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型变化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

2014-04-17

教育与考试 2014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题型考试

徐 琪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各学科专门人才开始逐渐涉及翻译领域。但在进行文化内容翻译时,存在信息缺失严重的现象,不能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和交流目的。2013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作了局部调整。此次题型调整中翻译部分的调整力度最大,反响也最强烈。因此,本文选取福建医科大学2012级部分临床专业学生,在四、六级翻译新题型样题及2013年12月真题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型改革的主要内容

从题型要求看,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翻译题型的调整使整份试卷的难度显著加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明显提高。同时,调整后的四、六级考试,在翻译内容上首次涉及中西文化交流,关注翻译的文化沟通功能。

改革后的段落汉译英成为四、六级考试中一项重要内容,占考试总分的15%,答题时间设计为30分钟,占整份试卷答题时间(130分钟)的23%。由于翻译同时涉及两种语言、文化及表达方式,需要同时调动翻译者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如果译者对于母语没有深刻的把握,对目的语没有足够的输出能力,要做好翻译是不可能的。四、六级的翻译题型改革既是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一种有效测试手段,也是对学生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的全面考察。

二、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突出问题

(一)汉语语言基础不够扎实

四、六级翻译题型的改革,采用了段落汉译英的方式考查了学生的二语转换能力。但是,学生往往由于汉语基本功欠缺,原文理解出现偏差,直接导致译文表达错误。汉语是一种形合语言,各部分的逻辑关系隐藏在句子中,需要译者充分理解,才可做到达意,否则就有可能张冠李戴。以四级样题为例,“剪纸最常用的颜色是红色,象征健康和兴旺。”不少同学逐字翻译为:“Paper cutting often uses the red color and symbolized health and prosperity.”逐字翻译的错误归根到底还是对汉语逻辑隐含关系的理解不当或者忽略造成的。在上例中,象征这个动词的主语是“采用红色这种做法”,而不是“剪纸”。因而,翻译时就要做出相应的处理:“The color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paper cutting is red, which symbolizes health and prosperity.”

(二)对中英文的思维和语言差异掌握不够

以2013年12月四级翻译中的“茶”翻译题为例,原文中讲到茶的传播时写道:“在明清期间,茶馆遍布全国,饮茶在六世纪传到日本,但直到十七、十八世纪才传到欧美。”这里,涉及到三个时间:明清期间、六世纪,以及十七、十八世纪,在中文表达中完全通过分句的并列表达动作或事件的先后关系。但是,在翻译时,如果忽略了它们的逻辑关系,照字面翻译,则读起来十分拗口,翻译腔十足。如,有的同学翻译为:“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ea houses are everywhere in China, and in the 6th century,tea was introduced to Japan,but till 17th and 18th century,it was introduced to Europe and America.”实际上,中文原文里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在翻译成英文时,大可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而应梳理清各分句间的逻辑关系重新组织句子,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 “达意”而不失“通顺”与“优美”。以上例句可以试翻译为: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ea houses can be found all over the country. Teadrinking was introduced to Japan in the 6th century,but was not introduced to Europe and America until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y.在语序上,这个译文与原文不是一一对应的,但却很好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并且在行文上重点突出,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三)相关背景知识有待充实

要翻译好一篇文章,除了对汉语和英语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必须掌握相关的文化、历史、政治、地理、社会等背景知识。改革后的四、六级翻译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样题翻译主题为“剪纸”,六级样题翻译主题为“春节”。2013年12月四、六级考试中涉及到的主题有:茶文化、信息技术、中国结、中餐、中秋节、中国园林、丝绸之路、四大发明。但是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的文化色彩缺乏必要的认识,造成种种误译,暴露出学生在相关背景知识方面的不足。如:2013年12月六级翻译“中秋节”一题中,“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有的同学翻译成“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on Aug.15th in Chinese calendar”, 殊不知August即便加上了 in Chinese calendar也与农历相差甚远。August是西方历法中用来表示八月份的词,由罗马元老院在8月授予屋大维的拉丁语尊号Augustus(奥古斯都)演变而来。而农历八月来源与中国历法,如果用August来表示,不但不准确,而且完全没有传达出中国历法依照与月亮阴晴圆缺紧密联系的特殊之处。而对于富有中国特色名词的误译就更是五花八门了,如把“中秋节”一文中的“福”翻译成 “Fu”、“和”翻译成“Togetherness”;把“中国园林”一文中的“蜿蜒的小路和走廊”翻译成 “winding roads and aisle”等等。

三、大学英语教学亟待改进的几个方面

(一)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面

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翻译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作为指导及检查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于翻译教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进程中主要有四部教学大纲,最新的一部为 2007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它指出,教学目标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方面。对学生翻译能力培养方面,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等三个层次的不同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从教学大纲内容不难看出,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边缘化地位。

从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来看,大学英语教学大多把课程分为读写与听说两种课型,没有专门的翻译课程,即便有,也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设置为公共选修课,甚至有些院校根本就没有设置面向全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因此,教师在涉及翻译理论及翻译技巧时,往往只是蜻蜓点水般的点到为止,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翻译能力与翻译实践密不可分,由于课时及课程内容以及班级人数规模等诸多因素限制,翻译教学实践无法展开,教学互动难以进行。

(二)人才培养观念方面

在人才培养观念上,大学英语教学有待重新定位。多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被定义为“工具”,因而大学英语课程的重点也在于传授语言的基本规律,如语法、阅读技巧、听力技巧等,而忽视了语言与文化间的内在联系。随着教育界对人才培养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在中外交流中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使人们认识到如果只是单一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忽视语言的文化性,那么在国际交流中必将处处碰壁,要么遭遇文化冲突,要么处处掣肘,丢失了中国文化中的精华,在国际交流中处于不利地位。诚然,英语专业的学生或者专业译者在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但随着交流的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各领域专门人才需要直面在国际交流中的文化冲突,如何更好地避免冲突,达成互相理解,必然成为下一步高校英语教育不可忽视的方面。因此,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应该更加强调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学好本国语,学好本国文化,进而了解外国语和外国文化。

(三)教学模式方面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上,由于学时及班级规模的限制,教师授课时,在教学内容上重知识、轻技能,在授课形式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少。笔者认为,翻译教学应当作为一个独立课型分离出来,小班教学,教学重点集中在学生翻译实践过程中所使用的认知与元认知策略等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英汉双语表达能力。课堂的组织一定要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而应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强调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协商与互动;强调学习者的参与和合作;强调学习者对翻译技能和策略的领悟。

此外,正如译界学者黄忠廉所倡导的那样,翻译测试必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检测的常设项目,使之成为促使学生重视和提高翻译实践能力的外在动机。

以上例举的翻译错误虽然只是一个学校的情况,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学生中英文基础不扎实,缺乏必要的翻译理论及相关背景知识,造成了翻译的死译、硬译现象。多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侧重于语法知识考查,且客观题比例高达80%,翻译仅占5分。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考试内容的设置影响了学生在二语转换能力上的学习投入。2013年12月开始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型改革,是考试形式上的进步,符合时代的要求。希望在四、六级考试的反拨效应下,大学生能更加注重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乃至人才培养计划上也应做出相应调整,充分认识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出更多有国际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让中国真正地“引进来、走出去”,更好地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1〕黄忠廉,刘丽芬.翻译:CET-4不可或缺的题型〔J〕.外语界,1996(1).

〔2〕李德凤,胡牧.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J〕.外国语,2006(2).

〔3〕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网,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调整的说明〔DB/OL〕.2013年11月1日下载自http://www.cet.edu.cn/slj.htm

〔4〕中国新闻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D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题型考试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