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阳法治疗胃癌探要

2014-04-15霍介格王小宁

吉林中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温阳阳气健脾

蒋 倩,霍介格,王小宁*

(1.江苏省海安县胡集医院,江苏海安226600;2.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江苏分院,江苏南京210028;3.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36)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但多数的病例确诊时已是晚期,且60%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1]。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以扶正祛邪为指导思想,在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化、放疗毒性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预防肿瘤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病名认识

中医学将胃癌归属于“胃脘痛、反胃、痞满、积聚等”范畴[2],其发生多与饮食、情志、体虚、痰结、血瘀等相关,脾虚、湿阻、气滞、血瘀、毒结构成了其主要的病理特点。治疗方面,早中期多注重健脾化湿、行气化瘀、清热解毒、祛湿化痰,后期多因邪盛正衰,重于补气、养血、益阴、温阳为主兼以消散之法。笔者在临证中发现阳虚寒凝在胃癌病症中较为常见,采用温中补虚或温化寒湿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2 病因病机

2.1 素体禀赋不足,阳气虚弱 肾为“先天之本”,为一身阳气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阳不足,则脾阳虚衰,脾阳不运,则化生乏源,不能充养,气血亏虚,无以行气行津,则易于生湿、成痰、留瘀,久之聚积成形。

2.2 饮食不节,过食寒凉 食有所偏,性亦有所偏,过食生冷,损伤脾胃之气,则升降失常。胃气不降反升,脾不升清反降,皆可使邪停瘀留。李东垣认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元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饮食失节,脾胃损伤,气血生化无源,气机升降失常,痰瘀留滞;过食寒凉,耗伤脾胃阳气,阳虚不运,发为本病。

2.3 手术、化疗,伤及阳气 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胃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手术在去除原发病变的同时,也损伤机体正气,耗伤机体气血。化疗时,损伤心、肝、肾及脾胃,对机体正常细胞损害较严重,中阳受戕,纳运功能减退,久及肾阳,无以温煦诸脏,而见病久缠绵。

2.4 过用苦寒,克伐中阳 不少医家喜用清热解毒之品,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半枝莲、苦参等,久服、过服均可造成脾胃的损伤,常出现面色少华、气短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脾胃气虚之象。如不及时纠正则后天失养,正气不复,病程迁延,损及他脏,常规治疗亦可能被迫中断,导致病情恶化。

3 治疗应用

3.1 健脾益气,温中补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适于脾虚气弱,中寒内生的病症患者,表现为胃脘或痛或胀,得温则舒,或伴有便溏烂如糊状,甚至完谷不化,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口淡不渴,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治以健脾益气,温中补虚。方用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加减。

3.2 温化寒凝,兼顾气血 适于阴寒内结,气血郁滞的病症患者。临证表现为腹部隐痛绵绵,腹胀,喜温按,肠鸣久泄不止,完谷不化,小便频数清长,腰膝酸冷,畏寒肢凉,面色白或黎黑,舌淡黯,苔白,脉沉细无力。治以温中散寒,兼以活血行气,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

4 病案举例

刘某,男,49岁,于 2011年 9月27日初诊。患者2010年6月10日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管状细胞癌。术后行6周期化疗(多西紫杉醇、5-FU等),曾出现肠梗阻,经治已愈。患者来诊时,上腹部饱胀不适,时有隐痛,肠鸣,大便溏泄,2~6次/d,夹有不消化食物,纳谷不香,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寐差,舌质淡黯,苔薄白,脉虚弱。证属脾虚胃弱,中阳不足,治宜温中健脾和胃。拟方:党参15g,苍术6 g,白术15 g,木香6 g,砂仁(后下)3 g,茯苓10 g,茯神10 g,薏苡仁 20 g,干姜5 g,半夏10 g,厚朴 6 g,夜交藤15 g,酸枣仁20 g,远志5 g,肉桂(后下)3 g,焦山楂、神曲各15g。方中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益气健脾;干姜、肉桂温补中阳;苍术、砂仁、厚朴、木香理气健脾;夜交藤、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服药1周后,患者腹胀不显,无肠鸣,大便成形,1~2次/d,睡眠好转。遵此方加减应用,病情一直稳定。至2013年5月始,患者出现腹泻时作,4~6次/d,夹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腹部冷痛,喜温按,神疲肢冷乏力,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肾阳虚弱,脾虚不运,治宜温补脾肾。拟方:附子(先煎 15min)15g,干姜6 g,白术20 g,苍术10 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15 g,炒薏苡仁20g,草果6g,藿香 10 g,木香 6 g,白芍 20 g,焦山楂、神曲各15 g,大枣5粒,生姜3片。方中附子温肾暖脾,先煎以去其毒性;干姜、白术、苍术、茯苓、炒薏苡仁等健脾理气;陈皮、木香、白芍理气缓急止痛;生姜、大枣解毒和药。服药后患者腹胀腹痛诸症状均有缓解,大便渐成形,1~2次/d,余症状均有明显好转。在随诊过程中,发现该患者阳虚症状时轻时重,附子用量亦随病情轻重加减,服药过程中需密切注意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遵此法化裁加减,目前仍门诊随诊中。

5 讨论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核心,既往医家对于胃癌的治疗多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益气养阴等方法。然而,阳气乃生命之根基,从《内经》《易经》开始,中医传统理论注重阳气的观念可见端倪,“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同时,应用温阳法,在辨证基础上结合辨病论治,二者相辅相成[3-4]。温补阳气,扶正祛邪,健脾和胃,补气养血是胃癌的主要治法。温阳益气、温阳散结、温阳祛瘀等宜灵活应用[5-6],前提就是辨证准确,配伍合理。温阳散寒法能振奋阳气,提高人体机能,鼓动气血运行、促进津液代谢,从而发挥扶正抗癌作用。同时,能改善肿瘤患者的一般状况,为手术、放化疗的进行提供机会。现代药理研究亦提示温阳药通过直接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增强机体免疫、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等发挥抗肿瘤作用,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故温阳散寒法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温阳法应用于治疗胃癌的研究多集中于名老中医经验、中药单药提取物抗肿瘤等方面,今后应积极开展温阳类中药复方注射剂抗肿瘤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完善其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1]Mortality K I.Prevalence across five continents:defining priorities to reduce cancer disparitie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regions of the world[Z].J Clin oncol,2006,24:2137-2150.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裴俊文.蒋士卿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经验[J].河南中医,2009,29(2):129-130.

[5]薛雪.温阳法辨治肿瘤思考[J].吉林中医药,2011,31(3):201-203.

[6]宋成鑫.徐力教授辨治恶性肿瘤经验举隅[J].吉林中医药,2012,32(9):879-880.

猜你喜欢

温阳阳气健脾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