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什么
2014-04-16陈正方
陈正方
摘 要:当前的教育现状是: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知识及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品质与人格的教育。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把心灵教育列入日常工作。
关键词:教育;人性;宽容;感恩;心灵
过去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我认为学生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考试的时候能够解答试卷上的所有试题,每个学生都能夠考到一个理想的成绩,我就无愧于教师这个称谓。在教学上我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学生的成绩常常是同级里最棒的,然而就在我为所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的时候我看到了一篇文章。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说:“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质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当我看到他这封信时,我那发热的脑袋上被浇了一瓢冰水,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目标了,我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呢?
作为一个有十多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我的感受颇深,经过仔细的反复斟酌,我觉得教师除了应该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教育学生做一个具有人性的人
在教学生学会做事之前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人性的人,人性比知识更重要。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独立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每个人要想很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具备作为人的基本品质。
培养学生的人性,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人性。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所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灵、他们的思想犹如一张崭新的画纸,等待着在这张画纸上描绘美丽的蓝图。学生会在自己这张心灵的画纸上描绘怎样的蓝图与教师的教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小学生的思想具有可塑性,这就注定了我们小学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具有一颗博爱的心才是我们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教育学生具有一颗宽容的心
我国古代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宰相肚里能撑船”,于是我们不难发现宽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它是人类的美德,然而这种传统的美德正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逐渐消失,在我们的下一代人身上也许会荡然无存。许多孩子不能容忍别人偶尔所犯的一点小错,而对自己的错误却熟视无睹。记得一次我无意间失信于两个孩子,孩子们生气了,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赶忙向两个孩子道歉,希望两个孩子能够原谅我这无心所犯的错,结果两个孩子表现出很委屈的样子,谁也不愿意原谅我。这时朋友走了过来听了事情的经过,朋友告诉两个孩子在这件事上两个孩子也有错,可是两个孩子还强词夺理拒不认错。面对孩子们的种种表现我很无奈,这就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吗?他们没有了一颗宽容别人的心,这是我们教师的失职呀!所以,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人类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三、教育学生具有一颗感恩的心
当下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不会关心自己的父母,对父母很冷漠,
亲情淡薄,好像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什么感激。一次和朋友一起去游玩,朋友开玩笑地对她的儿子说:“我就是你的高级保姆。”我的儿子听了笑着说:“妈妈,你也是我的高级保姆。”我当时听了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子竟然会不假思索地跟着说了这句话,难道在他的心里我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吗?虽然父母对孩子所付出的一切都没有想要孩子回报,但是我觉得孩子最起码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无论他将来的成就有多大,学识有多渊博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次品而已。所以,作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学生都培养成没有感情的次品,在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把感恩教育列入我们的工作重点。
总之,作为当代的小学教师,我们不能只对学生进行课本上的知识的教育,更需要我们走出课本,走进学生的心灵,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心灵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进行教育,不要让心灵教育成为教育的空白。
(作者单位 贵州省盘县盘江镇中心小学)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