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疗效观察

2014-04-13李国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11期
关键词:病毒唑流行性有效率

李国伟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云南楚雄 675000)

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疗效观察

李国伟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云南楚雄 675000)

目的探讨对流行性出血热以病毒唑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5月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病毒唑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其作出分析比较。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观察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中患者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明显较短,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对流行性出血热以病毒唑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尽快改善,减轻患者痛苦,并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是在临床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一种有效药物,可广泛应用。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唑;临床效果

流行性出血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高,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发热,且持续不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对于该疾病,临床上多用液体疗法对其进行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并且其治疗效果比较缓慢[1]。临床研究显示,以病毒唑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本文选择2011年3月-2014年5月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分别对其以常规方法与病毒唑对其进行治疗,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1年3月-2014年5月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所有患者均与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68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在20-6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6.5±2.5)岁,患者病程为1-10d,其平均病程为(6.4±2.4)d;观察组中患者68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在22-62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8.6±2.8)岁,患者病程为1-10d,其平均病程为(6.6±2.8)d。排除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患者,排除药物禁忌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完成本次治疗,并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存在,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治疗,主要包括液体疗法,并且给予患者丹参注射液,其剂量为20ml/d,对患者行静脉滴注;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病毒唑对其进行治疗,即给予患者病毒唑,并对其行静脉滴注,其剂量为800-1000mg,10-15mg/kg/日。每天进行1次,共进行1周时间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所出现的不良反应[2-3]。

1.3 疗效判定标准

在完成治疗之后,患者的体温下降到正常水平,其临床症状均消失,对患者各种临床指标进行检查,显示正常,不存在低血压、休克以及少尿等临床表现,则表示为显效;在治疗结束之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均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善,对其临床指标进行检查,显示有所好转,尿量减少或者尿量增多等临床表现存在,不存在低血压以及休克等临床症状,则表示为有效;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临床症状未发生明显变化,检查各种临床指标,显示未恢复正常,并且有低血压、少尿或者休克等临床表现存在,则表示为无效[4]。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所出现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结果中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对其进行表示,并且以t进行检验,对结果中的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在本次研究中,将P<0.05作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两组患者间的具体比较结果如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热、尿蛋白、少尿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中患者的发热、尿蛋白、少尿的消失时间平均为(3.8±1.2)d、(3.4±1.1)d、(3.2±0.8)d,对照组中患者的发热、尿蛋白、少尿的消失时间平均为(5.6±1.4)d、(5.4±1.2)d、(5.2±0.6)d,观察组中患者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在治疗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3 讨论

流行性出血热在临床上是一种较常见疾病,对于该疾病,其发病机理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大部分临床研究显示,该疾病的发病始动因子就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一方面而言,病毒感染能够造成细胞受到感染,从而损害细胞的功能以及结构,另一方面而言,病毒感染会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以及释放各种细胞因子,不但能够将感染病原清除,对机体进行保护,并且能够损伤机体组织,从而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对于病毒而言,无论其是对机体直接作用,或者是免疫损害作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为导致疾病的始动因素,在疾病早期将其从人体中清除有利于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对于流行性出血热曾用免疫抑制作用以及干扰素进行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甚至曾出现病死率增多现象[5-6]。本文中使用病毒唑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病毒唑为人工合成的新型抗病毒药物,具有广谱性,该药物能够对肌苷酸进行抑制,能够将肌苷酸转变成为鸟苷酸的过程阻断,从而对病毒核酸的合成进行抑制,其对于DNA以及RNA病毒的抑制作用都比较明显,特别是对于RNA病毒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为RNA病毒,能够通过病毒对免疫功能造成直接伤害,从而造成损害到全身的多个器官[7]。因此利用病毒唑对流行性出血热进行治疗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从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在完成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观察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中患者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明显较短,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对流行性出血热以病毒唑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尽快改善,减轻患者痛苦,并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在临床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一种有效药物,可仅广泛应用。

[1]李兰明,唐公恩,傅存玉.病毒唑、强力宁、小剂量干扰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疗效的对比分析[J].临沂医专学报,2010,1(15): 77-80.

[2]汤序洋,林建春.胸腺因子D加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64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7(25):329-330.

[3]张全荣,邹典定,杨丽华.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血钙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26):123-124.

[4]黄其通,彭乐康,巫振欧,刘新梅,唐天侯,冷世信.干扰素并用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 2010,4(18):18-19.

[5]王淑英.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心电图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0(33):48-50.

[6]孙孟君,田常亮.病毒唑联合干扰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24例[J].山东医药,2012,12(33):65-67.

[7]宋继业,王岚.病毒唑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疗效观察[J].山西临床医药,2010,6(16):442-443.

猜你喜欢

病毒唑流行性有效率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生姜脱毒快繁与病毒检测技术研究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