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绞国方位辨析

2014-04-16杨采华

荆楚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京山汉水左传

杨采华

(湖北省老年大学鹰台诗社,湖北武汉 430071)

绞国方位辨析

杨采华

(湖北省老年大学鹰台诗社,湖北武汉 430071)

对于《左传》鲁桓公十一年(前701)记载的绞国,历来有不少争论。旧说中,绞国一在谷城西北,一在房县东北。根据对《左传》鲁桓公十一年“蒲骚之役”及有关资料的辨析,绞国应在随、唐之西南,今汉水下游东岸的钟祥县境内,而不应远在汉水上中游的房县或谷城。

《左传》;绞国;蒲骚之役

《左传》鲁桓公十一年(前701年)文记载:“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诚,且日虞四邑(四国联军)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1]132关于这则资料中的绞国及相关联的诸小国方位旧说存在诸多矛盾,从而导致无法破解这次战役发生地以及波及范围,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求证它们间的具体方位,以还原历史真实。

关于绞国所在地,一说在谷城西北[2]10,一说在房县东北[3]296。今人何光岳先生认为,绞即佼,并以《左传》哀公二年(前493年)文“伐邾,将伐绞”为依据认定:绞在山东兖州滕县一带[4]。以上说法均值得商榷。我们只要分析“蒲骚之役”的发生地与参战国的地理方位,以及这次战役先后几年的相关记载,便知端倪。

我们在研究“蒲骚之役”前,先将郧国疆域予以定位。郧国地在何处?何浩《楚灭国年表》说其地在京山县[2]10。《楚国历史文化辞典》有三说:一在今京山县中西部,向西延伸至钟祥县东北;二在今安陆城关一带;三在今鄂西北郧县、郧西县境内[3]296。我们检索《左传》史料发现:汉东之国,随为大,楚伐随,逼其为城下之盟,随之,楚人又寻找借口讨伐郧国[1]132,可见当时汉东郧国疆域仅次于随国,其地当与随国相接。又根据《楚国历史文化辞典》,“郧”字又作“”[3]125,郧国即国,一国二名,郧国西迁后,汉东仍留下涢水水名。《鄂王启节舟节》云:“逾夏、内(入)。”这里的“”即后世涢水,源出湖北随州西大洪山,南经安陆、云梦等县入汉水[3]125。由此可知,郧国应在古随国南部的安陆云梦一带。近20余年来,这一带先后发掘出三处楚墓群,如鲁家垱春秋战国遗址、云梦县春秋战国古遗址等。通过对这些出土文物的分析,证实郧国疆域夹汉水下游古沧浪之水河道[5],而西接京山东南,与应城东南隔汉水而治。所以,古郧国应在安陆云梦之南,京山、应城以东,孝感西北,汉川之北的这块地域上,这也是流传的传统说法。

“蒲骚之役”发生于郧国,那么“蒲骚”位于今天何地?《湖北省建置沿革》说:“余意古郧子国,实安陆县城。郧人军于蒲骚,《汇纂》曰:在应城县北三十里。《元和志》谓(魏置)浮城县,应在应城西北三十五里,即古蒲骚城。郧城、涢水、涢山,又皆由此得名。”[6]128蒲骚古城应在涢水流域上的郧国(国)境内,不应在应城或京山境內的大、小富水流域,更何况京山、应城之间还贰国和轸国,由此证明《汇纂》《元和志》所说皆误。蒲骚之地应在今应城县东南三十里或三十五里处,云梦县西南的隔蒲潭镇一带。《楚国历史文化辞典》说:“其地望当在楚、郧之间的汉水以东处。”[3]433其说可通。蒲骚地在汉水之阳,涢水之侧,是郧国的军事重镇。

将郧国、蒲骚定位后,我们就可以按图索骥地寻找出随、贰、轸、州、蓼等国的地理方位:

“随”国,其地在今随州市,这已为发掘的随侯墓群所证实。

“贰”国,何浩《楚灭国年表》说其地在应山境内[2]10,《楚国历史文化辞典》则有两种说法,一种谓其地在随州市南,一种谓其地在广水市[3]276,联系轸国方位及当日战事求之,其地应在郧国(今安陆云梦县)之西南,而不应是其东北,否则,贰、轸两个小国无法相连,更达不到楚人的军事目的。

“轸”国,何浩《楚灭国年表》说其地在应城西[2]10。今人又考证说,“轸”“贰”之国地在郧、随之间,“贰”国在随州之西南、今京山东北,“轸”国“在应城西[3]291。《湖北省建置沿革》则说:“轸国于应城、京山二县皆无考。以地望度之,或即富水流经之地,京山古新市县、马耳山至应城景家堡一带之地。”[6]129这表明“轸”国与“贰”国是接壤的,它的方位西邻绞国,而东南为郧国屏障。“蒲骚之役”,楚人首次由襄阳西南穿插渡汉水进入蛮水(古沮水)中游,经罗国(今宜城西北、襄阳南)之郊再东渡汉水,通过绞国之南进入贰国、轸国,在轸国东南军临郧国。

“州”国,何浩说其地约在今监利东北[2]10,而以诸小国方位分布求之,它应位于古汉水下游河道之南,而不当在汉代监利县(今监利县)境内,应是今汉阳、孝感市南一带。《湖北省建置沿革》则说:“按《水经注》长洋港东北流经石子岗,冈上有古城,即州陵县故城也。”[6]130综合历史地名注释看,“州”国即后世州陵县,其方位游移于今潜江、监利、洪湖及汉川一带,若以当年战事求之,其地望宜在今汉川一带。

“蓼”国有人说是鄝国,或廖国、飂国,其地在随州东北的河南湖阳镇,一说在河南固始县[3]465,而根据诸小国方位分布分析,“蓼”国不应在河南湖阳,而当在今随州市东南部,“蓼”即花之异名,也就是说“蓼”国有可能就是花国。近年来在随州市东南发掘发现了一批被历史遗失的古花国文物,或许这便是“蓼”即花国的证据,同时说明,“蓼”国是随的邻国,它不应隔着唐国、厉国,而远在河南境内,否则,与“蒲骚之役”战事参与国方位不合。

弄清以上诸国的方位,再来探讨“绞”国方位。这次楚人讨伐汉东的郧国,参战的贰、轸、州、蓼、郧等小国都是汉东之国,不曾涉及汉水以西的各个伯、子、男诸侯国,所以说,春秋早期“绞”国的方位应在汉水之东。《左传》鲁桓公十二年(前700年)记载:“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先遣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争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覆(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伐绞之役,楚师分涉彭(指彭水),罗人欲伐之……”[1]134-135从这段文字反馈的信息看:楚国讨伐郧国的次年,又讨伐汉东“绞”国,“绞”国小而无谋士,都门面西南而向,西南为平川,北为山区,楚人从南漳沿古沮水(今蛮河)而下入侵汉东的“绞”国必要经过罗国境外,并险遭罗国的袭击。由是我们进一步判定:“绞”国的地望在汉水下游,不在汉水中游。“绞”国西隔汉水与罗国相依,处于汉水下游东岸,孤悬外露,我们从钟祥城关地理形势看,钟祥城区地貌与古“绞”国都城地貌相吻合,所以“绞”国应在随、唐之西南,今汉水下游东岸的钟祥县境内,而不应远在汉水上中游的房县或谷城。至于何光岳先生认为“绞”在山东兖州滕县一带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因为鲁桓公十一年(前701年)所记“绞”国早于鲁哀公二年300余年。

所以,绞国方位不在汉水之西的谷城或房县,而在汉水之东的钟祥,它是罗国的近邻,楚国要拔掉进军汉东线路上的绊脚石,到达东南的轸国或贰国,首先就必需先灭绞。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2]何浩.楚灭国研究[M].武汉:武汉出版社,1989.

[3]石泉.楚国历史文化辞典[K].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4]何光岳.东夷流源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89.

[5]杨采华.屈原及其辞赋新解[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344.

[6]潘新藻.湖北省建置沿革[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k928.6

A

1672-0768(2014)02-0024-02

2014-04-05

杨采华(1953-),男,湖北浠水人,湖北老年大学“鹰台诗社”原副主任、编审,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会员,湖北省“三国历史文化学会”理事。

[责任编辑:陈如毅]

猜你喜欢

京山汉水左传
碧血丹心铸青史 汉水浩荡祭英魂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歌曲:龟山苍苍汉水汤汤
言论的诗意化表达——以湖北日报“汉水北上”言论写作为例
建设京山温泉新区 打造中国休闲养生谷
南昌市京山老街内涝成因及解决思路浅探
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