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样的命题不知会造成多少考生的冤枉?

2014-04-16赵文汉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语码主题思想参考答案

赵文汉

“语文”学科带有鲜明的文学性,文学大多是用形象来传情达意的,“形象大于思想”的特性造成了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性。语文学科的这一特性就会造成语文学科试卷评判中的“橡皮筋现象”,即语文试卷评判过程中的伸缩性太强,同一张试卷不同的人评判,最后结果会有很大出入。

语文学科试卷本来就有这样的特点,假如,命题语言再不够规范,拿到试卷的考生不知该怎么下笔,答题只能凭感觉乱蒙;参考答案再不够科学,即使意思答对了也未必能够拿到分,那么,语文真的就没法教了,语文真的就会变成“教与不教都一样,学与不学都一样”了。如果是这样,别说高考语文分值增加到180分,就是增加到500分,对改变语文学科“教与学”的现状依然不会有太大作用。可见,语文学科高考命题语言的规范性和参考答案的科学性该是多么的重要。

然而,“命题语言的不规范和参考答案的不科学”现象在如今的高考语文命题中广泛存在着,特别是分省市命题以来,这一现象更为普遍了。笔者就以2010年的一道命题为例来谈一谈高考语文命题语言的规范性和参考答案的科学性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命题者的注意,让高考语文命题的语言更加规范,让参考答案更加科学,以此来保证命题的“公平性”,让考生少一些冤枉,能够真正将具有“语文才华”的考生选拔出来,实现高考的真正目的。

一、命题语言的规范性问题

先看一个命题的例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xx卷)第11题的第(4)题:

“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所谓“命题语言规范性”是指命题者在命题中的用语,指向明确,理解唯一。使考生看到命题很快就可以明确命题者要求的答题方向,并且除此种理解外,再没有其他种理解。

然而,上述这道命题用语却含糊不清,语言内含的指向性非常差,这就造成了对命题用意的理解不止一种的现象。考生面对这样的命题确实无法确定命题者想要的答题方向。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命题中所说的“主题思想”这个方面的多种理解。

“‘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方面的考虑。……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指向模糊源于“考虑”一词的使用,“考虑”在这一语境下可以有多种理解:①可以理解为命题者让考生回答小说《洗澡》体现了怎样的主题;②可以理解为命题者让考生回答小说主题与“洗澡”之间的关系;③还可以理解为让考生回答小说主题与标题《洗澡》之间的关系;④还可以理解为让考生回答作者如何用她的构思来完成主题表达的。那么命题者到底是想让考生回答什么呢?那让我们来看一看命题者提供的答案吧:

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①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②透过“洗澡”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③“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

“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一语的主语应该是“洗澡”,这样就可以看出,命题者是在让考生回答“洗澡”在小说主题表达上的作用。然而命题者在这里不去表述为“‘洗澡在小说主题表达上的作用”,而偏偏使用了现在这样的表述,弄得考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常常一下笔就离题万里。

在实践中,没有几个考生能够从“‘洗澡在小说主题表达上的作用”这一方向去回答问题的。笔者曾把这套试卷作为平时测验让学生做过,80%以上的考生都是回答了“洗澡”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另外一部分回答了小说主题与“洗澡”之间的关系,只有极少一部分考生摸到了命题者想要的答题方向。

没有摸到命题者心中的答题方向的考生很冤枉,不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实在是命题用语太含混,他们想让考生去答题的方向,在命题中实在太不明显。考生的冤枉还表现为,不是他们回答不出来“‘洗澡在小说主题表达上的作用”这样的问题,如果他们知道命题者是让他们来回答这一问题的话,他们也是可以回答出来的,至少不会因为“答非所问”而得0分。为了对命题的理解具有唯一性,让考生一下子就可以摸到命题者想要的答案,这道命题可以这样表述:

“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作者有多方面的考虑。请就“洗澡”在主题表达、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方面的作用,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答题即可)。

二、参考答案的科学性问题

语文命题中的文学作品阅读属于“文艺学”范畴。“文艺学”作为一门学科有自己的一套“语码系统”,不谙熟此学科的人很难掌握它,也没有必要掌握它。非专业人士看到这些“语码”也许能够理解,但却难以运用。因此,在做文学作品阅读题参考答案时应该摈弃这些“语码”,改为使用通俗的语言加以表述。因为,高考的考生们绝大多数都是高中刚刚毕业的青少年,他们的认知水平和遣词造句的能力都处在“待提高”状态,他们对阅读理解的表述与“文艺学”的“语码系统”根本就挨不上边。

如果无视考生是高中生,其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处于成长阶段这一事实,而硬要用“文艺学”的“语码系统”来表述高考阅读题的参考答案,那么,笔者认为这样的命题人是不实事求是的,是不具有科学精神的,做出来的“参考答案”也就是不科学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上述命题“参考答案”中的一些表述:

观点三:使小说的象征意蕴含蓄、多元。①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②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洗澡”的象征性;③象征意蕴立体多元,“洗澡”内含的反思层次丰富,针对面广。

“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这样的表述,别说让考生去表述,就是在考生看到“参考答案”后,让他们去解释这句话,他们也解释不出来。“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这样的表述也太专业了。什么叫“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别说让考生去表述,去理解,就是让教他们的老师去表述,能够表述出来的也难占1%。且不说表述,就是理解,很多老师也表示理解不了。笔者以为理解了,就向学生去解释,结果解释了半天,学生依然是一脸的茫然。不是笔者的解释能力差,而是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决定着他们理解不了。

做这样的“参考答案”有什么意义?除了表现命题者的高深莫测之外还能起什么作用?命题涉及千万考生的前途与命运,我们不能用它来卖弄自己。这一答案,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述是否更符合高中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一些?

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两个人物语言、行为与他们心里想法的不一致所做的不枝不蔓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

再看一个例子。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①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②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

这一答案中的“言路和思路”也是比较专业的用语。同时这个答案更大的问题在于逻辑分点上存在很大问题。第①点开始说“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紧接着说“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谈的是用材上的特点;而第②点说“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的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谈的才是“线索”问题。分点上明显存在着“逻辑标准不清”的问题。

参考答案不够科学的负面影响在于,很多考生也许摸到了命题者答案的命脉,但由于其遣词造句与参考答案相距甚远而不能够得分,这对于这部分考生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

高考语文命题中存在“命题语言不规范和参考答案不科学”现象何止这一道题目,它还广泛地存在于如今的高考语文命题中。由于命题队伍不够专业,所以提高他们命题的语言规范性和命题的科学性(含参考答案的科学性)是迫在眉睫的事。

[作者通联:安徽阜阳市第三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码主题思想参考答案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韩国古典假传《书斋夜会录》的文本结构分析和主题思想研究
学生个性化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参考答案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参考答案
动态顺应视域中的语码混用研究
《新民晚报》语码混编对阅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