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角度的淮安市制造业实证分析

2014-04-1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淮安市外商淮安

倪 毅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制造业是各国或地区工业化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淮安市是苏北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结合自身的环境和资源优势,淮安市逐步形成了IT、盐化工、特钢三大工业经济产业链.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GDP的增长,成为淮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1 淮安市制造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近况

对于国际产业转移的量化,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指标,但从形式上来说,基本上是依赖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因此,以下就以该指标作为分析的主要手段.

1.1 淮安市制造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总量

淮安市的外商投资以第二产业投入为主,制造业又是重中之重.从表1可以看出,淮安市吸引外资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由2001年的0.18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1.2亿美元,翻了118倍还多,制造业投资也是水涨船高,由2001年的0.39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8.4亿美元.与此同时,制造业吸收外资的比重也在不断攀升,由2001年的51.3上升为2012年的86.8%,这些都充分说明,外商对淮直接投资是以制造业为主的,而且数量上的上升趋势比较明显.

表1 淮安市制造业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 (单位:亿美元)

表2 制造业中外资企业比重一览表

从企业构成的角度来看,如表2所示,淮安市规模以上外资企业(包括港澳台)的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2003年仅有24个,但到了2012年就增至184个.产值也有了大幅提升,拿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当年价)来说,从2003年到2012年,由108.60亿元到504.11亿元,增长了将近四倍.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从数量比上来说,外资企业一直稳定在10%左右,但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却在逐步上升,由2003年的5.41%上升至2012年的22.16%,这充分说明在淮安市的制造业发展进程中,外资企业的贡献率在提升.

1.2 淮安市制造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投资方式

根据淮安市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字,一直以来,淮安市在承接产业的国际转移时主要采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而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在使用时根据所建立的企业组织形式上的差异,有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和外商股份制公司(包括港澳台在内)四种形式.在2008年以前,淮安市外商直接投资主要以合资方式存在,但从2011年以后,外商独资企业占据大多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因为在外资刚进入淮安时,对于他们来说淮安的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合资方式的经营者是两个方面的,可以信息共享,风险共担,进入市场的速度相对较快,但是由于这种方式往往使得外商在经营权方面有所制肘,所以当环境改善时,外商就会换一种方式.淮安目前就处于这种状况,由于在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等各方面有所改善,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上述的影响外商判断的不确定因素,再加上外商对于自身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开始更倾向于独资形式.因为相对于合资来说,独资经营对外商的知识产权保护功能更加强大,还能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

1.3 淮安市制造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

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外商通过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布局可以影响承接国的产业结构发展.所以通过对一个地区吸收外资的产业结构层次的分析,可以映射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鉴于淮安市吸收外资的结构,我们在此仍以外商直接投资作为研究对象.

表3 淮安市制造业各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一览表(单位:亿美元)

从表3中可以看出,淮安市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上,在2006年主要偏重于橡胶制品业,从2007年开始,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不论是在总量上还是所占比重上均占据优势地位,而食品加工业、纺织品等一些技术含量较低但劳动密集型的基础工业的吸纳能力则相对稳定,橡胶制品业甚至还从2009年开始有了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外商在淮直接投资出现了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偏重的趋势.

1.4 淮安市制造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来源地

从淮安市制造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来源地来看,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区,特别是台湾.仅2012年一年到账台资12.02亿美元,增长32.1%,占全市的65.33%,高于其他,台资已经成为淮安外资的第一支撑,占有半壁江山.另外相对较多的是韩国、美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淮安市所处长三角地区,正面临着大量的台资企业由于逐渐丧失了劳动力优势需要向外转移的契机,因此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淮安便率先取得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域优势;另一方面可能跟目前淮安市招商政策有关.据《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规划,要把淮安建成“台资新高地”.但是,这些来源于亚洲的中小投资者,多数是成本寻求型的,主要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较低.

2 淮安市制造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2.1 指标的选取

影响制造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本文主要选取了以下六个方面7个指标,分别是:市场规模(人均GDP)、地区资本开放度(FDI/GDP值)、劳动力成本(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科教水平和劳动力素质(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人数和科技费用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两个指标)、基础设施状况(人均邮电通信费用)、财政收入水平(人均).

2.2 相关性分析

从数据的选取上,我们选择2003-2012年这10年间的数据来加以说明,具体见表4:

根据上述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各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到结果见表5.

由此可以看出,FDI与人均GDP、FDI/GDP比值、平均工资、人均邮电通信费用、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的相关性很高.FDI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9783,说明利用外资与人均GDP相关度很高并且呈正相关.即一个地区通过人均GDP表示出来的该地区市场规模的大小与该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有着紧密的关系,人均GDP高则该地区市场规模大,从而越能吸引外商来该地区投资;FDI与FDI/GDP的相关系数为0.9501,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于资本开放度之间的相关性也很高,一个地区的资本开放程度越高,就越能够吸引外资;FDI与平均工资的相关系数为0.9621,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相关程度也非常高,且也呈正向变动关系.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与该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密切相关,而对劳动力素质的高要求正是新时期国际产业转移的特征之一;FDI和人均邮电通信费用之间的关系系数是0.9868,这可以看出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影响外商进行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之一,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好坏会对该地区吸引国际产业转移产生重要的影响,基础设施好的地区吸引的外资相对就多,反之则刚好相反;FDI与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的相关系数是0.9963,相关程度也很高,二者之间的同方向变动也说明了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会选择那些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地区,高的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政府进行投资软硬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保证,而投资环境的改善也势必会给外商投资企业带来更多的益处.

表4 淮安市制造业发展历年影响因素一览表

表5 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表

同时,FDI与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和科技费用/地方财政收入之间也存在着相对较高的相关性,但是从系数上来说其影响作用不如上面所述的五个指标,这说明外商对淮安的直接投资对科技和人才有较高的依赖,但是因为目前制造业所承接的产业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所以这两个因素对于制造业的制约适当较轻,这与淮安市目前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是相吻合的.

〔1〕桑百川.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实践与论争[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58.

〔2〕杨林涛.多视角分析下的中国制造业不均衡格局[J].上海经济研究,2012(1):25.

〔3〕李慧中,祁飞.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母市场效应”——基于ISIC面板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3):16.

〔4〕雷钦礼.制造业价值链拓展升级、结构调整与经济持续增长[J].产经评论,2011(11):14.

猜你喜欢

淮安市外商淮安
淮安市以党建抓引领 锻造应急铁军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谁是冒牌外商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