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九一体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开展公共外交之探索*
——以九江学院为例

2014-04-15黄南婷陈乐君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九江外交学院

黄南婷 陈乐君

(九江学院高教研究室 江西九江 332005)

昌九一体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开展公共外交之探索*
——以九江学院为例

黄南婷 陈乐君

(九江学院高教研究室 江西九江 332005)

新时期,以民间文化交流为主的公共外交在促进国际关系、提升国家形象方面有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地方文化活跃中心的地方高校已经成为地方区域公共外交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以九江学院为例,就如何推进公共外交提出了几点看法,并且分析了在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地方高校公共外交工作提供相关借鉴。

昌九一体化,地方高校,公共外交,九江学院

公共外交是指在为增加国际理解、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提高本国国际地位的一切活动的总和[1]。公共外交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外交而言具有更强的公开性。当前,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公共外交的建设与发展。公共外交作为一个国家“第二外交通道”和“软实力”构建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形象、国家政策、公共事务各方面都被赋予了极为重要的使命和意义。

一个国家公共外交的手段主要包括对外广播和文化交流两个层面[2],各类新闻媒体是对外广播的主要途径,而促进国家间的相互沟通与情感认同则更依赖于民间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在目前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和社会大环境下,地方高校必须承担起推动国家思想创新、践行公共外交的重要作用[3]。

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把九江沿江地区打造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新引擎、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游航运枢纽和国际化门户、全省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九江学院作为赣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本科高校,要把握这一发展升级的重大机遇,争取成为地方城市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争取成为昌九一体建设中人才培养基地和创业基地。同时作为地区文化发展和交流的前沿阵地,在公共外交发展的新时期,九江学院更应该成为区域公共外交的引擎,发挥高校公共外交事业潜能,不仅能传扬九江传统的优秀文化,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同,也能进一步扩大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1 树立主动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理念

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正不折不扣成为经济塑造者、政治革新者、外交推动者和国际体系变革者[4]。由此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在区域公共外交中的重要作用。从社会服务的功能出发,高校必定是为了向政府提供科学决策参考,为政府服务是其初衷,所以把握政府的所思所想和政策意图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高校需要站在科学研判的立场上提出独立见解。如果只是一味地紧跟、紧贴,则很有可能流于政府的利益化身,从而在观念上和实践上最终无法超越政府和社会,很难真正拿得出有独立见解的“锦囊妙计”。所以要真正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必须处理好和政府的关系,在充分掌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修养和理论创新优势,创造出破解各种现实难题的有效对策。

1.1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劝服”作用

最近几年,我国外交部门一改过去的传统外交观,多次提倡公共外交及其价值,将高等教育列为公共外交最主要的部分。发挥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在民间外交和政府外交中的作用,是做好国家外交的基础。公共外交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劝服”行为,地方高校通过公共外交活动的开展,向目标区域或特定的对象传递信息,与其进行教育文化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这所高校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教育理念对目标区域或特定的对象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吸引从而会引起心理和情感上的向往,理性上的认同,从而达到劝服的目的。地方高校通常采取的博士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来发挥“劝服”的作用,利用高校的知识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挖掘本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为当地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出谋划策,协助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发优势项目。

1.2加强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

地方高校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其优势能否适应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各地经济社会水平不同,对地方高校的发展需求也必定不同。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必定逐步转换成地方高校的优势与特色,这既是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也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动力之源。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更加频繁的变革大局下,作为中国的智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更要加强为国内和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责任。九江学院作为赣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本科高校,更要担负起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当好人才库、科技库、思想库。

1.3加强地校合作

地校合作是地方高校为周边公共外交提供智力支持的有效方式。地方的一些试验性做法常为周边公共外交带来理念革新,地方高校可充分发掘其在地优势,通过与省、市政府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昌九一体化这一区域发展的历史机遇下,在公共外交事务方面,九江学院需要与地方政府进一步的合作,形成政府与学校的双向联动,在宣传方式、宣传手段和宣传内容上进一步创新。

2 明确研究领域,形成自身特色

大学优于其他社科院系统的一点是多学科发展平台,这使得大学可以结合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做好研究定位,形成相对固定的且他校没有的研究特色和风格。

2.1搭建孔子学院交流平台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面对国外公众进行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活动,是我国向外传播中国文化、表达中国国情、诠释国家政策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公共外交重要的新渠道。从这个方面来说,孔子学院已经是地方高校开展周边公共外交活动的又一重要平台。2009年12月九江学院在柬埔寨与王家研究院合作创建第一所孔子学院,几年来,孔子学院为中柬友好交流搭建了一座座桥梁。促进了江西省和柬埔寨暹粒省(吴哥)结为友好省;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及中国国际教育协会与柬埔寨王家研究院的合作牵线搭桥。孔子学院为加强中柬人民友谊,发挥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的影响力,得到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多次好评。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对于九江学院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给予了高度信任、悉心指导和热情鼓励,并于2013年11月,批复由九江学院和美国萨凡纳州立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九江学院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借由孔子学院这一平台继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发挥公共外交的作用。

2.2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

虽然高校在公共外交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公共外交进行研究,但是总体还是呈现出单兵作战的现状。高校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多以区域发展的优势为基础,以丰富的历史文化为依托,旨在促进和深化公共外交方面的学术研究,并以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为教育教学、政府决策和社会实践服务。九江学院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在公共外交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成立了九江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并且组建了一支拥有30多位跨学科研究人员的公共外交研究队伍,目的就是进一步完善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深化九江学院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2.3举办高层次的交流活动

许多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常常活跃在公共外交的第一线,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形象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力量。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经常举办高层次的国际论坛或者研讨会,通过这类的高层次的学术文化交流,可以直接进行对话,更加容易获得文化理解与信任,形成重要的国际影响力。据统计,由哈佛大学举办的国际研讨会或论坛每年超过1000 场,平均每天 3 场以上;日本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都是推进公共外交的主力,尤其是早稻田大学,专门设立了“国际教养部”,京城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吸引其它国家的青年学者。而这方面正是地方高校需要努力借鉴的地方,可以借助所在区域的特色文化,举办一些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性的文化交流活动,扩大文化影响力。在这一点上九江学院正在推进,2013年5月,首届世界名山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高校公共外交论坛在九江学院成功举办,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及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名山所在地2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名山和高校的学者共60余人,齐聚一堂。2014年8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九江学院共同举办的首届长江公共外交高峰论坛在九江学院召开,学者云集,共同交流、共话合作。

3 巧用多种宣传媒介,建设优秀宣传团队

公共外交的本质在于传播,那么在公共外交中如何运用传播媒介就显得格外重要。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高校在公共外交中与媒体的关系,实际上是高校希望传达什么样的信息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的关系。高校履行公共外交职责过程中所进行的相关活动,常常是通过媒体对其正面报道后才得到良好效果的。因此要获得公共外交的成功,就要成功地运用各类宣传媒介。

3.1认识现代媒体的重要作用

传统媒体曾经在公文外交的传播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信息扩散呈几何级速度增长的今天,现代媒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其高度的信息扩散能力和多向互动的全通性特征,已经成为公共外交竞技场[5]。在网络时代和手机传媒的新时期,新型的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方面有着传统媒体无法匹及的优势。因此地方高校在进行公共外交的过程中要重视现代媒体的作用,发布信息时要做到及时、准备,更要注重运用各种新型媒体,包括网站、微博、论坛、微信等。九江学院在地方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中,过去一直十分重视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作用,在新时代也善用网络媒体的发展优势,宣传意识、互动意识和交流意识三管齐下,密切关注互联网发展特点和模式的跟踪,在新媒体外交传播内容上主动选取有地方文化底蕴内涵的资源进行有效传播,并且在传播形式上尽量考虑到他民众的接受方式与思维习惯,弱化灌输的色彩。

3.2建立一支行之有效的宣传队伍

媒体是信息传达给公众的渠道,而如何运用这些渠道则要依靠人的力量。甚至可以这样说,在公共外交的领域内,一支优秀的宣传团队对于信息的发布、形象的传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宣传团队需要对信息变化有着卓越的敏感度,对公共的信息喜好清楚了解,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满足不同公众的信息获取需求,能够选择精确的信息内容,确定适合的信息宣传渠道,迅速地将信息传递出去,广而告之。许多地方高校的宣传部门传统的工作方式明显,面对新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大变革,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一转变,需要转变思、紧跟时代、加强学习、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习惯,适应新的需求,这是地方高校做好信息传播的先决条件。

4 通过人才培养发挥外交作用

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最重要的不同点在于主体的差异。与政府外交不同的是公共外交的主体是普通民众,民众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影响公共外交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推进公共外交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必须重视人的作用。

4.1对留学生的文化传播

公共外交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文化传播与交流,获得他国公众的理解与认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而对于相对陌生的地域而言,最让人信服的莫过于身边熟悉之人所传递的信息。因此,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要向外传达优秀的文化意思与思想,那些来校的留学生则是不能忽视的力量。学生的外交作用更深入,感情更持久。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要多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外交活动。除了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传播与灌输,还要注重对这些留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技能培训,着力为他们的学术和事业发展提供条件,将他们培养成知华爱华的友好人士,通过来华留学生将本地风土人情、优秀文化传播出去,为公共外交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2培养本校师生的公共外交意识

文化的传播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接触。在多层次、频繁而有深度的民间交往中,民众所展现出的态度与素质就成为影响他国民众对本国印象的重要因素。地方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一方面要面对身边的留学生和其它外国友人,尤其是对于留学生而言,校内的师生是他们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和理解中国的直接通道。另一方面,随着大学之间国际化交流的深化,每年都有部分老师和学生走出国门,去国外交流学习,这些在国外的师生就是国外民众了解中国的窗口,其一言一行都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因此对于地方院校的师生而言,通过让他们参与各种形式的外交活动,培育他们的各种实际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加深他们对公共外交的理论共识,强化他们对公共外交的心理认同,进而内化他们对公共外交的行为自觉,让师生在与国外人士交流的过程中能自觉履行自己的公共外交义务。

5 问题与展望

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努力推进公共外交,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和专职人员等问题。一般来说,地方高校主要依靠地方财政,能够用于开展周边公共外交的资金有限;其次,我国政界和学界的“旋转门”制度也尚未确立,地方高校致力于周边公共外交研究和实践的人员较为不足。要促进公共外交的发展,解决这两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5.1合理安排资金,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因为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地方高校的资金来源与传统高校有很大的差距,在推进公共外交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可以将公共外交与本校的科研工作相结合,如此既能补充公共外交的研究资金,也能推进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将举办的公共外交活动与学校的其它活动相结合,可以减少活动举办的资金,还能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当然,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要扩充资金,更重要的是要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除了加大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外,市场和民间资金也是重要方面,走产学研的道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企业资金支持,同时完善校友联系制度,争取更多的个人捐赠。

5.2尝试建立区域性的公共外交联盟

公共外交的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只依靠单一的力量不足以形成大范围的影响力。地方高校依托于地方区域,影响力不如重点高校,加上在我国政界和学界的人才之间流动比较闭塞,导致致力于公共外交研究和实践的人员比较缺乏。因此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才更需要联合区域内的其它力量,建立研究联盟。建立区域型的公共外交联盟,要突破学科、校园、地区的限制,邀集跨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充分整合资源,汇聚专家、官员、民间、企业家和媒体等各方智慧,建立一种长期、全面、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公共外交的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1]洪成文.发挥高校公共外交事业潜能[J].教育,2013(14):43.

[2]孟祥林.从传统外交到文化公共外交:发达国家的实践与我国的选择[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2):71.

[3]王莉丽.以大学智库建设拓展公共外交平台[J].学习时报,2013,5(6):23.

[4]汤伟.超越国家?——城市和国际体系转型的逻辑关系[J].社会科学,2011,33(8):19.

[5]叶皓.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J].现代传播,2012,34(6):12.

(责任编辑李佳瑜)

九江学院公共外交项目“地方院校新媒体与公共外交研究——以九江学院为例”(编号JJUGGYJ14-17)成果。

2014-8-10

黄南婷(1972-),江西九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G 40-059.3

A

1674-9545(2014)03-0011-(04)

猜你喜欢

九江外交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九江学院建筑设计作品选登
长干曲四首(其二)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鹭鸟如诗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学院掠影
永远跟党走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