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的合理性分析
——基于高等教育哲学

2014-04-17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哲学大学技能

王 薇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 250100)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的合理性分析
——基于高等教育哲学

王 薇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 250100)

中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高等教育中重学术、轻职业性倾向很突出,不利于二者结合。教育史上一直存在政治论哲学和认识论哲学的争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属于这两种不同的哲学。从二者哲学争论入手分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合理性,对改变中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现状,指导中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教育结合;教育哲学;合理性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都具有越来越强的职业性,不仅短期高等教育主要是职业教育,在学士、硕士教育中,不同于学术学位的专业学位发展迅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越来越具有融合的趋势。然而高等教育中重学术性、轻职业性的倾向仍然很突出。大部分国家高教系统中地位最高的仍然是学术性高等教育,职业高等教育往往意味着是次等的,这样既不利于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普通教育吸收职业教育的优点。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指出大学确立其地位的途径主要有两种:认识论哲学(大学应研究学问)和政治论哲学(大学具有服务社会功能)。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一直存在着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的冲突,即大学中存在着研究知识的自由教育(普通教育)和服务社会的职业教育的冲突。下面拟从历史有关于二者的哲学争论入手,分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的合理性,以对我国高校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有所启示。

一、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教育哲学的争论

普通教育主要指传统大学按照学科分类的本科以上教育,重视理论学习与研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职业教育主要指按职业或行业分类的教育,重视使用知识、技能培训,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1]。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一直存在大学中应该进行自由教育(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哲学争论。

(一)两种哲学的对立

1.职业教育着眼于技能训练,不适合在普通高校中进行。职业教育侧重于技能的训练,技能需要在实践环境中得到训练,更适合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正如克拉克·克尔提到“职业和专业与特殊性有着内在的联系。一项工艺或者一种专业的实践本质上是一种技艺型的工作”,职业性教育面对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景,针对处于特定时间、地点的特殊的人,适合在实际工作中锻炼[2](P91)。此外,职业教育重视的是技能的训练,而技能训练会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有可能忽视其他有价值的活动,尤其是注重培养理智的活动。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不管其经济价值有多高,它在培养学生心智方面,都无法与哲学、物理这些传统学科相提并论。这些实用性的专业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对高深知识的传授和思维的锻炼不足。因此,职业训练的合适场所不是高等学府。

2.普通教育重视学生心智发展,比职业教育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普通教育侧重于研究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使人更好地适应世界。正如纽曼在书中所言:普通教育对人的智力进行了全面的培养,这种理性的全面的训练,对学习专业和科学是最有效的帮助,因为他学会了思考、分析、比较和辨别之后自然就形成了判断力, 增强了内心的想象力。接受这样的教育之后,虽然他的确不能马上成为一名律师、一名演说家、一名政治家、一名好老板、一名商人、一名军人、一名工程师等,但是他处于这样的一种智力状态,他能够从事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或任何一个职业。

3.普通教育中不适合引入职业性教育课程。学生看重职业,他们渴望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取得成功。一旦职业教育引入到大学中,学生会迫于就业竞争的压力毫不犹豫地选择职业课程。因为这些实用性的课程比传统课程更能增加他们将来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更能为他们的生活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推行职业训练,那么职业教育就会使得诸如哲学等传统学科受到排挤,将占领课程体系[3](P170)。

(二)两种哲学的统一

1.职业中渗透着文化。原来那些被高等教育排斥的许多职业已经“渗入了理论成分”。正如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杜威认为“职业是文化之根,文化乃职业之果”,一个人要想能够完全胜任工作并且充分享受到职业带来的快乐,就应该学习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心理学等传统基础学科的基础知识[2](P95)。此外,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不仅要为求职做好准备,而且还要为变换工作做准备,只拥有一项职业技能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为了更好地谋生和享受工作,广泛的文化涉猎是必不可少的。

2.大学不仅研究知识,而且要服务社会。大学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也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布鲁贝克提到大学确立其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换句话说,高教系统作为一种组织,其发展不仅需要遵循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追求高深学问),也需要在外部寻求合法性基础(为社会服务)[2](P13)。斯宾塞认为知识的最高形式不是知识本身即目的,而是知识在某种方式上对社会有用。既然大学不可避免地会卷入到复杂的社会中去,我们就需要使高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使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培养学生的过程都体现出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特征,使高校真正成为一个“有用学习”的地方。

3.普通教育中需要设置职业教育课程满足学生就业需求。高等教育里完全杜绝职业教育是不切合实际的,教育需要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做准备。培根在《知识的进展》中提到知识具有公共实用性,知识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而不是描述一个业已存在的真理。洛克认为教育应该有特定的目的,涉及到具体的工作和事物,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生活需要做准备。因此,教育必须是实用的,能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和营生手段有用”。克拉克提到高等教育的主要消费者是学生,他们一方面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学中受的教育能够使他们找到更好的工作。因此,在市场的压力下,本科院校也不得不向学生提供职业课程来满足他们的就业需要。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的合理性

对职业教育哲学和普通教育哲学争论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二者结合的合理性。

(一)职业教育需要普通教育赋予其理性

职业教育是实践性的,人们在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职业的专门知识以及专业训练,也需要对各种问题进行价值判断。比如当护士接待具体的病人的时候,他必然要考虑价值问题。如果人们只是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技能的训练,就不能对实际的工作情景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而“普通教育设计行为的理论分析,也关注道德行为的习惯化”。它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提高其心智和道德水平,使人们在面对道德两难问题时做出理智选择。此外,对于职业人员来说,在实际工作中要面对的人和要处理的事情都具有差异性,“可能不适于现有的专业知识的任何分类”。因此,“所有的行动都是在或多或少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生的,也就是在我们不能准确预见所有的后果是什么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普通教育培养人的心智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洞察的能力,可以使人们寻找到“对付疑难情境的各种变通的方法”[2](P95-97)。

(二)职业教育是特殊的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中包含许多普通教育的要素,因为任何一项职业都不能排除语言、文化、道德、心理、逻辑等普通学科的知识。这些普通教育中所包含的要素能够给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思维锻炼,使他们更适合社会中的职业。此外,职业教育不再局限于职业训练,它不仅需要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还需要专业以外的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具备的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的能力、多种技术综合运用的能力、信息的获取利用能力、独立参与能力、创造与使用能力以及交往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总含有普通教育的一些能力和品质,对于提高普通教育有重要意义。

(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一定的统一性

1.普通教育的理论知识需要接受社会上有关职业或者行业的检验,尽管这些知识被检验的时间并不确定,但是长期来看,符合实际工作的理论知识更受人们青睐。而且职业性知识也要有理论基础,没有专门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职业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另外,“普通教育中的工、农、医有明显的职业倾向性,而职业性的高等教育也有一定的理论学习,实际上两者是复杂交错的。”[1]

2.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两者的质量标准都有一个统一的基本质量要求,都要根据我国的总的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能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对立起来,两者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统一性[4]。

3.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作不仅需要动脑也需要动手,这就要求学生要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面对就业市场激烈的竞争,学生不仅需要为特定的岗位做准备,也需要拓宽就业面,考虑不同种类的工作,增强就业的灵活性。而且,即使学生就业成功,工作之后也可能会面临工作的调整或者重新就业。因此,教育系统需要把学术型的普通教育和技术型的职业教育统一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我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现状

我国普通教育培养的人才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满足国家对于高层次应用人才的需求,而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缺乏向上流动的空间,也不利于个人职业的发展,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一)普通本科人才培养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校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学轻术”的倾向,学校工作的重心是引进一流教师,争取科研课题,鼓励发表论文,申报硕士点、博士点以及培养学术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方面,关门办学,很少深入社会,难满足社会的需求;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往往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少深入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仅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缺少实践动手能力、应用能力。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不仅需要学术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职业型、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仅要用理论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用操作能力来建设和改造世界,将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发展和创新。

(二)职业院校毕业生工作岗位缺乏向上流动空间

虽然职业院校毕业生一般性工作的就业机会相对多于普通大学毕业生,但是针对的工作岗位大多是普通技术工人岗,大多数岗位都处于社会阶层中的下层,对技术和知识的要求低,薪水和福利也普遍较低并且工作往往不稳定。这些工作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同样能胜任,属于次要劳动力市场,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的人一般无法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因此,高职毕业生大多数从事的是蓝领工作,缺乏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和空间。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院校片面地把能够就业当成办学的终极目标,将职业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岗前培训,片面追求就业率而忽视了就业质量[5]。

(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存在融合需求

现代大学已经不仅仅是研究知识的学术组织,也具有了多样化的社会功能。一方面,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要求下,大学必须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否则,大学的科学研究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法获得足够的经费开展科研活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大学学习或者离开职业岗位重新进入大学培训,都是为了在未来找到一份更好的职业或者更好的工作。很多大学在本科生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应用型、职业型的专业,甚至研究生阶段也都出现了应用型的硕士,从一定程度上说,大学已经成为职业培训的组织。

四、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启示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应该建立起畅通的联系,使普通教育吸收职业教育的优点,也使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改变职业教育培养低层次人才的偏见

社会中许多人将应用型人才归为低层次人才的行列,这是因为我国现行高校评估指标还是以研究型大学为主要参照指标,来指导和评价不同层次、类型的人才培养状况。职业性的知识和学术性的知识都有它们特定的价值,拥有学术性知识和素养的人是人才,拥有职业性知识和技能的人同样也是人才,只是具有不同的适应面。学术性人才适合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应用型人才更擅长实践性强的工作,学术性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只是类型差别并没有层次的高低。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者不仅要有实践技能还要有理论基础,需要同时具备职业性和学术性。

(二)构建终身的职业教育体系

提高高职教育的地位和声望的重要路径是构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自下而上齐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使职业教育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像普通教育一样具有升学的功能。“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也强调要积极探索建立包括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等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尽快解决当前中高职脱节问题。”[6]因此,为了使职业教育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职业教育中要融入普通教育的学术性成分,即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职业教育由就业导向转向就业与升学并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职业教育都重视“学术教育”,比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很重视学术教育,德国的职业学院强调职业性与学术性并重。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也不仅是获取生存技能的途径,更应该是成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境界的一种方式。

(三)把职业教育培养职业人与普通教育全面发展人统一起来

职业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然后才是职业的教育。职业教育不仅要具备职业人的专业知识和从业技能,还要具备普通教育的广博知识和文学素养。然而,职业教育却常常只关注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全人的培养。职业教育培养的人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同时也应该拥有广博的人文情怀。因为人文知识的欠缺会使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评判思维能力等相关能力薄弱,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专业技能很强,但不会与人沟通、合作,便难以融入社会,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此外,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批判性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等对学生的发展都很重要,不仅为学生职业生涯做准备,也能实现普通教育的目标。因此,职业教育中应该设置这样一些既具有职业教育性质,又能激发学生思考价值问题、提高思维能力的课程。比如提出一些带有学究性质的课题,通过对课题的探索,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围绕某行业的具体问题展开道德推理课程,使学生思考道德两难问题等等。

[1]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1):6-10.

[2]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林培锦.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关系的变迁及解读[J].现代教育管理,2011,(7):5-8.

[5]张瑶祥.高职院校“好就业、难招生"[J].教育研究,2013,(5):91-92.

[6]孙毅颖.对高职院校科研问题争论引发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92-95.

(责任编辑:彭文彬)

Analysis of the Rationa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Liberal Education—based on higher education philosophy

Wang Wei

(Research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The tren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liber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But the phenomenon of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liber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s very prominent,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ir integration.There has been debate between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epistemology philosophy in educational history,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liberal education belong to these two different philosophies.The analysis of the rationality of their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ical debate contributes to the change the conditions of liber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provides methodical guidanc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liber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professional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integration of education;philosophy of education;rationality

2013-12-03

王 薇(1989—),女,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G40

A

1674-6120(2014)05-0097-04

猜你喜欢

哲学大学技能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菱的哲学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