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
2014-04-16李岩
李岩
摘 要:当前一些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方法存在对于新课改强调的教学理念的理解有所偏差,导致将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得当的问题。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讲述了对于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性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广和应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育模式,呈现出从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教师更新了原有的教育理念,并将新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学生对新课改下的语文课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是新课程改革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老师对新课程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缺乏清楚的认识,新理念的落实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了偏差,让很多老师感到无所适从。例如,新课改中讲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具体怎么实施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老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还是仍旧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等等问题。下面我们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理性思考,思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适应新课改的形势下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
一、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知识量达到最大化
语文本身是一门生活化的科目,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语文教学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应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接收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这也是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区别的地方,也是语文课堂所承载的教学使命。使语文课堂知识达到最大化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在语文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语文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刻板的课本知识,而应该拓展引进与课文相关的教学资源。教材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教材本身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如果仅靠教材本身的知识就能学好语文课,那么老师的存在就显得不是那么必要了,显然搞好语文教學还需要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恰当地在课堂上引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可以起到培养语文学习能力和增进情感体验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课文《火烧云》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引入火烧云形成的原因,除此之外给学生讲解看云识天气,天空出现不同形状的云彩的时候表明会有什么样的天气,这样的拓展让学生由封闭走向开放,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在语文课堂上掌握了高于课本内容的知识。
2.强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越来越成为创新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性的重要方法,同样要想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关注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自然、思想品德、历史等都紧密相关,在语文课堂上加强语文对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但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又不能过分地联系而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品德课、自然课。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就要整合学科之间的联系,深化知识结构,以语文课文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为目标,在学好语文基础知识之余又能掌握更多的跨学科知识。例如,学习课文《威尼斯的小艇》时,首先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举例子、打比方、排比、拟人等手法,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然后迎合学生的兴趣讲解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正是这样的特点才会让小艇成为了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此外,可以扩展到那个地方的人们的生活特点以及威尼斯最出名的特产是面具等地理知识。但这不是课堂的主要内容,课堂上还是要以课文讲授为主,补充知识为辅。
3.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相结合
要想学好语文课,仅仅靠语文课堂是不够的,因为语文课堂老师教授的知识毕竟有限,所以老师就要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语文课堂上老师教授的主要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字词句的学习、课文结构的分析,它所包含的知识已经不能达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需求。老师不仅要指导帮助学生接收课堂上的信息,还要为他们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搭建一个平台。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爱好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例如在讲授一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教会学生这篇课文的学习方法,然后讲授作者的背景,或者针对节选的课文老师可以补充出整个故事的情节,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指导相结合,让学生在学好语文基础知识之后,又能完成对阅读材料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语文学习能力将会有质的飞跃。
二、语文教学新旧模式相结合,灵活运用
1.探究式和接受式的教学模式相结合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之后对老师提出的教学要求,探究式讲究老师的课堂引导,同时发挥学生动脑思考的自主学习能力,接受式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它的表现方式是老师单方面来完成对课堂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任务是掌握老师教授的知识,这种模式又被称之为“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很多老师片面地认为两种模式是对立的,采用一种模式必然放弃另外一种模式,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两种模式都有自身的优势:“探究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它不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采取步步引导的方法,带动学生自主思考,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接受式”的优点是老师在有限的课堂上将课文中的知识
讲授给学生,能够实现课堂学习知识的最大化。老师要想搞好语文教学,就要把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对于比较难的语文知识,比如古诗词和文言文,让学生自主探究文章意思的难度较大,就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对于比较简单的课文,则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领悟和探究,将“探究式”和“接受式”相结合,才能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最大化。
2.丰富课堂活动形式与语文知识学习相结合
新课改摒弃了僵化的课堂,而采取了欢快活跃的课堂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分组教学自由讨论、表演活动等引入课堂,丰富了课堂内容,但是也更容易使课堂教学失去控制,偏离了教学的重心,老师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而忽略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上多种多样的形式都要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以表演活动为例:
课文的朗诵表演要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情感体验来决定朗诵的声调。这种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朗诵能力,还在朗诵中加深了对课文的体会。
对于新课改所追求的教学理念,老师不应该僵硬地接受,而应该灵活运用,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就应该采用新旧模式相结合,使新的教学理念真正发挥它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沈明煊.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3).
[2]沈菊.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邢秀凤.小学语文教学:呼唤理性思维的回归[J].课程·教材·教法,2009(12).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教育局)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