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成因及对策

2014-04-16巩飞

江科学术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障碍交际

巩飞

(宁波大学 外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论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成因及对策

巩飞

(宁波大学 外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在跨文化交际与合作中,文化冲突的案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社会规范、语用迁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跨文化交际障碍由此产生。因此,要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必须探寻解决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对策。必须树立和增强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不仅要尽可能地消除思维定势与文化中心主义,还需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逐步培养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障碍;文化差异;对策

跨文化交际起源于美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着重于研究交际文化,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这一学科以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主旨,以提高语言(主要为外语)教学质量和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为目的。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各民族的人会发现,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误解和冲突时常发生,这主要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特色,跨文化交际即是指操本民族语言的人与非本民族的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指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着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流[1](P14)。而文化差异的存在很容易导致交际障碍,进而造成交际活动的失败。因此,分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成因,从而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其现实的必要性。本文就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社会规范、语用迁移等方面分析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接着结合实际,提出几种解决和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有效措施。

一、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分析

不同的民族在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基础设施、文化氛围、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因此,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民族成员之间或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交际都会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分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是探索有效解决这些障碍的途径的基础。霍尔(1991)曾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对文化背景作出如下界定:“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蔽的文化,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来源于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又与参与交际的民族成员对异质隐蔽文化的无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P66)。而胡文仲(1999)认为,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语言、非语言手段、社交准则、社会组织、价值观念等。因此,具体来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社会规范、语用迁移等方面的差异上[3](P184)。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民族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因而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方式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在东西方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地、法、自然”,而非将“人”放到首位。有鉴于此,中国人行事强调大局观,习惯从大处着眼,写文章均先描述总体背景,然后才提及自己的见解。在叙事顺序、时间与地点的表述等方面,也往往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而西方文化强调个体因素,研究问题时习惯先论述自己的观点,而后交代背景。西方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常是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东方人的思维模式以直觉、整体、圆式为特征;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因此,中国人说话时不采取直线式或直奔主题的做法,而习惯于绕弯子,他们往往把自己的想法、对别人的请求和意见等内容留到最后陈述,或者干脆含而不露。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谈话时往往最先陈述主要话题。他们认为:“理想的使用语言方式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去除一切废话,保留最重要的信息,不能这样做的交际方式是不屑一顾的”[4](P139)。试举一例:在大学时期,笔者曾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了在大学所在城市举办的亚洲举重锦标赛。有一次,笔者的任务是于凌晨赶往机场接待一名外国官员,并于当天带他熟悉比赛场馆及住所周边的环境。晚上接待工作完成后,那位官员出于感激,对我的志愿者服务大加称赞,我听后赶紧说“一般般啦,哪里哪里”之类的话。那位官员接下来竟然具体地把他认为我做的好的地方一一列举了出来!西方人受到赞赏时,会直接说“谢谢”,我出于自谦作出的回答在他看来是在否定他对我的赞赏。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见一斑。

语言是冻结认知结果的符号,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运用语言对认识的事物形成概念时由于其关注点(认知亮点)不一样而在表达方式上形成了差异[5](P21)。正因为彼此间的思维差异才导致了上述案例中的误解。

(二)价值取向的差异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殊的价值体系,通常表现为一个民族的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向该文化的成员灌输其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与思维模式一样,也是一种能反映个人对生活中事物评判标准的稳定的心理状况,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则、道德标准、处世哲学等无不受价值取向的影响。

一般而言,价值取向的差异属于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至上,中国传统哲学观中的“天人合一”指的就是人对大自然的顺从和崇拜,强调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讲中庸、重和谐”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克己守道,对集体负责。争强好斗、过分追求个人发展的行为方式会受到集体成员的排斥和指责。“行高于众,人必非之”讲的就是这般道理。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是首要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源于西方文化中的“人本”思想。西方人倾向于将宇宙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持“天人相分”的信念。他们追求个性展示和自我实现、突出个人奋斗和独立思考、高度重视个人权利和个人隐私保护,且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这些价值观的差异在中外英雄类电影中就有明显的体现:国内电影塑造的英雄常不顾个人利益与得失,饱含民族情怀与爱国热情。从早先的陈真、霍元甲,再到近年的叶问,无不是抗日战争的特殊背景下民族灵魂的象征。此外,中国式英雄还常有含蓄内敛、谦虚谨慎的品格。电影《一代宗师》的导演王家卫就曾评论此片说道:“中国人有自己美的东西,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中国人的那种含蓄和沉稳。”[6]而美国英雄文化聚焦于个人主义、进攻性和绝对的自信。无论是《蜘蛛侠》、《变形金刚》,还是《钢铁侠》和《蝙蝠侠》,无不渲染着美国崇尚自由主义的风采。“美国电影式个人英雄主义”的主旋律经久不衰。

概而言之,价值取向无好坏之分,但却是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要因之一。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应避免“花费在证明自己观念的时间,远比花在试图真正了解对方上的时间多”的情形[7](P185)。

(三)行为规范的差异

行为规范是一种社会文化反映在这一社会中的人的行为标准上的隐性因子。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民族的人们用以阐释和判定同一交际行为的行为规范有所不同,这就有可能造成交流的障碍和误解。我们有理由认为,一种文化中人们日常从事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就是人们交际时力图回避的“违规”行为。譬如,中国传统倡导尊卑分明、长幼有序。晚辈称呼长辈或下属称呼上司时,切不可直呼其名。而在一些崇尚“人生来平等”的西方国家,晚辈直呼长辈之名的做法却习为故常。另外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曾轰动一时的比尔·盖茨握手事件:2013年4月22日,比尔·盖茨前往青瓦台拜会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大厅与朴槿惠握手时,他左手插在裤袋里,右手握手。盖茨这一举止引起了众多韩国民众的强烈不满,许多人批评盖茨举止轻浮,不尊重韩国总统。但也有人为盖茨辩护,认为他身为美国人,行为洒脱,不拘礼节。归根结底,行为规范的差异是导致这一争议事件的根本原因。韩国社会遵守儒教,等级分明,分外重视礼节,对于蔑视国家自尊之举更是敏感。在韩国,单手插裤袋与人握手的做法是一种十分无礼的行为。而以盖茨为典型代表的美国人崇尚自由,不受行为规范的制约,即使与政界高层会面,也会按照个人风格来握手。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识别不同社会的行为规范,并能对其进行对比,是推进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语用迁移

语用迁移属于语用学研究的范畴,Kasper(1992)[8](P203-231)曾将语用迁移定义为学习者已有的语言和文化语用知识对二语语用信息的理解、产出和学习所施加的影响。概括地说,语用迁移就是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流时,用本族语或本群体的社会语言规则解释和评价他族或他群体的行为。

不同文化的人,由于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常常会无意识地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或语言规则去判断其他民族的交际行为或言语的得体与否,这种语用迁移常常会造成语用失误,并最终导致交际的失败。请看以下例子:笔者去年曾利用暑假时间在江苏省某市的一家外企工作。参加面试时,一位外国面试官问:“What salary do you expect?”笔者当时的回答是“Actually,I don’t care about it much.”笔者虽有幸被录用,但后来才觉察到自己犯了语用迁移的错误——笔者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被问及工资问题时,以委婉含蓄的方式予以回答。而作为长期受西方文化熏陶的面试官在听到这种回答时,却会认为笔者并非真心实意地想要得到这份工作。而这一语用失误也最终导致笔者在工作期间未能拿到符合心理预期的工资。

二、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对策分析

由于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必然存在障碍。为了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种种障碍,就必须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

(一)导入文化要素,树立文化差异意识

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既属于文化,又是文化的载体,反应并体现文化的特点。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跨文化交际者不能仅满足于学习相关外语的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知识,还要将外国文化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库。交际者应意识到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培养自己对外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非语言交际等文化背景知识的敏感性,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者应将交际国文化与本国文化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性,为进一步掌握这些差异性提供依据,从而避免跨文化交际冲突的产生。

(二)模拟真实情景,强化文化差异意识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这是语言的本质所在。语言的学习与掌握离不开口语训练和真实语境的模拟与运用。跨文化交际者只有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才能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文化差异意识,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者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学习工具,通过多样化的音像资料(如外语原版电影、外语文化宣传片、外语电视节目等)去了解真实语境的跨文化交际。交际者之间还可以模拟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景,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仿真式跨文化交际活动,通过参演各类跨文化角色,加深对于外语国家人们所遵循的交际模式的认识。此外,交际者也应珍惜和充分利用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客观地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不断磨练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求同存异,消除思维定势与文化中心主义

多数情况下,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产生与思维定势和文化中心主义不无关系。对他国的思维定势会使交际者在不自觉中进行文化预设,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偏见的产生,阻碍跨文化交际的进行。本文化中心主义则会使交际双方认为己国文化优越于他国文化,按照自己的文化眼光去观察、评价和对待他国文化。这种做法同样会造成交际障碍和不必要的误解。因此,若想排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必须摆脱思维定势和文化中心主义的束缚。跨文化交际的实质是交际双方相互容忍、适应进而寻求折中点的过程。“跨文化研究者应具备尽量客观的眼光与心态,不以一种文化的标准去裁剪另一片文化云锦,而是以历史而辩证的眼光去透视各文化间的异同点,以超然的态度去阐述其差异的渊源。”[9]“求同存异”的做法有助于交际双方兼容并包,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克服交际障碍,实现共同的发展。

(四)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除以上提及的对策外,跨文化交际者还应该了解西方国家的非语言交际手段。非语言交际是指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常能表达出比语言更为强烈、广泛的信息。因此,交际者应强化有关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训练,尽量多地运用着装仪表、姿态动作、目光表情、副语言和辅助语言手段向对方传递各种信息,帮助实现跨文化交际[10](P177-178)。

三、结语

时代发展的脚步从未止歇,跨文化交际活动也随之日益频繁。文化差异的存在能够带动交际双方共同进步,但同时也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形形色色的障碍。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非语言交际等并无好坏优劣之分。因此,简言之,面对不断变化的交际障碍,交际者应以辩证、发展、兼容并包的心态来认识和研究障碍及其成因,通过树立文化差异的意识、克服思维定势与文化中心主义、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有效措施,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1]杨东焕.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

[2]万石建.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与应对策略 [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Sollon R & Scollon S.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M].Oxford:Basil Blackwell Ltd,1995.

[5]胡超.文化思维模式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J].外语教学,1998(2).

[6]许晓青.王家卫:让海外观众看懂“中国式英雄”——对话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一代宗师》导演[N].新华每日电讯,2013-01-22.

[7]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8]Kasper,G.Pragmatic transfer[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2(8).

[9]胡超.E-时代的素质教育与跨文化交际教育 [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

[10]Samovare.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Belmont,CA:Wadsworth,1981.

(责任编辑:朱 斌)

On the Main Caus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GONG Fei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Cultural conflicts often find their way in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especially by way of thinking,value orientation,social norms and pragmatic transfer.Therefore,counter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to reduce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and enhancement of communicators’intercultural awareness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and the trial of breaking their thinking set and cultural centralism are necessities for the gradual cultivation of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cultural differences;countermeasures

G125

A

123(2014)04-0072-04

2014-01-01

巩飞(1992-),男,安徽宿州人,宁波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理论㈦实践。

猜你喜欢

跨文化障碍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