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
2014-04-15夏静
★ 夏静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江苏 南通 226002)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连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1]。原发性痛经是从初潮开始,每次月经来潮即感到小腹坠胀与痉挛性疼痛,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疼痛可放射至后背部与大腿内侧,疼痛时间持续48~72h。笔者门诊收集36例原发性痛经病例,以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门诊收治痛经患者36例,均经B超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患者年龄17~32岁,其中已婚10例,未婚26例,病程6个月~5年。
1.2 治疗方法 以张仲景名方当归芍药散和桂枝茯苓丸为基础方加减。处方如下:当归10g,赤白芍各12g,川芎10g,茯苓15g,白术10g,桂枝10g,牡丹皮10g,桃仁10g,延胡索12g,香附10g。随症加减:兼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者,加半夏、吴茱萸以降逆止呕;兼肝郁不舒乳房胀痛者,加川楝子、郁金以疏肝解郁;血块多者,加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以活血祛瘀;四肢厥冷及小腹冷痛者,加炮姜、小茴香、艾叶以温暖胞宫;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党参以补中益气;腰酸者,加续断、山茱萸、桑寄生以补益肝肾;血热者,加栀子、生地黄以清热凉血。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疗效评价。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未愈:疼痛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2 结果 36例中,治愈18例,占50.0%;好转12例,占33.3%;未愈6例,占16.7%。总有效率为83.3%。
3 典型病例
患者瞿某,女性,28岁,未婚,2012年3月25日初诊。因经行腹痛5年来诊。患者经前时觉乳房胀痛,经前一天开始下腹部坠胀冷痛,温按减轻,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较少,经行欠畅,血块量多,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平素严重时需服用止痛片方能缓解,但多次服用后效果不佳。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气血不和,气滞血瘀。治拟养血和血,活血化瘀。治以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当归10g,赤白芍各12g,川芎10g,茯苓15g,白术10g,桂枝10g,牡丹皮10g,桃仁10g,延胡索12g,蒲黄15g,五灵脂6g,小茴香3g,艾叶15g,吴茱萸3g,甘草6g。嘱服7剂。
二诊:2012年4月1日。服前方7剂后,腹痛较前缓解,但疼痛仍未消除。诉:近来工作压力大,遇事易烦躁。拟前方加川楝子10g、香附10g,以疏肝解郁。嘱服10剂。
三诊:2012年4月11日。诉:月经已至,仅经期第一天感觉腹痛,血块较前明显减少,血行畅,无恶心呕吐。再予前方10剂巩固。嘱患者经前注意保暖,忌食生冷,保持心情舒畅。告知以后经前一周来诊一次巩固治疗,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4 讨论
当归芍药散和桂枝茯苓丸均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篇》:“妇女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女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3]当归芍药散和血疏肝,健脾运湿。方中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行血中之气,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方中桂枝、芍药通调血脉;桃仁、丹皮活血化瘀消癥;血不利则为水,茯苓利水以和血脉。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病因复杂,证有虚实之分,实者多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或湿热蕴结,导致气机不通,不通则痛;虚者多为气血虚弱,肝肾不足,胞宫络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临床中虚实夹杂者多见。黄慧玲等用当归芍药散治疗痛经12例取得显著疗效[4]。现代研究表明,桂枝茯苓丸对慢性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笔者将当归芍药散与桂枝茯苓丸合用,共奏养血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0.
[3]范永升.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93.
[4]黄慧玲,黄谦峰. 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痛经12例[J].中医研究,2011,3(24):42-43.
[5]谢家俊,周国伟.桂枝茯苓丸的抗炎作用[J].中成药研究,1988(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