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对策研究
2014-04-16方秀实徐子琳
方秀实,徐子琳
(1.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江苏 句容 212400;2.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2007 年新的博物馆的定义中,原来被置于首位的“研究”业务被“教育”所替代,这说明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已由原来的“以物为本”,以保存与研究文化资产为重点,以服务精英为导向,逐步转型为“以人为本”,着重诠释与沟通历史文化资讯,服务普通大众的社教机构。我国2790座博物馆中纪念馆有600 多座。按照纪念馆的基本性质及其所展现出来的内容进行划分,纪念馆可分为综合型和专门型两类;按照纪念馆陈列教育活动内容又可划分为历史类和革命史类。虽然类型的划分有区别,但是作为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内涵来看,纪念馆肩负着更为重要的纪念与教育功能[1]。那么纪念馆如何在新时期有效的发挥其社会教育与服务功能、走可持续性发展,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1 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的不足之处
1.1 纪念馆教育项目单一,同质化问题严重
“同质化”概念来源于市场学,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在商品同质化基础上的占场竞争行为称为“同质化竞争”[2]。在纪念馆的各类教育活动中,其目标单一,主要是以中小学生为主组织教育活动,而以家庭、社区教育为对象,以教师、志愿者为目标,纪念馆横向之间的培训管理等具有普遍和长久性的教育活动较少,这种同质化的纪念馆教育项目没有兼顾到不同的目标群体,没有针对不同的年龄跨度和文化层次受众的文化需求,没有特色,没有差异性,没有促进纪念馆文化服务功能的提升。
1.2 学术研究不足
从纪念馆本身的存在来看,首先纪念馆是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而这些历史事件对公众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其内部保存的史料价值重大;其次纪念馆是依托历史事件中杰出人物及事件中重要场所而建立起来的,重在传播知识,所以需要对相关学术进行研究,并了解受众喜欢什么样的内容,能够接受什么样的形式,才能将前沿成果有效的向公众传播。但是我国许多纪念馆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仅满足于先天的馆藏资料,不对教育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所以对公众的讲解词的编写不能够紧贴实际,不能做到深入浅出,切中事机,也就没有办法策划出成熟的教育项目。束缚纪念馆教育项目深度发展的重要瓶颈往往就是学术研究不足。
1.3 讲解内容针对性不足
目前,大多数纪念馆采用的讲解方式依然是单向的“填鸭式”和“灌输式”。讲解员只顾自己把所有的内容讲完,不顾受众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兴趣爱好及欣赏水平的差异,针对性差,所以受众兴趣不高,接受到的教育效果一般。
1.4 特色教育项目匮乏,理念创新不足
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纪念馆的教育项目的创造。创意和个性的项目是吸引受众参与进来的关键所在。目前,很多纪念馆教育项目仅仅满足于其开展的教育活动数量的多少,缺少对于质量的把握,都还处于单纯仿效和机械复制的初级阶段,在活动组织形式、流程设计甚至宣传推广方面相互模仿十分严重[2]。
2 纪念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全方位、高素质的社教队伍对充分发挥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纪念馆社教队伍包括研究人员,展陈人员、项目活动宣传推广人员、策划实施人员及讲解人员[3]。他们分工不同,如讲解员所扮演的角色是连接展馆与受众的中介,强化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讲解水平是纪念馆社会教育工作创新的基本保障。“因人施讲”是衡量讲解员讲解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纪念馆工作对每一个讲解员的基本要求,也是讲解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真实体现[4]。受众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仅了解展览的基本内容,获得知识,而且还得到精神上美的享受,所以就讲解而言,纪念馆应加强对讲解员的培训,强化他们的专业知识,让受众能最大限度的获得知识与教育。
2.2 创新理念
创新是纪念馆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趋势所在。纪念馆以其特殊有效的教育方式,在传播文化知识、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其他任何部门都无法比拟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纪念馆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拐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的迅速崛起,特别是免费开放政策的实行,日益凸显了纪念馆的创新爱国主义的社会教育意义,也更加突出了纪念馆的公益性特征。因此,想要增强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其教育功能的革故鼎新,适应时代的变迁及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真正实现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公众终身学习的课堂,只有在准确了解社会生活的新现象,把握公众的新期待,较好的继承及不断的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随着社会化热潮的兴起,纪念馆的理念也要从被动反映社会变为主动参与社会,展厅和本管藏品不能成为工作重点的局限,而应在其社会教育功能、服务公众的深度及广度上做文章,将大目标放眼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
2.3 改进展示方式,吸引受众
很多纪念馆开馆历史较长,但由于其对展厅所展示的内容不够重视,内容单调,对其展示的方式及手段不求变革等问题,纪念馆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制约和影响,所以在展示方式上和展览形式上应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学会利用展馆的空间及结构,合理布局,打破传统呆板的展览方式,有效利用资源,合理配置,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最大限度的达到二者的优化。另外,在增强教育性和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定期根据馆藏史料更新和丰富展览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力求更加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原貌,为广大受众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阵地[5]。
2.4 充分发挥纪念馆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融入社区教育是纪念馆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革命纪念馆。如南京的梅园新村纪念馆,其根据自身场馆的资源优势和特点,在认真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一方面与社区的企业、部队挂钩,结对共建;另一方面又组织社区的青少年、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意义的活动,将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的融入到活动之中,不仅丰富了社区的教育内容,也对纪念馆本身做了很好的宣传,有效发挥了其教育功能[6]。
3 结语
纪念馆作为“社会教育的课堂”和“终身教育的学校”,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公众,如何吸引公众,赢得公众的喜爱,得到公众的支持,真正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是每个社教工作者都应该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随着对公众为核心的教育方法研究深入,纪念馆将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做出其独特的贡献。
[1]吴明刚.纪念馆的独特内涵、特征与创新发展中国纪念馆研究[J].纪念馆建设,2013(2).
[2]邢致远.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的分众化研究[J].中国博物馆,2013(3).
[3]姜艳辉.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工作[J].中国博物馆,2011(4).
[4]王裕昌.深化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工作之设想[J].丝绸之路,2009(8).
[5]傅少瑾.充分发挥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思考[J].武汉文博,2010(3).
[6]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课题组.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博物馆,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