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玉尺》清代刻本考略*

2014-04-15陆海峰俞欣玮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沈氏落款字样

★ 陆海峰 俞欣玮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沈金鳌(1717~1775?),字芊绿,号汲门、尊生老人,又号再平,江苏无锡人。沈氏早年习儒,著有《芊绿草堂文稿》《尚书随笔》,然屡试不中,遂于40岁后致力于医,曾师从孙庆曾,后研习各医家名论,博采众长,撰《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谜》《要药分剂》,总命名为《沈氏尊生书》,另有《沈芊绿医案》存世。

《妇科玉尺》自此书问世以来,流传甚广,建国以来,该书多次被学者整理出版,亦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沈氏尊生书》丛书,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的“中医药古籍保护与能力建设”项目将整理古籍400本,该书为其中一种,综观此前整理者所述的底本,有称乾隆间刻本者、有称乾隆三十九年(1774)者、亦有称乾隆三十八年(1773)稿本者,众说纷纭,底本和校本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规范通行本的面世,因此考证其版本源流就颇具意义。

1 撰著概况

据沈金鳌自序,该书撰于清乾隆甲午年(1774),作者有感于女子“及其疾作,又苦不自知,即或知之,而幽私隐曲,又不肯自达,且多掩蔽”,而“医一凭之脉,而此翕翕跳动之脉,欲借以测妇女幽私,达妇女隐曲,毫厘千里,贻祸不小……言医之书甚繁”,遂“不惮参稽,著为妇科六卷”。该书每篇先列总论,次列脉法,然后分述诸证,最后列举方药,正如其说:“所言诸病,必按脉切症,要于的当,不失幽私隐曲之所在;摘录前人之语及方,悉皆至精至粹、百用百效者,以是而当尽之分寸,庶几如玉所划,坚久不磨,取以量妇女病,应无不得其准之准者欤”。

笔者对国内藏有清代《妇科玉尺》刻本的图书馆进行系统的调研,认为其版本如下: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无锡师俭堂刻本、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南海刘聘璧重刻本、清同治一年(1862)醉六堂刻本、清同治十三(1874)年湖北崇文书局重刻本、清光绪十七年(1891)醉六堂刻本。

2 《妇科玉尺》清乾隆39年甲午(1774)刻本证无

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1]载,现存《妇科玉尺》最早刻本为清·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刻本,藏书单位分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经调研后笔者发现,上述五馆所藏该书的最早版本开篇均有《妇科玉尺自序》,落款时间为“乾隆甲午清明前二日”,卷首均有“沈氏尊生书”、“妇科玉尺”、“沈金鳌撰”字样,清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刻本是图书整理者据《妇科玉尺自序》落款时间而记录,似有不妥之处。

据《沈氏尊生书总自序》称:“辑为《脉象统类》一卷……《妇科玉尺》六卷……共七种,计共七十二卷,总名之曰《沈氏尊生书》……虽然,沈氏尊人之生而成是书,亦沈氏自藏之、自阅之而已,何敢表示于人,自诩为著述也哉,特书以誌意”,可见,《妇科玉尺》为《沈氏尊生书》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无单行本。俞瑅《沈氏尊生书总序》称:“《沈氏尊生书》七十二卷,锡山沈君芊绿所著也……将付梓,问序于余”,是知沈金鳌在出版该书之前请俞瑅作序。然而,奇丰额《沈氏尊生书序》称:“戊寅岁,余犹未冠,即受书于芊绿先生……余于己丑岁登进士,官刑曹……阅十年……造先生庐,先生已捐馆五年矣。嗣子捧遗书并是集以嘱于余”,落款时间为乾隆四十九年,考文中“己丑岁”即乾隆三十四年,据《清史稿·卷四百九十九·列传二百八十六·孝义三》[2]记载,奇丰额“乾隆三十四年成进士,任刑部主事,累迁江苏布政使”,此与奇丰额序文中所称一致,可知奇丰额所言真实可靠,由此推之,“阅十年”即乾隆四十四年,从“先生已捐馆五年矣”可知沈金鳌死于乾隆三十九年,查《沈氏尊生书》所辑各书自序落款时间,最晚为“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上浣”,综上所述,《沈氏尊生书》成书于乾隆三十九年底,沈金鳌曾欲刊印是书,但还未来得及刊刻,他就与世长辞了,该书就成了奇丰额所说的“遗书”。据奇丰额《沈氏尊生书序》称:“壬寅冬,蒙恩旨授以皖藩……自癸卯十月开雕,迄甲辰三月工竣”,文中“甲辰”即乾隆四十九年,由是可知《沈氏尊生书》最早刻本当为乾隆四十九(1784)刊本,当然,这也是《妇科玉尺》的最早刻本。

3 《妇科玉尺》刻本形貌

3.1 《沈氏尊生书》系统刻本

《沈氏尊生书》,内收《妇科玉尺》六卷。《妇科玉尺》开篇为《妇科玉尺自叙》,落款为“乾隆甲午清明前二日无锡沈金鳌自书”,卷首有“沈氏尊生书”、“妇科玉尺”、“沈金鳌撰”字样。

3.1.1 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无锡师俭堂刻本系统 该刻本内有《沈氏尊生书序》(奇丰额)、《沈氏尊生书总自序》(沈金鳌)、《沈氏尊生书总序》(俞瑅)、《奉赠再平号记》(章汝亮),其中奇丰额序字体为软体字,落款为“乾隆四十九年岁次甲辰季春月赐同进士出身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受业奇丰额盥手撰”,余序皆为硬体字。《妇科玉尺》板框半页18.5cm×13.6cm,上下单栏,左右双栏,乌丝栏,每半页12行,每行25字,白口,单鱼尾。

(1)乾隆四十九年奇丰额序本(下称“奇序本”)。此本在南通市图书馆(此所藏本下称“南通本”)和吉林大学图书馆(此所藏本下称“吉林本”)有藏,二本封面印有四周双栏边框,上下两栏,上栏印“乾隆甲辰年刊”字样;下栏分三行,右行印“皖藩使者鉴定”字样、中行印“沈氏尊生书”字样,但在封面左行下“南通本”印“板藏无锡县西水关内师俭堂沈宅吴德泉书坊发兑”字样,“吉林本”则为“板藏无锡县西水关内师俭堂沈宅学余堂□”字样,“堂”下纸张破损,但可见繁体“发”字的上半部分,疑为“发兑”二字。

(2)乾隆五十二年吴纯序本(下称“吴序本”)。此本在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此所藏本下称“首都本”)和河南中医学院图书馆(此所藏本下称“河南本”)有藏,二本内均较“奇序本”增《沈氏尊生书绪叙》(吴纯),序文字体为软体字,落款为“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秋九月下澣五日钱塘吴纯拜手识”,“河南本”封面印有四周双栏边框,上下两栏,下栏分三行,左行下印“板藏无锡县西水关内师俭堂沈宅”字样,余同“南通本”,“首都本”则无此页。

(3)乾隆五十七年徐爔序本(下称“徐序本”)。此本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有藏,较“吴序本”增《沈氏尊生书序》(徐爔),序文字体为软体字,余同“南通本”。

因“奇序本”、“吴序本”、“徐序本”除上述不同点(印刷质量及破损、缺页所致不同者除外),经反复比对,余板式、细微笔画、断板处、内容皆同,故均属统一版本系统,只是先后增刻序文刊印而已。

3.1.2 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南海刘聘璧重刻本(下称“施序本”) 此本封面纸张染成黄色,印有四周双栏边框,分三行,右行印“皖藩使者鉴定”字样、中行印“沈氏尊生书”字样,左行印“粤东省城双门底古香楼书坊发兑”字样,封二左行印“道光甲辰孟春重雕”字样。内有《沈氏尊生书序》(奇丰额)、《重刻沈氏尊生序》(施禹泉)、《沈氏尊生书总自序》(沈金鳌)、《沈氏尊生书总序》(俞瑅)、《奉赠再平号记》(章汝亮),其中《重刻沈氏尊生书序》落款为“道光二十三年岁次癸卯孟冬月大兴施禹泉澄怀氏识”,笔者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录的清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南海刘聘壁刻本实为此版本。《妇科玉尺》板框半页18.1cm×13.6cm,上下单栏,左右双栏,乌丝栏,每半页12行,每行25字,白口,单鱼尾。

3.1.3 清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湖北崇文书局重刻本(下称“崇文本”) 此本有“同治甲戌湖北崇文书局重雕”12字牌记,内有《沈氏尊生序》(李瀚章)、《原序》(奇丰额)、《沈氏尊生书总自序》(沈金鳌)、《沈氏尊生书总序》(俞瑅)、《奉赠再平号记》(章汝亮),其中李瀚章序字体为软体字,落款为“同治十三年仲春月省楚使者合肥李瀚章序”,余序文字体为硬体字。《妇科玉尺》板框半页17.7cm×13.6cm,上下单栏,左右双栏,乌丝栏,每半页12行,每行25字,白口,单鱼尾。

3.2 《妇婴三书》系统版本

《妇婴三书》,清·强健编,内有《妇科玉尺》六卷。《妇科玉尺》开篇为《妇科玉尺自叙》,落款为“乾隆甲午清明前二日无锡沈金鳌自书”,卷首有“沈氏尊生书”、“妇科玉尺”、“沈金鳌撰”字样,其中卷一第3行中下部有“上海朱增惠春坪氏校刊”字样,该书上下单栏,左右双栏,乌丝栏,每半页12行,每行25字,白口,单鱼尾。

3.2.1 清同治一年壬戌(1862)醉六堂刻本 该书有红色前扉,封面有二,印有四周双栏边框,分三行,封一栏上印“大清同治元年春刊”字样,中行印“妇婴三书”字样,左行下印“板藏醉六堂”字样;封二栏上印“同治元年孟春新镌”字样,中行印“妇科玉尺”字样,左行下印“板藏醉六堂”字样。《妇科玉尺》板框半页17.8cm×13.5cm。

3.2.2 清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刻本 该本封面印有四周单栏边框,分三行,右行印“光绪辛卯开雕”字样,另有“上海醉六堂藏版锡彬书”10字牌记。《妇科玉尺》板框半页18.4cm×13.7cm。

4 《妇科玉尺》清代刻本流传过程

4.1 《沈氏尊生书》系统版本的流传过程 在“吴序本”《沈氏尊生书绪叙》中吴纯称:“余病既愈,赴金阊丽川方伯之聘……蒙以《沈氏尊生书》嘱序……书刊已越四载,尚多讹错,余请为校勘一通,方伯曰善”,落款时间为乾隆五十二年。据《辽海丛书·皇清书史·卷五》[3]记载:“吴纯,字葆良,号春林,钱塘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工书”,另《扬州画舫录·卷十·虹桥录上》[4]记载:“奇丰额,字丽川,满洲人,工诗,官江苏巡抚”,“金阊”是古时苏州的别称,“方伯”乃是古代对地方官员的敬称,由是观之,则知奇丰额在乾隆五十二年请吴纯为《沈氏尊生书》作序,吴纯所“捧阅”之书即为乾隆四十九年刊本,由此推之,可知当有乾隆五十二年刊本,“吴序本”即为此版本,吴纯有“请为校勘一通”之举,然两本内容无异,考吴纯并非业医者,盖其仅为该书作序而已。

据徐爔《沈氏尊生书序》称:“辛亥冬,谒方伯丽川先生,出令业师芊绿先

生《尊生书》七十二卷,命爔序之”,文中所提及“辛亥”为乾隆五十六年,由此可知,可知奇丰额曾于乾隆五十六年冬请徐爔为《沈氏尊生书》作序,徐爔落款时间为乾隆五十七年,“徐序本”即为此版本。

据施禹泉《重刻沈氏尊生序》称:“莫如《沈氏尊生》一书……是书刻于乾隆癸卯年孟冬月,板藏无锡县西水关内师俭堂,迨后不戒于火,板为灰烬,其书家藏者奉为拱璧,坊肆中竟难购求,粤东南海刘聘璧君,士虽非业医者,而救世之心颇亟亟焉,予珍奉是书历有年,所本欲重梓,力有未逮,兹幸刘君与予同志,爰剞劂以济世患而垂不朽计,自初刻至今,花甲一周,是书复成于粤,其或沈君之灵有以默助耶,是为记”,序中提及重刻《沈氏尊生书》的经过,可知其是以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无锡师俭堂刻本系统为底本而重刻,“施序本”即为此版本。

据李瀚章《沈氏尊生序》称:“锡山芊绿孝廉……晚乃著《尊生书》七十二卷……余心仪有年,觅旧本不可得,近日始从张月卿尚书假钞授梓”,落款时间为同治十三年仲春月,可知此版本是以张月卿所藏《沈氏尊生书》为底本校勘后重刻,但其属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无锡师俭堂刻本系统还是“施序本”,已经无从考证了。

4.2 《妇婴三书》系统版本的流传过程 据清·同治一年壬戌(1862)刻本封一“大清同治元年春刊”、左行下印“板藏醉六堂”字样及封二“同治元年孟春新镌”字样,结合该版本内《妇科玉尺》卷首有“沈氏尊生书”、卷一第3行中下部有“上海朱增惠春坪氏校刊”字样,可知此版本是朱增惠依《沈氏尊生书》校勘,由上海醉六堂重刻,然其底本为何版本亦无从考证。据清·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刻本封面“光绪辛卯开雕”字样,结合该版本内《妇科玉尺》卷首“沈氏尊生书”、卷一第3行中下部“上海朱增惠春坪氏校刊”字样及“上海醉六堂藏版锡彬书”牌记,可知此版本是以清·同治一年壬戌(1862)刻本为底本重刻。

本文厘清了《妇科玉尺》的最早刻本及其流传过程,这将有助于学者对该书的整理和研究,更利于对中医药古籍的保护与利用。

[1]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544.

[2]赵尔巽.清史稿[M].上海:中华书局,1977∶13 804.

[3]金毓黻.辽海丛书[M].沈阳:辽沈书社,1985∶1 442.

[4]李斗撰,汪北平等点校.扬州画舫录[M].上海:中华书局,1997∶248.

猜你喜欢

沈氏落款字样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历史上唯一失踪的皇后
落款
墨韵书香
“合格”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从来不知道哪天会有投资”
等候袁世凯
中国画落款与钤印研究
民政部未批准任何带有“一带一路”字样的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