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1例误诊分析

2014-04-15

精准医学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肠套叠坏死性肠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消化内科,福建 泉州 362000)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AHNE)是消化系统的急腹症,起病急,多呈爆发性发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如治疗不当或延误诊治,可在数日至数周内死亡。由于受该病临床发病率不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及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对该病容易出现误诊。我科近期误诊1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病人。现分析报告如下。

病人,女,23岁。因呕吐、腹痛、腹泻3 d,加重伴便血1 d入院。病人入院前3 d午餐时进食“卤豆腐干”后,于17:00时突发恶心、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并出现脐周疼痛,程度较剧烈,呈阵发性绞痛,疼痛时排黄色稀水样便,便后腹痛缓解,未排黏液脓血便、鲜血便、淘米水样便,无下腹坠胀、里急后重感,无畏冷、发热等。就诊当地卫生院,考虑“急性胃肠炎”,给予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呕吐症状好转,但腹痛、腹泻症状无改善,并出现便血,为洗肉水样便,每次量约50~100 mL,总共便血10余次,遂转至我院急诊科,以“腹痛待查,急性细菌性痢疾?”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入科后查体:体温37.9 ℃,脉搏88 min-1,血压11.97/8.25 kPa,急性病容,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肌软,全腹压痛,以脐周明显,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减弱。直肠指检:指套退出红染。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5.14×109/L,粒细胞0.86,血红蛋白浓度118 g/L;大便常规:红细胞计数 18~20/HP,白细胞计数 4~5/HP,大便潜血实验(+);肝功能:总蛋白 46 g/L,清蛋白 23 g/L;心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尿常规:尿酮体(+);粪便霍乱弧菌阴性。腹部彩超: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腹部立位X线平片提示肠胀气。入科后予以抗感染、解痉止痛、止泻、补液支持等治疗。病人仍反复剧烈腹痛、排血水样便,并出现腹膜炎体征,进一步腹部CT检查:肠梗阻,待排肠套叠。遂转入外科行剖腹探查术,术后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术后继续给予抗感染及其他支持治疗,经治疗便血消失,腹痛、腹泻好转。术后1周腹痛、腹泻再次加重,并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查血常规:WBC 59.08×109/L,GR 92.4%;大便培养+药敏试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菌、白假丝酵母菌阳性。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比阿培南、氟康唑加强抗感染及抗休克等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并出院。

讨论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小肠,以小肠广泛性出血、坏死为特征的急性炎性病变,又称急性节段性肠炎或节段性出血性肠炎。国内外文献表明,引起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致病因素中主要与C型产气荚膜杆菌有关,但大便培养见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对诊断亦有帮助。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好发于夏秋季节,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因该病发病率不高,且早期症状不典型,其主要症状腹痛部位不固定、性质不一,伴随症状各异,容易与其他急腹症相混淆。临床上需与食物中毒、上消化道穿孔、痢疾、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肠套叠、急性胰腺炎、肠系膜血管栓塞等相鉴别。该病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如进食变质肉类等。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腹泻、便血及全身中毒症状,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发热等症状。根据病人不同的病变程度与病情的发展速度,临床上可归纳为血便型、中毒型、腹膜炎型、肠梗阻型4种类型。本例急诊误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入院后未能及时把握病情,作出正确诊断,误诊为肠套叠,最终经外科手术证实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其原因:①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缺乏认识,未能及时考虑该病;②该病临床表现各异,早期症状不典型,病变过程变幻莫测,容易先入为主,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对可疑病例应充分了解病史、仔细查体,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以尽快做出正确诊断,降低对AHNE的误诊率。

猜你喜欢

肠套叠坏死性肠炎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肉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
异位胰腺合并肠套叠多发生在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