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验工作全程质量控制数字化建设与作用

2014-04-15丁进亚黄前川曹军皓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条码检验科试剂

丁进亚,黄前川,曹军皓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检验科, 武汉 430070)

检验工作全程质量控制数字化建设与作用

丁进亚,黄前川,曹军皓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检验科, 武汉 430070)

医院检验科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深层开发及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无缝”联接,逐步使检验工作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数字化、科室的仪器设备和试剂管理精细化、与临床交流互动常态化,从而推进检验工作的持续改进。

数字化技术;检验医学;全程质量控制

Hosp Admin J Chin PLA,2014,21(5):442-444.

检验工作的质量保证要求对工作相关的多个环节进行综合管控,即目前倡导的“全程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 TQC),这超越了过去检验科“只为该标本负责”的室内质量控制范畴,扩展了服务患者、服务临床的范围。随着检验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的广泛应用、深层开发及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的“无缝”对接,这些多环节的管控正逐步实现数字化[1]。

1 全程质量控制数字化

检验工作的质量是检验结果的准确、快速及全面满足临床需要。这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的整体法原则对多个环节进行合理管控,即“TQC”概念所要求的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包括:临床医师的项目选择、患者准备、样本采集和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快速准确测定、审核发送结果、临床及时反馈信息及正确应用检验报告诊疗等过程,尤其强调检验前、后的质量控制[2-3]。

1.1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TQC”的前提。Bonini P 等[4]进行了大样本的回顾性统计分析,发现检验前的差错占到检验全过程差错的一半以上,说明一份合格的、送检及时的标本是检验质量控制的基础。郑磊等在医院支持的情况下通过在医院宣讲、岗前培训考核、信息化建设及推行检验医师制度等方法与临床进行了良性互动,强化了检验前的质量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

1.1.1 利用医院网络建立检验项目字典 检验医学发展很快,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检验科可以利用医院网络建立检验项目字典,不断更新、添加新的检验项目,并合理组合(如心梗标识、肾脏功能、血脂六项等)而不是 “打包”检验。这些字典同步显示于医生工作站电脑上,医师可以根据临床患者的各种状态正确选择和组合检验项目,更准确、更规范地申请检验,同时避免了因书写不规范引起的差错。

1.1.2 建立标本采集手册 加强护士护工培训 在医院网页上“检验信息”栏里建立“样本采集手册”,手册至少包括:患者准备,申请单内容,标本采集方法,标本运送、保存方法,标本接受或拒收标准等。检验科定期对全院护士和护工进行宣讲、培训;医院职能部门把相关内容加入医院的“三基”培训或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详细的标本采集方法可以指导护士正确采集样本,减少护士不断询问检验科值班人员的麻烦,避免各种不正确操作。护士执行医嘱时按不同项目组合形成相应的条码,每一个条码对应一份标本,即是标本的唯一标识。

1.1.3 标本的送检、接收及存储的控制 采集标本时打印出相应条码,此条码中包含了患者资料、检验申请及采集时间等,当该标本送到检验科后由护工或检验科接收人员扫描该条码即接收,此时条码中又有了接收时间,这样就控制了标本采集到送达检验科的这段时间;标本的接受和拒收都有明确标准,不合格标本退回重新留取,不能重留的标本注明“标本不合格,结果仅供参考”,并做详细记录。微生物检验因为不同检验项目出结果时间不一致,现在通过LIS的“条码分拆”功能,把标本的条码中各种不同检验项目分别打出各自的条码在“操作记录单”上,用于检验过程中做相应的记录,每完成一项检验后通过扫描相应条码发送检验结果,全部发完结果后的操作记录单统一保存。每张记录单上有自动形成的含年月日和“流水号”一起的标本编号(如:“2014-01-08-018”),很方便查找。检验过的标本按照相关作业指导书规定保存3~14 d,若检验科有“后处理系统”,每一份存储的标本可以直接在电脑中根据患者ID或条码等标识进行查找,所有在架的标本可以随时调出复查或加做其他检验项目。

1.2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1.2.1 室内质量控制 检验工作的质量体系建设要求检验科建立完善的室内质量控制(IQC)和室间质量评价(EQA)体系,根据质量目标设定误差允许范围,这也检验全程质量控制的核心。按照ISO 15189( 或GB/T,2007 )的质控规则[6]:凡是每天发出检验报告的项目均需要对每批试剂进行不同水平(两个以上)的室内质量控制;没开展质控的项目须和参考实验室做定期比对分析;检验科的各台仪器、设备有定期的性能验证;所用试剂必须在控;环境温湿度及冰箱温度在控以及试剂各批次间需要进行比对等。这些繁杂的多因素相互制约,影响一个实验室的报告质量。现在,深度开发的LIS可以按照设定的各种质控计划提示进行操作,记录方便,相关统计软件使统计分析也非常方便;每项检验结果可以对比该患者的历史记录,甚至可以点击出每位患者各个检验项目的曲线图进行连续动态观察;微生物的耐药信息可以通过WHONET的专家系统判断其合理性;报告结果时检验人员可以查阅诊疗记录中的各项检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要发送的结果尤其是感染病原体是否为污染或不合理的结果。每天各仪器的每种检验项目测量2~3个水平的质控物,月底根据相关规定不同项目选择相应的质控规则(如Westgar多规则),LIS中可以自动获得所需的质控图。失控原因分析可以建立相关电子字典帮助判断,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可以标注在质控图下面,保存电子档的同时打印出每月的质控图进行归档保存。

1.2.2 报告周转时间(TAT)管控 检验科对各检验项目尤其是设定为“危急值”的项目,根据有关规定设置报告周转时间(turn around time, TAT),这是衡量检验科报告及时性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TAT把标本接收到出结果发报告时间管控起来,当TAT还剩余10分钟时,在“发送检验报告时间预警”的电脑屏幕上开始显示提醒,超过了设定TAT仍没发送的检验项目为红色显示。曾蓉等[7]分析了TAT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应用促凝剂/分离胶真空管,优化标本采集与运输流程等改进措施,大幅度提高了临床和患者的满意度。

1.3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1.3.1 LIS与HIS数据共享 通过联机连网,网络平台上存储了大量数据,检验人员可以调阅各种历史数据,判断结果的合理性,追溯临床医师的处理,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回顾性地总结资料、撰写文章,更重要的是临床医师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检验结果,尤其是各种“危急值”, 及时有效的做相应的医护处理。

1.3.2 检验“危急值”( critical value )实时报告 检验出“危急值”往往提示患者可能处于某种生命危急状态,急需医护人员做相应处理,以前是通过电话报给护士工作站或找管床医师记录,不及时、不全面甚至因为转科、换床出现过错位现象。现在通过数字化做到了实时报告,当检验科检出“危急值”,确认结果并发送给临床的同时,会在检验科“危急值显示屏”、临床护士(医师)工作站电脑甚至管床医师的手机上同步显示“危急值”提醒(如:“患者***有危急值,血钾6.98 mmol/L”),门诊患者或体检人员的“危急值”直接在其手机上提醒;相关临床医师做了确认后危急值提醒自动消失[8]。

2 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管理精细化

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是否在控关乎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现在,通过LIS软件可以对仪器设备的“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及年度保养维修”进行管理,只需每天点击“设备应用”,在下拉的各表单里填写使用情况,保养和维修根据设定的计划有相应提示,按照提示进行操作,简便明了。每月打印出相关记录和厂家的维修单一起归档保存即可。于洪远等使用LIS软件使检验试剂的管理精细化[9]:可以在相关电脑主屏的“试剂”菜单中通过下拉菜单选择每种试剂,只需填写数量,入库日期自动形成,扫条码即对试剂的各种信息做了详细记录,出库时只需再次扫条码;可以设置当试剂的有效期快到时自动提醒,甚至试剂的使用情况可以具体到人次,大幅度简便这方面的工作,而且记录详细明了。

3 与临床科室交流互动常态化 持续改进检验工作

按照现代管理“PDCA”( Plan→Do→Check→Action ) 的要求,检验工作应该有持续改进的目标,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创新发展。检验科只有保持与临床交流互动才是改进工作的源动力。贾军[10]通过检验医师参与临床轮转、参与会诊、开设检验咨询电话、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保持与临床交流、互动。LIS与HIS的“无缝”连接使这种交流互动常态化、简便而且易于统计分析,持续改进检验工作质量。目前,随着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各种相关的交流平台(如:临床与非临床、院务保障、远程教学会诊及公共卫生应急报告等)也正逐步实现数字化。

[1]肖 飞,樊光辉,洪求兵,等. 检验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及质量体系的构建[J]. 信息管理,2013,33(5):58-59.

[2]姚 磊.浅议系统思维的整体法原则在检验医学全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医疗卫生装备,2012,33(2):130-131.

[3]丛玉隆,邓新立.实验室ISO15189认可对学科建设的几点启示[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2):128-131.

[4]Bonini P, Plebani M, Ceriotti F, et al. Errors in laboratory medicine[J]. Clinical Chemistry, 2002, 48(5):691-698.

[5]郑 磊,王 前,裘宇容,等.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促进检验与临床良性互动[J]. 中国医院管理,2009,29(2):29-31.

[6]ISO 15189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S]. 2007.

[7]曾 蓉,王 薇,王治国. 临床实验室报告周转时间的检测[J]. 临床检验杂志,2012,30(4):301-302.

[8]陈明坤,毕海昌,王胜波,等. 利用现有LIS和HIS系统资源对危急值的管理与应用[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109-110.

[9]于洪远,陈宝荣,韩玉霞,等. 通过LIS软件实现检验试剂精细化管理[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2):94-95.

[10]贾 军.加强检验与临床交流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J]. 青海医药杂志,2010,40(7):59-61.

(2014-01-08收稿 2014-05-10修回)

(本文编辑 戴志鑫)

ApplyingDigitalizationtoTotalQualityControlofClinicalLaboratoryExaminationWorksMeasuresandPerformance

DING Jin-ya, HUANG Qian-chuan, CAO Jun-hao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Wuhan General Hospital,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Area, Wuhan 430070)

With widely application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completely,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examination work has achieved digitalization of total quality control, refined management of instrument and reagent, normalized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which promote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aboratory examination work.

digital technology; laboratory medicine; total quality control

丁进亚,男,副主任医师,副主任;电话:027-50772652

R 197.32

A

1008-9985(2014)05-0442-03

猜你喜欢

条码检验科试剂
中国条码技术与应用协会
条码微站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基于固定条码与电子标签比对设备的设计
乡镇卫生院检验科的问题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的建议
Exce12007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