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策略研究
2014-04-16吴云飞
江 新,吴云飞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自20 世纪80 年代起,西方掀起了创业学研究的热潮,随着研究的深入,Peter Drucker(1985)认为创业能力跟基因无关,可以同其他知识和能力一样,通过学习而获取,由此提出创业教育的理念。Bandura(1986)认为创业教育能将受教育者的知识和相关技能转化为创业技能,在潜在企业家创办新企业时发挥准备效用。Colin(1989)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并将其定位为“第三本教育护照”[1]。由此,创业教育成为创业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积极倡导并开展创业教育不仅缓解就业压力,更有力推动经济发展。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并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始终是国内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约束理论,创业教育体系的环链包含三大环:教学体系、服务体系和实践体系,而创业教育强调的是能力导向,因此,实践体系的构建是创业教育的重点。因此,承担着大学生创业体验、项目孵化、实习实训等功能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备受关注。笔者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策略。
1 机构完善、制度先行是保障
为保障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的顺利推进,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学院)专门成立了由学院主要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全员参与。领导小组下设创业教育办公室,全面负责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建设,运用现代产业园综合管理模式,选派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制定详细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同时,为规范创业基地的管理和服务,结合学院事业发展规划、专业特色建设规划及区域经济产业特点,制定了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规划,明晰基地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为规范基地项目的申报、遴选、考核和退出,制定了相应的创业基地管理办法、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及相关服务流程,提高了服务效能。
2 整合资源、分层建设是特色
创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创业实战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创业基地就是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重要平台[2]。结合学生创业现状和专业特色,学院积极构建体现院校特色的多层级、递进式创业实践平台。
学院建成大学生创业基地4500m2,包括大学生创业园、商贸创业街、科技项目园和特长生工作室4 类横向创业平台,各平台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体系中的价值和角色不同,满足了大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拓展、项目孵化、创业探索的多维度、多类别体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1)商贸创业街经营范围涵盖鲜花礼品、通信产品、日用百货、电脑文具等商品销售和艺术设计、快递服务、电脑维修、洗鞋修鞋等生活服务。商铺采用评审入驻、协议管理的模式,学生通过申请经选拨后入驻免费使用。(2)大学生科技项目园包括十余个独立科研办公区,鼓励学生在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积极开发科技新产品,并将科研成果商业化,大力进行技术创业,孵化高新技术类企业。(3)大学生创业园运用现代产业园综合管理模式,强化对学生创业项目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建有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大学生提供项目论证、公司注册、财务管理、法律咨询、专利代理、物业管理等服务。入住大学生创业园的项目必须经工商注册,通过评审后可免费使用经营场所3~5 年,孵化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推荐进入常州科教城专业园区继续发展或离开大学生创业园独立经营。(4)为促进创业与专业有效融合,加大专业在创业中的渗透性,提高各二级学院参与创业的热情,学院开始整合各二级学院特长生工作室,鼓励特长生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技能大赛项目,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项目研究、开发和实施,并逐步将产品商业化,开展创业模拟。
3 依托企业、问诊帮扶是亮点
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持续发展最重要,为破解大学生企业“存续期短”的难题,学院建立了“1 团2 师”制度。“1 团”即“大学生创业导师团”,组建由职业经理人、行业专家、专业教师、法律专家、财税人士等构成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团,提供大学生创业咨询和项目论证服务,并为大学生度身定制营销方案。“2师”是指每个创业项目必须有2 名创业导师,其中1 名为校内导师,负责日常服务管理,包括各类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协调学生免费使用校内研究实验室和设备、开展大学生创业跟踪评估;另1 名为企业帮扶导师,依托常州信息产业园内的企业,依据行业和产品特点,选择类型相同或相近的园区企业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导师,提供帮带辅导,问诊大学生创业难题。
常州信息产业园占地面积150 亩,建筑总面积70000 多m2,由我院与弘扬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津通集团联合,遵循市场化机制、企业化运作的原则,按国际化标准,联手共建一座融招商、研发、生产、教学、实训和服务一体的园区,拥有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培养服务平台、企业协作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和融资保障平台等6 大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园区企业20 余家,涵盖通信技术、电子商务、新能源科技等领域,我院大学生创业园位于信息产业园2 楼,地缘相近、类型相似,让大学生企业导师服务落到实处,也成为我院大学生创业基地服务的最大亮点。
4 精细服务、师资建设是支撑
以创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内容的创业实践体系的完善离不开服务和教学体系的支撑,而服务平台和师资建设又是服务和教学体系的核心。
学院用心构建服务平台:一是坚持政策驱动,通过政策鼓励学生创业。对场地租金的减免、税收的优惠、风险基金的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开展创业之星、创业大赛评比,奖励创业典型;实施创业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就业带动补贴。二是服务精细化,坚持服务助推学生创业。建立两级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帮助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创业导师团和创业指导老师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续周期;发挥创业协会等学生团体的作用,搭建大学生创业交流互助平台。三是示范引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健全完善学院创业网站,发掘创业典型,推荐创业项目,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之星、大学生优秀创业者、创业青年等评选活动,通过表彰奖励,挖掘校园的创业典型,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营造鼓励创业、尊重创业、崇尚创业的浓厚氛围。
注重内培外引,强化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进修培养、企业锻炼、社会聘请等方式组建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多元化的创业师资队伍。一是培养校内专职创业教师。通过社会培训的方式提高创业教师的指导能力。二是提高专业教师创业教育水平,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和生产经营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开发、项目运作、组织管理等能力,强化学生依托专业进行创业的能力。三是建设兼职创业导师队伍,聘请人社局、工商局、税务局等政府部门专业人士和信息产业园内企业负责人为创业导师,为学生解读创业政策,解答创业困惑,提供创业调研机会,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5 结语
大学生创业基地是大学生开展创意活动、项目体验、创业模拟和商场实战的重要平台,随着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各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得以提升,创业孵化成功率稳步提高,创业成效初显。今后,如何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特点,构建适用高职院校学生的多层级、递进式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探讨适宜在高职院校推广的创业实践教育模式,值得每位高职创业教育研究者不断探索[3]。同时,划分创业主体,构建基于不同主体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也为发展个性化的创业教育提供了思路。
总结归纳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共性和特性因素,重点梳理高职学生的创业特质,对比分析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及中专生等不同创业主体的创业实践教育需求和创业行为模型[4];从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不同视角探讨现行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优势和弊端,探讨如何结合高职院校的地理位置、区域产业、行业特色和专业方向建设具有学院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框架,是下一步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研究的重点。
[1]任路瑶,杨增雄.创业教育:第三本教育护照——国外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17-20.
[2]陈杏头.突破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管理的瓶颈[J].中国高等教育,2009(24):37-38.
[3]张赵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6):22-25.
[4]李永强.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8(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