论仿句还是仿意写作,学生大多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欢悦、融洽。学生通过仿写,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创作灵感,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大家感到很有兴趣,有些甚至觉得很刺激,因此对这门诗歌课程有特别的感觉。在这样的仿写气氛里,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时常能创作一些个性凸显、创意十足的仿作,限于篇幅,无法举例更多。像这样的仿写练习,没有想象的参与、没有活跃的思维运转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依靠想象力拓展想象空间,利用发散思维搜寻各种写作思路,才可能获得强大的素材搜猎能力和主题表达能力。

三、结论

仿写是一种受限的创作,它要求仿句写作时在语言形式上尽量接近原句,而在实质内容上可以与原句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在内容(或诗歌意境)创设上要有创造性。仿意写作则要求模仿原文意境,在语言表达上可以与原文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形式上要有创意。因此,不论是仿句写作还是仿意写作,即使是受限的一种写作,依然像一般诗歌写作一样对学生有很高的要求,同样是一种创作,同样要求学生在构思上追求想象的深度、广度、新颖度。因此,这样的仿写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天马行空般地自由自在地想象、感悟和构思。在实践中,虽然学生仿写的水平有高有低,但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质,学生从仿写活动中获得的创新思维的训练没有高下之分,大家都得到了同样的锻炼。可以说,诗歌课堂中的仿写活动活跃了诗歌课堂,通过仿写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对诗歌体裁的特点如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等有了更深切的体悟,增加了对诗歌的了解和感受;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想象力、发散思维方面得到了训练,增强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这样,在诗歌赏析与诗歌仿写双翼的带动下,学生获得了诗歌知识增长和创新思维训练的双丰收。

[1]周建新.诗歌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关系[J].新课程研究,2013,(2):30-33.

[2]岳晓东,龚 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9,(10):9-16.

[3]Ripple,Richard E.“Teaching Creativity.” Eds.Mark A.Runco,Steven R.Pritzker.Encyclopedia of Creativity.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9.

[4]De Bono,Edward.Lateral Thinking:Creativity Step b y Step.New York:Harper and Ros,1973.

猜你喜欢

句式乡愁想象力
永远的乡愁
乡愁
看见你的想象力
九月的乡愁
打开新的想象力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回头一望是乡愁
特殊句式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