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谣言控制
2014-04-15张哲
张哲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有了新的途径。控制谣言传播,首先要认识到利用媒体进行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其次,要发挥媒体的议程设置作用,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善用新媒体辟谣。
【关键词】新媒体 谣言 控制
謠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消息。谣言通常都缺乏根据,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谣言具备两大特征,即关注性和未知性。一个事件要成为公众所传递的焦点,首要前提就是它要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当社会动荡不安或者产生重大的突发事件,这时往往就会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一个社会背景。而谣言的未知性与谣言的存在有着正相关的关系。事件本身的未知性与模糊度越大,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猜测。
一、新媒介与现代社会中的谣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之前的“道听途说,耳语相传”已不再是谣言传播的唯一途径。与传统的谣言传播方式相比,网络具有传播的快捷性,网络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网络上的谣言传播显然会比传统环境中的谣言传播具有了更强的效果,因此网络传播成为了传谣者的新的选择。另外,随着手机用户的大量增长,加上手机短信具有成本低廉、转发快捷等特点,短信交流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手机平台的短信发送也成为谣言传播的新方式。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介的发展,使得谣言在传播渠道上已经突破了以亲朋好友为主的信息传播链,有了新的传播途径。
在现代社会中,只要有突发事件,人们就有获知信息的需求,那么谣言也就有了传播空间。网络等媒介的发达与通信工具的普及,往往能使一个地方的突发事件很快就遍及全国各地,仅仅依靠人为地控制信息的传播已然行不通。公众对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拥有知情权,当人们的知情权得不到保证、信息无法从正常的大众传播渠道得到满足时,这些相关事件就容易产生谣言,非正式渠道就会取代正式的大众传播渠道。实际情况往往是:境内不报道,境外的媒体也会大量报道;广播、电视、电台不报道,网络等媒介也会大量报道。这样,传播信息的主动权反而会落到他人之手,公众所接受的可能就会是不准确的甚至错误的信息。
二、信息社会中媒介控制谣言传播的重要性
信息时代的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且交互性强等新的特点,容易造成谣言在短时间内为公众所知,因此在对谣言的控制上也相对较为不易。在信息社会里,仅凭个人或者小部分人的公信力,几乎是没有办法阻止谣言的大范围传播的,因此这就需要媒介站出来,发挥喉舌作用,帮助政府澄清谣言,还原真相。
现代社会的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通过人际间的相互传播去了解当前信息,另一条就是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去获取当今世界的最新动向。①大众媒介是维系公众与政府以及公众之间的纽带,也是社会舆论产生的工具,同时,大众传媒具有营造“拟态环境”,以及充当把关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引导舆论,从而对公众进行价值引导的功能。具体到我国,媒介就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当谣言出现的时候,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介应当义不容辞地去承担防谣辟谣的责任。
当然,谣言并不仅仅会因为官方传播者传播相关的信息就会自动消失,更为重要的是公众的信息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在危机事件中,由于各种需求而急于了解真相的民众大量存在。另外,由于新闻界的自律和相互监督,其所传递的信息非但不会妨碍官方信息的发布,反而会为其提供佐证,稳定民情。要能很好的对谣言进行控制,政府部门要起到首要的作用。政府部门要能够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地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发布信息,让公众明晓事实真相,而媒介在帮助政府公开信息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善于用媒介进行理性报道,发挥媒体的传播功能,向公众阐述危机事件中政府的有关政策和行为,从而获得公众的支持,引导社会舆论,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三、新媒介环境下控制谣言传播的策略
1、充分发挥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作用
麦克姆斯和肖于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②
当谣言蔓延时,媒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议程设置功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舆论引导,防止各种谣言的传播,掌握传播的主动权,实现公众焦点的转移。媒介以报道事实的方式将信息提供给受众,引起人们对于某一个议题的关注,使受众在媒介信息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议程并逐步接近媒介议程,从而起到对抗谣言传播的作用。
当谣言出现甚至危害到社会安全时,公众对于相关信息的需求量就会相应的增大,而公众获得信息的渠道主要还是通过大众媒介。媒体对相关事件进行准确、全面的披露和解读,使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得到满足,通过主流媒体的大量报道来抵制可能具有险恶用心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谣言的传播。在抵制谣言扩散、平息谣言的过程中,媒介应当集中对事实进行报道,让受众知晓事实真相,从而起到辟谣的作用。同时媒介还应当正确地引导公众的情绪,从而凝聚社会力量,起到共同对抗谣言的作用。
2、增强政府和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公众事件中谣言的滋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现阶段公众对于传统媒介的信任危机,正因为传统媒介所传递的信息不能完全为公众所信任,因此,公众才会转而去从别的非正式渠道来寻求更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也包括了很多不客观不真实的内容,谣言就属于这些不真实内容中的一种。要从根源上减少谣言的传播,提高公众对媒介的信任度,就应当重新构建媒介的信任机制,公众对媒介的信任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与否。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其所发布的信息才能为公众所相信所接受,只有让公众选择信任政府公开的信息,满足他们对于信息的渴求,才能降低公众去获取非正式渠道信息的欲望。从信息方面来说,要增强公信力,政府部门就必须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做到信息的公开,提高各种信息的透明度,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能及时地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公布信息,让公众明晓事实真相。
3、规范新媒体,利用新媒介辟谣
在互联网世界中,网民的自律是能够使得其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由于在网络世界中,网民往往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而在实际的网络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严格自律。因此,面对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网民的道德伦理建设工作,使网民做到自觉自律,以道德的力量来约束网络谣言的传播;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以法律的力量约束那些潜在的传谣者,实现对网络谣言的控制。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和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也为政府部门的辟谣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当谣言出现时,可以由权威人士或部门通过网络迅速向外界发布相关证据,公布事实真相,指出谣言的荒谬之处,再配合报纸、电台、电视台传统大众传媒等多种渠道进行辟谣,这样才能让公众不为谣言所迷惑,从而遏制住谣言的扩散。□
参考文献
①朱力,《突发事件中的信息控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3)
②石庆生:《传播学原理》[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