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50例
2014-04-13陆秀俊
陆秀俊
(衡南县中医院,湖南 衡阳421101)
小建中汤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50例
陆秀俊
(衡南县中医院,湖南 衡阳421101)
目的探讨小建中汤合膈下逐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我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小建中汤合膈下逐瘀汤治疗,连续服药12周,观察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病理检查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达到显效53例、有效75例、无效22例,总效率为85.33%。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患者治疗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度等病理检查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建中汤合膈下逐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小建中汤;膈下逐瘀汤;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较为常见,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迁延不愈引起,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因素等有关。当炎症深入到胃黏膜固有膜时,使腺体萎缩或消失、黏膜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如不及时治疗,可进展至胃癌[1]。我院采用小建中汤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满意,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我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8.75±6.54)岁;体质量46~68 kg,平均体质量(58.24±6.37)kg;病程1~8年,平均病程(3.63±1.05)年;其中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58例。
所有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镜下可见胃黏膜菲薄,呈灰黄色或灰绿色,重度萎缩者呈灰白色。组织活检结果提示固有腺体萎缩、黏膜肌层增厚、肠上皮化生。尿素酶快速诊断检查结果提示幽门螺杆菌阳性。
经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症见胃院疼痛、胀满不适、嗳气吞酸、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舌淡少津,苔薄白,或有瘀点或紫斑,脉弦或细弱[2]。研究对象同时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原发性造血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病史、胃、十二指肠溃疡、恶性肿瘤、近期有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妊娠期女性、过敏体质等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小建中汤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方用:饴糖30 g、桂枝9 g、白芍18 g、生姜9 g、甘草6 g、大枣6枚、五灵脂6 g、当归9 g、川芎6 g、桃仁9 g、赤芍9 g、丹皮6 g、乌药6 g、延胡索3 g、香附6 g、红花9 g、枳壳6 g。上述药物1剂/天,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3]。
连续服药12周,用药期间忌食发物、油炸、辛辣、腌制食品,不饮浓茶、咖啡、酒精性饮料。观察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病理检查积分的变化。
1.3 评价指标
显效:脘腹胀痛、嗳气吞酸等临床症状消失,饮食量正常,体质量增加。幽门螺杆菌转阴,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胃黏膜急性炎症消失,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消失或减轻2个级度以上。有效:脘腹胀痛、嗳气吞酸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改善,体质量增加,幽门螺杆菌转阴或仍为阳性,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1个级度以上。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改善或恶化[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病理检查,观察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度的严重程度。将各项目积分按轻、中、重度分别记1、2、3分,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到该部分病理检查积分。得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患者达到显效53例、有效75例、无效22例,总效率为85.33%。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患者治疗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度等病理检查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病理检查积分比较(
表1 治疗前后病理检查积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n=150 胃黏膜萎缩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度治疗前 5.12±1.20 3.73±0.85 2.55±0.81治疗后 2.86±0.76* 1.25±0.63* 0.83±0.36*
3 讨 论
中医学理论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纳于“胃脘痛”、“痞症”之范畴,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外邪犯胃等有关,早期多为实证。病程日久可致气阴两虚,气虚则血行不畅,瘀血阻于胃络,而成虚实夹杂之证。治则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法。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是温里剂的代表方剂,可温中补虚、益阴和阳。方中重用饴糖为君药,取其甘温质润之性,功擅益脾气、养脾阴、温润中焦,兼可补益肝肺。桂枝、白芍共为臣药,取桂枝温阳化气、温中散寒之效,驱胃脘寒邪外出。白芍甘凉柔润,可滋养胃阴、柔肝缓急。生姜温胃止呕,被誉为“呕家之圣药”;大枣补脾养胃,被称为“脾胃之果”,凡脾胃之病皆宜之。炙甘草补中益气,既可助君药饴糖益气健脾,又可助臣药桂枝、白芍益气温中、缓急止痛[5]。
膈下逐瘀汤方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功擅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中五灵脂入汤剂应包煎,功擅疏通血脉、散瘀止痛,对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证均有效。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不仅能养血活血,还可行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效。当归活血养血,补益之中兼助逐瘀。红花、桃仁合用,活血化瘀之功大增。赤芍、丹皮可凉血化瘀,清胃内热毒。香附理气解郁、枳壳理气,对缓解脘腹胀满、嗳气吞酸症状效果较好。乌药温中散寒、舒气止痛;延胡索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可治一身上下诸痛。甘草酸甘化阴,可濡润胃腑、缓急止痛[6]。
小建中汤合用膈下逐瘀汤,温补之中兼以祛瘀,共奏健脾益胃、活血化瘀之功效。本研究中患者经小建中汤合用膈下逐瘀汤治疗3个月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度等产生了明显的逆转或延缓作用,总有效率高达85.33%。
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建中汤合膈下逐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1] 俞红五,马骏.马骏教授经方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9-10.
[2] 王晓.小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79-80.
[3] 李虹,黄立萍.小建中汤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5):467.
[4] 周莺歌.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140.
[5] 何金木.加味小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5例[J].甘肃中医,2010,23(7):15-16.
[6] 余志坚,蔡红兵,袁立霞.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28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9,41(7):27-28.
表1 2组糖尿病腕管综合征检出率
2.2 有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组和糖尿病无腕管综合征组各项检测指标比较
与糖尿病无腕管综合征组比较,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组的年龄、病程、FPG、2hPBG及HbA1c明显升高(P<0.05),其他因素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糖尿病腕管综合征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
以并发糖尿病腕管综合征为因变量,以年龄、病程、BMI、FPG、2hPBG、HbA1c、SBP、DBP、HDL、LDL、TC及TG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年龄、病程是糖尿病腕管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2 两组各项检测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各项检测指标比较)
项目 糖尿病无腕管综合征组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组 t P例数 219 40年龄 62.4±8.6 64.2±9.1 2.051 <0.05病程 6.1±7.2 12.3±6.2 0.951 <0.01 BMI 26.3±3.6 26.1±3.6 0.544 >0.05 FPG(mmol/L) 8.67±2.82 10.25±3.01 5.701 <0.01 2hPBG(mmol/L) 15.54±5.11 18.19±5.62 6.262 <0.01 HbA1c(%) 7.37±1.57 8.18±1.68 5.769 <0.01 SBP(mm Hg) 151.0±21.9 149.8±22.7 -0.215 >0.05 DBP(mm Hg) 81.6±11.4 79.1±13.1 -1.426 >0.05 HDL(mmol/L) 1.23±0.26 1.25±0.30 0.212 >0.05 LDL(mmol/L) 3.21±0.95 3.24±0.93 0.086 >0.05 TC(mmol/L) 5.46±1.18 5.48±1.40 0.102 >0.05 TG(mmol/L) 2.03±1.47 1.85±1.91 -0.518 >0.05
表3 糖尿病腕管综合征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最常见的嵌压性周围神经病,为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因各种原因所致受压,发生手指麻木、疼痛和大鱼际肌瘫痪,正常人群在美国的发生率高达0.5%~1%[3],国内有报道为99/10万。糖尿病是腕管综合征的易患因素之一[4],检出率高。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时,正中神经损伤不仅由于外在解剖因素,代谢、血管等内部因素常参与其中[5]。通过对本组糖尿病患者分析,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的检出率为15.44%,这是比较高的,与北京协和医院报道14.6%[2]相近,说明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腕管综合征,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导致缺血、缺氧,而缺血、缺氧极可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始动因子,引起氧化应激增强,生成过多自由基,形成过多糖基化终末产物,而后者增加可造成NGF或IGF-1减少。
糖尿病病程与腕管综合征之间有密切关系,从病程时间这一参数来说,随着糖尿病症状时间的延长,患者患有综合征的概率越高,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更大的伤害[6]。为了避免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的发生,必须提前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为临床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本组研究显示糖尿病病程>10年的腕管综合征电生理检测异常率明显高于病程<10年的,年龄大者病程相对较长。
血糖控制也是DFN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有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组FPG、2hPBG、HbA1c均高于无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组,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未显示其为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患者某一次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只能反映患者某一时间点及段的血糖,容易受患者用药、饮食、情绪的影响,而不能代表血糖控制的长期过程。
总之,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有效的筛查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糖尿病病程>10年者腕管综合征检出率最高。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的发生及发展是多因素、多阶段共同影响的结果,本研究显示年龄、病程是糖尿病腕管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肌电图进行电生理检测腕管综合征在临床应成为常规检查,及时发现,早期控制病变进展,减少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204-206.
[2] 汤晓芙.腕管综合征(CTS)的电生理诊断要点[J].临床神经电生理杂志,2003,12(1):55-56.
[3] Patterson JD,Simmons BP.Outcomes assessment incarpaltunnel syndrome[J].Hand Clin 2002,18(2):359-363.
[4] 刘明生,胡蓓蕾,崔丽英,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00例临床与电生理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3):173-176.
[5] Haffner SM.Dyslipidemia management in adults with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4,27(Suppl):S68-S71.
[6] 卢祖能,李本红,杜华,等.腕管综合征病因的复杂性[J].临床实用神经病杂志,1994,1(1):36.
R256.3
B
1671-8194(2014)11-02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