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4-13王艳花

新课程·小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动口动脑动手

王艳花

摘 要:数学课堂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动手;动口;动脑

笔者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再把思考的内容转化为口头语言,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这就是说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学生的素质教育体现在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在教学中只有留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和时间,学生才有可能去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思维能力才会逐步发展,素质教育才会落实。我们的做法是: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和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启发学生在知识形成、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

三、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让学生自己动口总结,启发学生对观察、分析、比较的结果进行概括归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事先准备好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1个长7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教学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摆好后可以直观地看到长方形的面积为15平方厘米。此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5×3来进行计算。这时,再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5×3来计算?5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让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归纳总结后让学生试一试用长×宽算出长7厘米、宽5厘米长方形的面积。然后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来验证一下是不是正确。

这本是一节枯燥乏味的概念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也就提高了素质教育。

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也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可以给学生一个充分的空间去发现和总结事物的规律。在发现、总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消化数学知识,达到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 河南省虞城县界沟镇赵楼小学)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动口动脑动手
我也来动手
动脑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三动”,生成词语教学的精彩
口语交际重在“动口”
肯动脑就会成功
动口不动手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