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对比

2014-04-13解永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充血性阻滞剂抑制剂

解永芳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对比

解永芳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

目的研究分析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治疗和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的开展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均为该阶段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208例,根据患者临床期间所接受的不同用药方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4例,临床期间采用贝那普利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观察组患者104例,临床期间采用缬沙坦片(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2.6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效果更佳,在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充血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心脏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障碍,引起患者的心脏泵血不足,进而产生的病理生理状态及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也是导致心血管患者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临床中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方案较多,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以本院收治的2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分析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指导,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期间共入选208例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入院后均经过系统、严格的检查和诊断,导致患者发病的基础病因主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以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分级标准[1]进行分级,所有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均处于Ⅱ级以下。按照患者临床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20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0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在59岁至77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66.30± 4.15)岁,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表现为:Ⅱ级15例,Ⅲ级67例,Ⅳ级2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71例、33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57岁,年龄中位数为(65.25±3.10)岁。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13例,Ⅲ级71例,Ⅳ级2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初步统计,未见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对其进行观察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临床期间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用药剂量为每次5毫克,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片(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用药剂量为每次40毫克,每日1次,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病症变化情况逐渐增加剂量,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期间对其症状变化和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格观察,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做好心功能[2]评估。

1.4 评价标准

经临床治疗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上调1级以及症状基本消除,为治愈;经临床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明显好转,且心功能分级上调1级,为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情况均无好转,或发生恶化,为无效;死亡[3]。有效率=治愈+好转。

1.5 统计分析

对本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分别采用卡方和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

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严格观察和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中治愈8例,好转78例,无效12例,死亡6例,治疗有效率为82.69%;观察组患者中治愈者共14例,好转86例,无效2例,死亡2例,治疗有效率为96.1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分析(例)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3 讨论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型患者中,若患者的心排血量减少,球旁细胞就会释放肾素,促进血管紧张,而血管紧张素受体AT1在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下,会增加水钠潴留和回心血量,在患者发病早期代偿性的增加心脏每分钟的心搏量和排出量,但是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血管收缩会增加心脏射血的后负荷,减少心搏量,进而抵消代偿性增加心搏量的作用[4]。然而,回心血量和血容量的增加会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促进血管收缩,不利于心力衰竭的治疗[5]。在临床研究中已经证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价值,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其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抑制作用尚存在一定的欠缺,有逃逸现象存在[6]。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具有降低左室舒张末压的作用,同时可减少左室舒张末容积、增加静脉容量、降低总血容量。对患者的右房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同时,长时间用药不会导致地醛固酮症和高钾血症[7]。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期间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其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其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1]杨开宁,高伟.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4):104-105.

[2]Lee WH,Packer M.Prognostic importance of serum sodium concentrationanditsmodificationbyconverting-enzyme inhibitioninpatientswithseverechronicheartfailure. Circulation,2011,11(22):195-196.

[3]江厚芳,傅红萍,王世昌等.美托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 260-261.

[4]袁锦可.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浆NT-pro-BNP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7):38-40.

[5]Klein L,O’Connor CM,Leimberger JD,et al.Lower serum sodium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hort-term mortalit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worsening heart failure:result from(OPTIME-CHF) study.Circulation,2012,111:2454-2460.

[6]江厚芳.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影响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1):136-137.

[7]赵巧凤.环磷酸腺苷葡胺联合丹参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型利钠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 (17):2574-2576.

解永芳,1973年生,女,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

猜你喜欢

充血性阻滞剂抑制剂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中草药来源的Ⅰ类HDAC抑制剂筛选
凋亡抑制剂Z-VAD-FMK在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M受体阻滞剂控制近视发展60例
磷酸二酯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