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
2014-04-17彭兰
彭 兰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论中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
彭 兰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重视教师共同体的作用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重要趋势。学习型组织理论以系统思考、共同愿景、自我超越、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五项修炼为手段,有助于纠正教师个体不适意的实践性知识、为增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赋权、克服教师群体实践性知识共享意识淡薄等问题。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有效建构教师共同体,充分利用教师的集体智慧进行实践性知识管理提供了理论视角与实践框架。
实践性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对学习共同体认识的日益深入,目前教师知识管理出现了新趋势,特别表现为从重视个人知识管理转向团队知识管理。”[1](P12)“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非常迅速,虽然教师个人拥有较新知识,但如果不能在团队中进行有效交流与分享,就会影响知识的应用与创新。”[1](P12)因而,思考如何突破教师个体孤军奋战到充分利用教师的集体智慧,成为当下有效管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解析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管理领域发展起来的最为前沿的理论之一。它的提出打破了科层化的管理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代之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主张以组织成员持续不断的学习为生长点,以平等、民主、分享、合作、共赢的关系为基础,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
学习型组织理论包括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团队学习、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五大核心修炼。其中,系统思维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概念。主张突破局部、线性、静止的思维,从整体入手,考虑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眼前看到长远,动态分析系统的发展。自我超越是不断澄清真正重要的愿景,厘清现实与愿景之间的差距,主动而富有创造性地迎接挑战,积极克服障碍,全心全意实现理想的过程。
共同愿景以个人愿景为基础,是组织共同的奋斗目标,旨在增强集体凝聚力,以推动组织持续发展。团队学习要求成员克服习惯性防卫,通过真诚的分享、倾听、合作、深度会谈等方式相互学习,为组织的持续发展提供团体动力。心智模式是扎根于人们头脑中的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改善心智模式要求组织成员审视固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开展深度自我反思,同时公开自己的观点,自愿接受他人的影响,以开放的心态包容和接纳新观点。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可行性分析
学习型组织理论以五项修炼为基础,以学习为手段,以尊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互利共赢为目标,通过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鼓励个人的自由表达,有效规避和化解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其可行性具体体现在:
(一)实现不适意实践性知识的纠偏。“教师实践知识与他们的教学实践经验密切相关,经验是教师实践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2](P58),正如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中所说:“经验具有适意的和不适意的,它能影响以后的经验。”[3](P250)与此相对应,教师实践性知识同样具有适意与不适意之分,实践性知识作为“行动的理论”对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既定的思维模式和应对策略。毋庸置疑,适意的实践性知识有助于教师高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然而,不适意的实践性知识的存在,使得教师个人过分倚重虚假的、刻板的教育经验,简单套用过往的教育经验,导致教学上的“经验主义”。另一方面,教师容易抵制和消解新的教育知识,难以跳出固定思维模式,这势必造成教师知识视阈的偏颇或狭隘,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容忽视的绊脚石。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能够满足教师的尊重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需要,通过营造一种平等、自由、安全的文化环境,使得教师无拘无束地展开情感、态度、价值观交流与思维碰撞,进而发现实践性知识结构的主要问题,实现不合理实践性知识的纠偏,削弱教师不合理实践性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升的阻滞作用。
(二)为增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赋权。教师实践性知识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达与管理是教师的应然权利,更是推动教师实现专业自主、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近年来,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受到了高度重视,教师通过进修与培训,掌握了一定的教育专业理论。一方面,这种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在促使教师接受专业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的同时,要求教师按照外界订立的专业标准行事,这极易造成中小学教师过分依赖专家的指导,导致教师专业自主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在专家知识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被视为一种“上不了学术台面”的经验,导致中小学教师对自身实践性知识产生自卑倾向,教师基于实践产生的知识财富没有得到应有的正视和有效利用。盲目的专家崇拜和严重的自卑情结,淡薄了中小学教师作为知识的生产者的价值,造成教师实践性知识话语权的失落。学习型组织理论高度尊重人的权利,相信人的潜能,以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特别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为基础,鼓励个体不断地自我超越,充分发掘个人的潜能,为营造适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组织环境指明了方向,为赋予中小学教师表达实践性知识话语权激活了思路,可以有效克服专家知识霸权导致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失语”与管理意识的缺失现象。
(三)克服教师群体实践性知识共享理念的淡薄现象。在以竞争为导向的教育文化背景下,“教师的个人实践性知识是保证教师在学校组织中地位的重要因素,知识拥有者可能会担心由于转移了这种知识而失去了自身的独特价值,特别是个人引以为豪的知识或者是个人付出沉重代价所得到的知识,已经成为教师个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者是私有财产,而不愿向他人转移或与别人分享。”[4](P86)封闭孤立的工作环境致使教师沉浸于已经获得的成就,造成教师视域狭隘,故步自封。学习型组织以学习、合作、共赢为理念,以成员间坦诚相待、相互学习为依托,充分利用集体智慧实现每个成员的发展。教师通过集体交流展开深度自我反思,变革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通过共享各自的实践性知识,推广教师团队中的典型经验和富有成效的做法,变个体的知识为组织的财富,有助于克服教师群体实践性知识共享理念的淡薄现象,打破教师孤立隔绝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教师有效教学和推动专业发展的共赢。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实践框架
学习型组织理论以五项修炼为手段,以组织系统持续不断学习为依托,采各家之长,合群体之力,正个人之思,为共同愿景而持之以恒地奋斗。其中,系统思维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导向,自我超越和共同愿景是助推器。利用团队学习旨在促成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分享,改善心智模式以实现实践性知识的组织、加工和创新。学习型组织理论契合了实践性知识管理的实质与目标,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提供了实践框架。
(一)以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为基础,制定实践性知识管理计划。实践性知识管理计划的制定可以提高教师知识管理意识,推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管理应以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为基础,坚持系统思考,树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观,把学生当成是在发展中的、具有无限潜能的人,透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主动应对学生成长发展带来的诸多挑战。打破孤立封闭的教师文化,让教师了解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实现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借势而成。基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发展需求,高效利用学校独特的资源优势,既保障和引领教师进行实践性知识管理,又以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反哺学校可持续发展。“共同愿景是整个组织中人们内心的图景,这样的图景让组织有一种共同性,它贯穿组织,从而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保持一种连贯性和一致性。”[5](P197)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应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支撑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为共同愿景,跨越拘束于教师个人既得利益、保守心态的限制,借助教师群体的力量,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享、挖掘与创生。
(二)提倡团队学习,将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制度化。团队学习可以超越个人心智、集中教师集体智慧,挖掘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丰富内涵,帮助教师深入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和困难。教师实践性知识按其存在形态分为隐性实践性知识和显性实践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很好地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然而,隐性实践性知识却犹如深藏于海底的冰山难以把握,如果教师以深度会谈展开团队学习,暂时悬置个人的假设,认真聆听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则可以激发和活跃仅凭教师个人之力难以发现的实践性知识。教师通过叙事的形式分享具体教学情境中产生的知识,自由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寻求最佳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的进行商讨,运用思维风暴,从不同的视角透视问题,从而可以纠正不合理的个人实践性知识,发现新的视角与观点。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制度是保障。中小学教师由于教学工作压力繁重、自身实践性知识管理意识与能力薄弱等因素造成实践性知识管理的缺失。要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力度,必须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和引导,保障教师有充裕的时间、精力和能力进行实践性知识管理。切实减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确立实践性知识管理的负责人,开展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技能培训,规定实践性知识管理的内容与形式、结果呈现等,以规范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工作,提高知识管理效率。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将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纳入教师晋升、奖金等的评定中,激发教师管理实践性知识的积极性。
(三)改善心智模式和不断自我超越,开展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固定的心智模式,这些心智模式决定了教师思维模式和教学方式。教学是一项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调整不合理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内在动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管理离不开教师不断进行的自我超越。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为推动教师改善心智模式和实现不断地自我超越、提升教学品质和境界提供了有效武器。教师以问题为导向,以教学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和困惑之处为切入点,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育案例和与同伴交流等策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自我知识、策略性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等开展教学反思,明确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结构体系,进而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与不足。在比较实践性知识管理的愿景与现实的差距上,在比较专业发展需求和现实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知识需求,澄清知识死角和漏洞,从而有的放矢地寻找实践性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到课堂教学与教学科研中。课堂为教师践行教育理念和施展真知才能提供了平台,教师将实践性知识加工整理后运用到备课、课堂师生互动、课后辅导等日常教学活动中,从而改善自身教学行为。科研同样是教师应用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领域。教师运用已有的实践性知识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创生。通过对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等进行判断与分析,提高实践性知识的应用效率。行动研究是统一课堂教学与科研的有效形式。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既是教学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将实践性知识的有效应用与接受实践的验证与完善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实现实践性知识不断系统化和规范化。
(四)营造学习型学校文化,构建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平台。“在学习型文化中,每个人都有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每个参与者都为学习和共同受益而负责,每一个个体都能获得信任、尊重和相互反省求真的学习环境与教学平台。”[6](P25)学习型学校文化的营造有利于塑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整体竞争力。“‘建立共同愿景’和‘团体学习’是营造学习型学校的最为重要的两项工作。”[7](P336)共同愿景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基础,激励着全体成员朝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富有成效地工作。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利益诉求为基础,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学校教育理念和全体教师高度认可的教育目标凝聚力量。团队学习是保障学习型学校文化的长效机制。通过团队学习,教师共享教学资源,汲取专业成长的力量,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其中,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是团队学习和合作的关键。构建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平台,能够促成知识在教师群体间的流动,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内部共享知识成果提供便捷的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可以构建基于网络的知识共享平台,建立教师知识管理博客、知识管理库等,按照一定的主题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分类管理,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共享,使教师实践性知识成为全体教师的教学资源。根据知识管理计划,组织教师对知识共享平台进行定期更新,保障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持续生命力。
[1]邓友超.教师知识管理新趋向:从个人知识到团队知识[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1).
[2]邓有超.论教师实践知识管理[J].教育科学,2006,22(3).
[3]【美】约翰·杜威.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陈 列.中学教师知识管理[D].西南大学,2008:86.
[5]【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张成林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6]王焕霞,廖伯琴.文化生产力视域下的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8).
[7]李 森.现代教学论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李文富)
Practical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 of Primary and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ory
Peng Lan
(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trend of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management.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ory,by means of systematic thinking,shared vision,self transcendence,team learning and mental models improvement,helps improve individual uncongenial practical knowledge of the teacher,enhance the empowerment of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vercome such problems as lacking sharing consciousness of practical knowledge among teachers.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ory is good for effectively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teachers,making full use of the collective wisdom of teachers and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practical framework.
practical knowledge management;learning organization;five practices;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013-12-03
彭 兰(1990—),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G451.2
A
1674-6120(2014)05-0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