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工作的实践与展望

2014-04-17仲海宁

教育与考试 2014年1期
关键词:助学学分自学

仲海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中等与高等学校在校生提升学历层次的重要途径。目前江苏省每年80万人次的自学考试报考群体中,在校生占60%以上,其中主体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2004年以来,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江苏省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了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的工作。2008年3月,江苏省又对“专接本”项目进行了改革,出台了“补充意见”。“专接本”项目改革五年来,受到了高职高专院校和考生的欢迎,目前已开设对接专业57个,注册新生数逐年增加,已由2008年的2742人上升至2013年的23529人,年均增长43%。目前江苏共有“专接本”在籍考生43843人,年报考规模10.07万人次,课程通过率逐步提升并稳定在80%以上,“专接本”项目已然成为自学考试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自学考试“专接本”工作的实施成效

(一)“专接本”项目丰富了自学考试的助学类型

社会助学是国家考试与社会助学的桥梁与纽带,对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由于这一群体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时间安排方面的特殊性,现有的各类助学形式均无法为该类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导。“专接本”项目的举办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为高职高专在校生参加自学考试开辟了一条富有成效的助学途径。“专接本”项目的发展也使得高职高专院校真正成为自学考试的助学主体,从而与本科院校、成人高校、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和行业部门共同构成了完善的助学体系,组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自学考试助学网络。无论是社会考生、高考落榜生,还是普通高校的专、本科在校生均能方便快捷地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辅导形式。

(二)“专接本”项目拓展了专科在籍学生的学历提升途道

自学考试“专接本”项目开展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提升学历主要有两个途径,即普通高校“专转本”和成人高校“专升本”。与前两种形式相比,学生通过自学考试“专接本”项目获取本科学历具有节省时间、效率较高、节省费用等突出优势。因此,“专接本”项目的开设有效拓展了高职高专在校生的学历提升通道。大批学生通过参加“专接本”项目的学习,提升了学历层次,增强了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各校就业指导部门反馈的信息显示,与普通专科毕业生相比,“专接本”毕业生的起薪更高、就业面更广。

(三)“专接本”项目就业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教育公平

自1981年开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本科学历层次的教育标准要求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应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保持了一致,通过在专业设置、试题命制和考试管理方面坚持统一的标准,自学考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长期以来,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自学考试毕业生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执行相同的工资标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进,自学考试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由于无法开具就业报到证,自学考试毕业生的就业受到诸多限制。为此,江苏省出台政策,参加“专接本”项目学习的在籍专科生只要在毕业后两年内获得自考文凭且没有就业的,都可以按照自学考试学历等级签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且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具有同等效力,享有同等待遇。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自学考试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实现了公平对待,具有积极的标杆意义。

(四)“专接本”项目探索了自学考试过程性评价的新路径

随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过程性评价工作日益受到考试机构的重视。当前,通过实施网络远程助学,各地在过程性评价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作为助学形式之一,网络远程助学目前在自考助学中的比重仍然较低,加之考生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过程性评价的全面推广困难重重。“专接本”项目通过设置沟通课程和衔接课程,并按一定比例计取校考成绩,有效发挥了专科院校在开展自学考试过程性评价当中的作用,探索了开展过程性评价的新路径。通过考勤和平时作业等环节,学生整体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态度显著改善,出勤率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有了较大提升。

(五)“专接本”项目促进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科发展

截止2013年底,江苏省共有103所高职高专院校举办了“专接本”项目的辅导班。借助“专接本”项目平台,各校积极探索本科助学工作,对于加快学校的专业建设,提高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水平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各校根据自身的生源状况及办学条件,按专业相同相近的原则,自主确定了一批接读专业,并开展助学工作。在主考学校的指导下,高职高专院校根据自学考试本科专业计划制定了教学计划,为今后学校独立开设应用型高职本科专业积累了学科建设和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各校通过选拔一批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开展“专接本”辅导工作,并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使得原本从事专科层次教学的教师获得了本科层次教学的经验,对于学校师资力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自学考试“专接本”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课程设置与教材陈旧

作为自学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专接本”项目执行全国统一的专业考试计划。由于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已多年未作调整,实践课程和实践学分比例偏低,多数专业实践学分的比重尚不足20%,自学考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尽管江苏省在“专接本”各专业增加开设了3-4门实践与应用课程,包括综合实践、知识拓展、选修课程、社会实践等,并由主考学校确定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并进行考核,但这一政策并未消除专业课程设置滞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部分专业的教材陈旧,多年未作更新,内容与社会脱节,也成为影响自学考试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不强

在“专接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级考试机构严格坚持“教考分离”的原则,做到了“办考者不办学、命题者不辅导”。为了做好辅导工作,各校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教研活动。当前,客观上仍然存在部分任课教师对于自学考试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不够、教学缺乏针对性等现象,影响了辅导的效果。由于经费限制,学校教研活动仍存在次数较少、不够深入、针对性不强等缺陷。同时,校际之间的教研活动仍处于空白状态。考虑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在培养目标、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各校在开展自学考试教研活动,提高助学针对性,提升人才培养效率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课程通过率波动较大

目前“专接本”课程普遍存在不同考次间通过率波动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报考热情,制约了“专接本”项目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质上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与常模参照性考试相比,标准参照性考试对于课程考察标准的把握更加重要。在目前自学考试一年多考的制度安排下,如果相距较近的考次间难度差异较大,就会造成课程考察标准不一,进而造成通过率的波动,从而损害了考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三、对策与建议

与自学考试其他考试类型相比,“专接本”项目尚处于高速增长期,如何抓住发展机遇,解决瓶颈问题,需要考试机构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当前“专接本”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以下四方面的调整。

(一)加大专业调整力度

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与职业性特点能否得到充分体现,专业计划调整工作首当其冲。当前,“专接本”专业调整的重点是根据自学考试培养目标的要求,面向职前教育,增加实践性课程和学分的比重。“专接本”项目是一种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的助学形式,这也为强化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从国际比较看,一些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学分已经突破了50%。如日本长冈工业高专电气工学科的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大体在1∶1,一些重要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甚至达到1∶2。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的技能与实践学分也达到了总学分的40%~45%。考试机构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增加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并在理论加实践性环节的课程中加大实践性环节的比重,力争使“专接本”专业实践学分有较大提升,其比例可占总学分的40%左右。同时,应以实践性课程为重点,加快教材更换和修订工作。

(二)强化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

各高职高专院校要高度重视“专接本”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一是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从职业教育向学科教育转变,从专科层次教学向本科层次教学的转变,从学校层次教学向自学考试助学的转变。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参与教学工作、并保持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三是加强教学研究,通过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法,强化教学科研工作,并适时召开教学研讨会。

(三)加强自学考试助学督导工作

大力完善省市考试机构、主考学校和专科学校共同参与的自学考试助学三级督导体系。省级考试机构要在科学制定《督导细则》的基础上,对专科院校教育教学诸环节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市级考试机构要主动参与学校考试(考核)环节的组织管理。各主考学校要加强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督导,督促和指导学校根据考试计划安排教学,不断加深对自学考试规律的认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切实提高课程通过率。高职高专院校也要成立校级督导组,开展定期督查,形成反馈和纠偏机制。

(四)加快自学考试题库建设步伐

在优化专业设置、强化教学管理的基础上,考试机构要不断加强针对自学考试命题工作的研究,探索适应标准参照性考试要求的题库建设方案,在坚持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试卷难度的等值研究,加快建设自学考试题库,不断提升命题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1〕肖春兵.自学考试发展的新途径〔J〕.成人教育,2013(2).

〔2〕施雨丹.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基本特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猜你喜欢

助学学分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关爱·帮扶·助学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