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证检验
——以新疆为例
2014-04-14孙良斌
孙良斌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843300)
当前,我国城乡差距的二元结构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如何协调工农业、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成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六、十七、十八大连续提出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要求。其中,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将城乡一体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要求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就是在“统筹城乡一体化战略”背景下我国政府实施的具体政策措施。2004年以来,我国政府推出了农业补贴、取消农业税费、增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提供农业发展的优惠贷款等一篮子强有力的工业反哺农业的支农惠农政策,至2013年已连续实施了10年。10年间仅从工业反哺农业的中央财政补贴这一块,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145.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 235.9亿元,2011年达到了1 406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80亿元,是2004年的9倍(刘金焕,2013)[1]。而据统计国家中央财政支农资金从2004年的2 337.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3万亿元。
由上分析可见,十年间我国中央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进行工业反哺农业,那么十年过去了,现在来考察我国的工业反哺农业的成效如何呢?如果当地政府不了解本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阶段和相互作用关系,不结合实地情况引导本地区工业企业积极支持农业的发展,仅仅依靠中央政府工业反哺农业的资金补贴支持,可能并不能达到政策设计之初工业能够长期支持农业、从工业内生出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以实现工农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为此,本文以新疆为例,运用新疆工农业2004—2012年数据实证检验新疆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以揭示我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实施后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
一、文献综述
国内较早认识到工业应该反哺农业,促进工农协调发展的有李克强(1991)[2],吴敬琏(1999)。还有马海峰(1995)指出,工业反哺农业本质是一个工业剩余回流农业的过程,给予农业支持的经济行为,这种行为只有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和进入一定阶段后才实施,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提高[3]。国际经验也表明,当国家的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时,工业化开始反哺农业。虽然工业化中期可以用人均GDP、农业就业人数、国民经济中农业产值所占份额等指标来衡量(冯海发,1995)。但是,这些指标只能说明国家或地区工业反哺农业具备的基本条件,在具体实施中工业反哺农业中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设计,但政策设计的优劣、实施后的作用大小如何,成效怎么衡量?目前尚缺乏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虽然前期成果对工业必须反哺农业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究竟应该采取何种反哺政策,才能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却存在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目前总体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应该采取大力实施农业补贴政策措施(冯海发,1995;朱四海、熊本国,2005)[3-4]。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还没有达到工业反哺农业阶段,不主张采取强有力的农业补贴政策,应该采取工业支持农业的其他政策措施,以工业带动农业,达到共同发展(林毅夫,2005;蔡昉,2006;赵子乐黄少安,2013)[5-7]。还有观点认为我国目前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过渡期和调整期,但还没到大规模反哺期,不仅仅要补贴,而且可以采取多种工业支持农业的政策(马晓河、蓝海涛、黄汉权,2005;柯炳生,2006;安同良、卞加振、陆国庆,2007;李杰义,2010)[8-11]。
本文认为,中国是一个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讨论意义不大,只有根据各地区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动态关系维度来考察,判断该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作用,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措施和长效机制,对我国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才是有意义的。
工业反哺农业是一个以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反哺政策实施过程。在这个反哺过程中,工业发展应该直接作用于农业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直接带动农业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工业通过税收上缴给国家后再由政府以各种农业补贴、税费减免等进行转移支付。因此,工业反哺农业可以通过工业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引致作用来判断其成效。特提出下列假设:
原假设H0:如果一个地区工业发展对农业发展有直接的引致作用,那么工业反哺农业的成效较好,引致作用越大,成效越好;备择假设H1:如果一个地区工业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引致作用是有时滞的间接作用,那么工业反哺农业的成效较差,引致作用越小,成效越差。
本文将以新疆为例,运用新疆2004-2012年工农业发展的数据,实证检验工业反哺农业的作用。
二、数据来源和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自《新疆统计年鉴2013》,通过整理汇总出新疆2004—2012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数据。其中,以新疆农业总产值(Agricultural Product,AP)描述农业的发展情况;工业总产值Industrial Product,IP)描述工业的发展情况,但是在现实中工业统计指标中的建筑业基本上对农业没有多大的反哺作用,所以其数据从工业总产值里面予以剔除,而属于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对农业生产物资的采购和农产品上市流通等生产、销售、加工环节都有较大影响,在探讨工业反哺农业的作用时应该把此两部数据合计在工业总产值的统计指标里面。因此,本文选用的工业生产总值的数据中剔除了建筑业的产值、增加了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的总产值,这样能更好的地反映出工业反哺农业的实际情况,这也可以较好地避免数据产生较大的偏差,而以前的研究在数据处理上很少考虑到实际情况。数据处理后形成农业总产值时间序列{APt}和工业总产值时间序列{IPt}。
(二)方法
首先利用新疆2004—2012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数据对新疆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动态关系做出定性的相关分析,然后再运用单位根ADF检验、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工业与农业发展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以此来分析新疆工业对农业的引致作用,从而实证检验新疆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本文使用Eviews6.0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分析与结果
(一)定性分析
利用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折线图和相关关系进行直观比较和定性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2004—2012年9年间新疆总产值的动态变化对比关系,在2004-2009年5年间两者相差距离变化不大,但从2009年后新疆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工业的总产值远远大于了农业的总产值。从9年的长时间看两者在走势上保持了基本相同的发展趋势。
图1 2004-2012年新疆工业与农业总产值的动态关系
从下表1可以看出,新疆工业产值(IPt)和农业总产值(APt)2004—2012年动态关系的相关系数为0.9902,说明两者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但这并不能表明,工业是否反哺了农业,如果工业反哺了农业,作用大小如何,我们应该采取何种适合当地实际的工业反哺农业的支持政策?这些必须通过实证检验才能回答。
(3)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一是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细分人员费用、办公费用和水电煤费等业务成本,依据耗用量分配计入其相对应的业务成本。大型医院以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开展更有效的成本核算;二是按病种为医疗项目分类,根据项目的不同规定不同的费用明细分配系数,再对总成本进行计算与分配;三是医院财务报表的科学合理。每个月的医疗业务成本,根据医疗项目的成本分配表,进行有效的合理分配。
表1 2004-2012年新疆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的相关系数
(二)单位根ADF与协整检验
采用EG两步法协整检验,在对新疆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之前,首先对工业产值序列{IPt}和农业产值序列{APt}的平稳性进行检验。运用Engle-Granger的基于残差的ADF检验方法对工业产值序列和农业产值序列进行单根检验,具体检验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工业、农业产值原序列{APt}、{IPt}和一阶差分序列△IPt、△APt在10%的水平下,ADF检验值大于10%临界值,都存在单位根,这说明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原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是非平稳的。而它们的二阶阶差分△2IPt、△2APt的 ADF检验值均小于10%临界值,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因此是平稳的。这表明新疆工业产值{IPt}和农业产值序列{APt}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即IPt-I(2),APt-I(2)。
表2 新疆农业产值序列APt和工业产值序列IPt的ADF检验
利用OLS法对IPt和APt做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回归方程的t值明显地大于2,表明回归参数达到显著水平,Adj-R2=0.979 5表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好,DW=2.006表明模型自相关通过检验。通过回归方程得到残差序列resid,用resid生成新残差序列记为{et},对新残差序列{et}做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
表3 新残差序列et的ADF检验
表3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残差序列e是平稳的,表明从长期看新疆农业产值序列{APt}和工业产值序列{IP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同时,本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从迹检验和最大特征根检验的P值结果均表明在5%显著水平都拒绝了零假设,再次验证了新疆农业产值序列{APt}和工业产值序列{IPt}之间存在长期动态的均衡关系。
表4 新疆农业产值序列APt和工业产值序列IPt的协整检验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上述协整检验得出工业产值序列{IPt}和农业产值{APt}序列在10%的显著水平下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的协整关系,但两者之间的动态引导关系尚不明确,为了检验两者之间的引导的因果关系,运用Eviews6.0软件,对工业和农业产值时间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5所示。
表5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从表5检验结果表明:从滞后期1期的情况看,农业是工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工业不是农业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关系;但是从滞后期2-4期来看,农业不是工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工业是农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农业的发展在短期内给工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材料方面支持,但农业缺乏支持工业的后劲,这与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但工业是农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在滞后期2-4期才开始起引致作用,这不能接受本文提出的原假设H0,这说明新疆工业反哺农业主要是通过间接的方式作用于农业产业链环节的,直接推动作用不强,成效较差。
四、结论与讨论
(1)新疆工业和农业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与新疆工农业长期以来相互支持的实际情况相符,但农业支持工业的表现为短时间的直接支持,工业对农业的支持时间较长但具有时滞性。
(2)从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新疆工业已经开始反哺农业,表现出较强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引导作用,但是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有时滞性。这可能是由于工业产业链条和农业没有很好的对接,工业除了直接利用农业作为原材料的农业企业外,新疆其他工业对农业产业链条的反哺作用不是直接的,非农业企业只有通过上缴的税收间接地通过政府的农业补贴或农业转移转化为反哺农业的作用力。因此,近几年新疆工业迅猛发展,但是对农业反哺作用不大,与近几年新疆工业主要发展煤化工、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工业,而很少涉及农业生产或农业产业链延伸的深加工、销售环节,对新疆农业反哺支持的力度不够,与现实情况相吻合。
(3)新疆工业已经反哺农业,但是反哺主要以间接反哺的形式为主,工业发展直接引致农业发展的作用成效较差。因此,一个地区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仅仅依靠中央政府财政资金这种间接的农业补贴、农业优惠贷款、政府农业投资及农业转移支付的反哺的作用是有限的,当地政府应该制定出一系列符合本地去实际情况的优惠政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引导涉农工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的发展,这种直接的反哺作用才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金焕.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构建[J].宏观经济管理,2103,(4).
[2]李克强.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J].中国社会科学,1991,(3).
[3]冯海发.经济发展与工业反哺农业[J].学习与探索,1995,(6).
[4]朱四海,熊本国.工业反哺农业实现机制刍议[J].中国农村经济,2005,(10).
[5]林毅夫.我国现阶段究竟要不要增加农业补贴[J].现代商贸工业,2003,(10).
[6]蔡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
[7]赵子乐,黄少安.二元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下的转移支付[J].金融研究,2013,(2).
[8]吴胜杰.城市近郊统筹城乡改革的经验、困难与深化——对“陶家模式”和“海龙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西部论坛,2012,22(1):7-13.
[9]马晓河.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J].管理世界,2005,(7).
[10]柯炳生.关于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若干认识和建议[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6,(1).
[11]安同良,卞加振,陆国庆.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与模式:微观行为主体的视角[J].经济研究,2007,(7).
[12]李杰义.工业反哺农业机制构建的价值基础与对策建议—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分析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3).
[13]马龙龙.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市场体系建设[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