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困境之管见*

2014-04-17南纪稳

教育与考试 2014年1期
关键词:区分度计分中学生

南纪稳

自2002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发布以后,各省市教育厅局,为全面深化高中学业评价改革,相继出台了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方案。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领域。迄今为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已近十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人们普遍感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实际被虚化,陷入了一种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的必然性与学校师生应付的虚化现象。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在高校招生中几乎不起作用,所以,中学常常不重视,仅停留在应付的层面上,使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难以发挥,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发展的课改目的难以达到。

一、全面理解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和功能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高等学校选拔方式的改革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在文化考试基础上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办法。”“高中应探索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增加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公益活动及日常表现等真实、典型的内容,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提供更多的学生成长信息,逐步使中学对学生的评价记录成为高等学校招生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

从《通知》可以看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素质教育提供保障,促进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但是,这并不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和功能的全部。综合素质评价的另一个目的和功能是为高等学校招生择优录取提供重要的参考。但是在理论观念上,人们常常以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一味强调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功能,忽视或遗忘了它的选拔功能。担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新的应试工具。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认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对实践是有害的。

从实践的逻辑来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选拔功能是发展功能的动力源。选拔功能对于中学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综合素质评价首先是一种评价。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要变得有意义,就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在当前,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否认可的主要的、直接的方式就是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是否作为高校招生的直接依据。设想一下,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评价,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评价结果在高校录取时却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得不到高校的承认,甚至由于加强其他方面素质的发展,而使得高考成绩有所降低,而影响学生进入优质大学,那么学生和教师会对综合素质评价有积极性吗?

有人担心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进行量化,直接与高考挂钩,会使综合素质评价沦为应试教育的工具。这种担心和认识也是一种误解。高考对中学的指挥棒作用,或者说高校招生对中学的指挥棒作用,是一种规律性作用。无论你承认不承认,这种规律性作用都始终存在着。对于高考的改革,不是取消不取消的问题,而是怎么考和考什么的问题。是把招生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这个指挥棒的问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是一种考评,也是一种“考试”。如果把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直接计入高考总分,促使中学师生在思想上重视综合素质评价,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在实处,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而高校又招收到了高分数和高素质的学生,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关于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会考计分方式的反思

中学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提交给高校,但高校在录取学生时却几乎没有参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致使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招生说起来挂钩,其实并没有挂钩,是一种虚挂钩、假挂钩。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存疑;二是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没有区分度。

在实践层面,从各省市的高考方案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可以看出,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招生的关系是一种软挂钩的关系。所谓软挂钩,就是从表面或形式来看,两者是有关系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高考成绩共同构成高校招生的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招生的参考依据之一。但实际上综合素质评价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如,2012年江苏省高考方案中规定: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考生“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予录取。但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采用A、B、C、D的等级计分方式,有些一级指标仅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这种等级计分方式导致大量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相同,区分度极低,当有考生的高考成绩相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也难以发挥作用。(况且由于一所大学的某个专业在一个省市常常只招收几个或十几个学生,同一专业的考生,很少有相同分数的情况出现。)另外,高中会考成绩或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一般也以等级计分方式,进入综合素质评价或单列进入考生的高考档案。会考成绩同样缺乏区分度,对高校录取考生没有什么贡献。为了提高综合素质评价和会考成绩在高校招生中运用的可能性,必须提高其区分度。

要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区分度,就必须改变当前的计分方式。把等级计分改为数字分数。例如,假定综合评价有五个一级指标,每个指标可按2、4、6、8、10计分,每个指标的满分值为10分,综合素质评价的总分为50分。对特长不计分,进行具体描述。这种计分对每个一级指标来说,仍然是等级计分(每个指标仍然是5个等级),但这样就可以计算每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总分。这就明显扩大了分数的分布区间,有利于提高区分度。另外,为真正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区分度,还必须在对每个一级指标评价时,按照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确定每个等级的人数或比率,避免绝大多数学生在同一个指标上都得5分或4分。测量学指出,人的许多品质特性都是正态分布的,应当按照正态分布理论来确定每个分值(每个等级)的人数和比率。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总分也就符合正态分布,其必然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将其计入高考总分,在高校招生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就能真正发挥作用。这自然会以杠杆的作用,推动中学的师生积极、认真地对待综合素质评价,使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落在实处,取得实效,而不再虚化。

此外,高中会考成绩,卷面原始分数本来是百分制计分,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但各省市的考试主管部门,却把会考成绩转化成了A、B、C、D的等级。这一方面把比较精细的分数,变成了粗糙的分数,丢失了许多信息,这在测量学上是不科学的。另一方面,这种粗糙的等级分数也大大降低了会考成绩的区分度。所以,要想使会考成绩在高校招生中真正发挥作用,应当以原始分数乘以某个系数(如0.1)后计入高考总分。这样就可以提高会考成绩的区分度和其在高校招生中的重要性。

三、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效度和公平性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被虚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效度和公平性存疑。关于效度问题,主要应当解决好内容效度。“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是一个政策术语和实践术语,是由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评价和高考改革的有关政策文献提出和衍生的。其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模糊性。什么是综合素质?中学生综合素质的结构是什么?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如何设置?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教育评价理论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为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效度提供理论基础。

当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招生硬挂钩时,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问题,就成为社会和学校最为关心的问题。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公平;二是伦理公平。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实施机构是学校。当我们要求学校按照正态分布理论,确定综合素质评价各个等级人数时,即在各个学校各个等级人数所占各校毕业生人数的比例是相同的。这样,由于各个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有差异,各个学校的学生素质有明显差异,对于教育质量总体偏高的学校就会产生技术不公。一流学校的A(5分)和三流学校的A(5分)显然是不一样的。解决这一不公可以由省、市级教育督导部门,定期(如3年)对辖区的高中学校进行综合素质教育质量评估。把辖区内的高中学校分为A、B、C、D四个等级,各等级学校数符合正态分布理论。规定学校系数K分别为A=1;B=0.8;C=0.6;C=0.4。一个考生计入高考总分的综合素质评价分数(Z)为:校评分数(X)乘以学校系数(K),即Z=X*K。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伦理公平是指,少数评价主体在评价中不能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为谋取私利而弄虚作假所造成的不公。对于伦理不公的问题,应当把综合素质评价打造成阳光工程,通过建立完整的评价机制和制度给予保障。建立合理的评价实施机构、监督机构,实行公示、申诉制度等。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过程和结果,作为省市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综合素质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元评价。这样可以极大的降低或避免伦理不公。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高校招生实行硬挂钩,是走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困境的唯一出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担心极少数人弄虚作假,使得高校招生有失公平,而使得中学综合素质评价长期虚化,最终导致新课程改革的失败。正确的逻辑应当是把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高校招生硬挂钩,在实践中暴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等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再硬挂钩。为了积极稳妥,硬挂钩应当渐进实施,最初可以把评价结果的满分折合成10分,计入高考总分,以后逐步提高到50分或更多。

猜你喜欢

区分度计分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引导素质教育的新高考计分模式构想:线性转化计分模式
基于单片机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计分器开发设计
浅谈试卷分析常用的几个参数及其应用
图形推理测量指标相关性考察*
浅观一道题的“区分度”
单维参数型与非参数型项目反应理论项目参数的比较研究*
计分考核表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