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疾病临床应用

2014-04-15王郁金周永学苏衍进

吉林中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泻心汤食管炎流性

王郁金,周永学,苏衍进

(1.陕西中医学院,咸阳 712046;2.陕西省胃肠病证方药省级重点研究室,咸阳 712046)

《伤寒论》云:“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对此作了更为详细的描述,曰:“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综观上述两条,本方证应当同时伴有干呕、肠鸣、下利、苔滑腻或白或黄等症,其中以呕为主。

1 病因朔源

朔其病因,大凡不越二途。一是患者胃气素虚,随病势自然演变而来,二是医者误施吐、下,伤正而起。如是则损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司,脾不升则寒生,胃不降则热聚,寒热错杂之邪居于中土,致气机痞塞,因而心下满而不痛,胃气不降则呕吐,脾气不升则肠鸣而利,治当和中降逆消痞。方选半夏泻心汤,方中重用半夏,降逆止呕,黄芩、黄连苦寒以泄热,干姜、半夏辛温以逐寒,更以参、草、枣补其脾,助其运,以复其升降之职,诸药相合,共奏辛开苦降甘调之功,因本方具有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之功,故亦属和解剂,为治痞之良方。

2 临床应用

2.1 治疗胃肠功能紊乱 《伤寒论》认为,痞多由误下所致,可能与胃张力偏高有关。而半夏泻心汤方对胃肠动力有双相调节作用:不足者,增强之;过高者,缓和之。若心下痞、腹胀甚,可在原方加入适量的辛香行气、醒脾和胃之药,如丁香、木香、厚朴、砂仁等。杨从容[1]观察半夏泻心汤对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结果70例患者,治愈6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5.7%。王培霞[2]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患者230例,结果治愈140例(占61%),显效86例(占37%),有效4例(占2%)。

2.2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缪春润等[3]通过对文献分析,结果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优于西药对照组,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李欣等[4]将60例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是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P<0.01)。裘春晖[5]将98例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多潘立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8%)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胃炎、胃溃疡 国家级名老中医曹林[6],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1例62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男性患者,证属: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瘀血阻络。10剂后患者胃脘胀痛减轻,恶心、嗳气消失,仍感神疲纳呆,舌暗红,苔腻微黄,脉沉细。继续辨证加减,调理2周,诸症消失,后以丸药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袁红霞[7]治疗1例62岁女性患者,主诉胃脘胀痛1年。现胃脘胀痛,喜温而按之不减,烧心,口苦,口臭,平素怕冷,手足凉,纳可,寐安,体力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弦。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袁师以半夏泻心汤合大柴胡汤及左金丸治之,7剂后患者诸症缓,胃脘部觉凉,烧心缓,手足已温,口苦、口臭缓,纳可,寐安,二便调。梁庭栋等[8]治疗1例胃病患者,辨证为脾胃虚弱,胃肠不和,升降失常。治以和中降逆,健脾益胃。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服10剂而诸症悉除,随访8个月无异常。

2.4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侯静霞[9]将48例经内窥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结果有效率为89.6%,明显优于对照组55.0%(P<0.05);远期复发率治疗组为8.33%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沈艳莉[10]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3例,结果:半夏泻心汤在临床疗效和胃镜分级情况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彦等[11]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雷贝拉唑,复发率亦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2.5 治疗慢性结肠炎 周莺歌[12]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其中治愈25例,好转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4%。高新明[13]用半夏泻心汤辨证根治慢性酒精性结肠炎患者60例,其中显效59例,显效率98.33%,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疗疗程长短不一,病程长则疗程相对长,不按时用药、不注意饮食及起居则相对长。白敏等[14]用半夏泻心汤加高良姜、木香、白芍、炒白术、补骨脂、大枣等治疗63岁男性患者,症见腹泻1月余,日行3~4次,伴腹痛,口干,渴欲饮热水,腹部喜温喜按,四肢酸软,小便次数减少,舌质淡,苔薄,脉弦细。服药6d后腹泻症状消除。

2.6 治疗胰腺炎 王伟[15]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经中西医结合疗法治愈后又以“胃痞”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19例,总有效率95%。叶纪平曾治1例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患者发热,上腹剧痛呕吐,脘胀不能进食,拟辛开苦降法,用半夏、黄连、黄芩、干姜、陈皮、藿香、茯苓、郁金等,服药5剂告愈。并提出不必拘于《伤寒论》的“满而不痛”,凡见恶心呕吐,脘腹胀痛,嗳气等,均可加减使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是调和肠胃的常用方,对各种胃肠疾病疗效确切,如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结肠炎、胰腺炎等。该方以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开阖升降为其病机,症见“心下痞”者,其病因有偏寒、偏热的不同,但挟湿是其共性,舌苔以白腻、黄腻居多,结合半夏泻心汤证,是本方应用之关键所在。

[1]杨从容.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1,8(1):80.

[2]王培霞.半夏泻心汤对胃肠功能紊乱疾患的临床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1998,30(7):32.

[3]缪春润,缪卫华,周祝兰,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荟萃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215-216.

[4]李欣,林琳,魏玮.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4):876-878.

[5]裘春晖.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54-55.

[6]薛丽辉.曹林老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经验[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1):26-27.

[7]丁沛.袁红霞教授临证验案5则[J].吉林中医药,2011,31(4):355-356.

[8]梁庭栋,任小彬,任小菊,等.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举隅[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4):255.

[9]侯静霞.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8例[J].河南中医,2012,32(8):971-972.

[10]沈艳莉.半夏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8):180-181.

[11]王彦,魏玮.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2):200-202.

[12]周莺歌.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21.

[13]高新明.半夏泻心汤辨证根治慢性酒精性结肠炎[J].中医临床研究,2012,13(4):98-99.

[14]白敏,李建兵.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8):17.

[15]王伟.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性胰腺炎后“胃痞”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6,24(11):2132.

猜你喜欢

泻心汤食管炎流性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