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单向度”现代文明的批判

2014-04-11马丹

世纪桥 2014年3期
关键词:异化

马丹

摘要: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是对现代文明的重要理性批判,深刻揭示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警示。

关键词:单向度; 理性批判 ;异化

赫伯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出版于1964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单向度”理论极其深刻地揭示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标志着马尔库塞思想的一次转折,其基本思想是: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批判意识已消失殆尽,统治已成为全面的,个人已丧失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所谓“单向度的人”就是指丧失这种能力的人。

一、基本思想与理论渊源

《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最主要的也是其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在该书中,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的独到的批判分析。马尔库塞主要以美国社会为实例,将其批判的目光投注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投注于现实社会中的人以及人类历史、人的本质以及人的最高价值问题。而对美国社会战后经济上的繁荣和发展,他没有沉醉于其表面状况,而是提出了理性的反思。他认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技术统治形态日显突出,对抗、矛盾和超越因素在社会中影响日渐下降,整合、同化趋势日渐上升并居主导地位。社会正在变成只有肯定面的单面社会,人正在变为只有物质需要的社会管制工具与材料,思想与哲学都成了为既定现实做辩护和论证的单面领域。在书中,马尔库塞把这种发达工业社会称为“单向度社会” ,把生活在这种社会中的人称为“单向度的人”。他的根本思想在于探寻“单向度社会”的病因并力求变革这种社会。

在这部著作中,始终贯穿着这样的基本思想:由于技术力量的操纵和控制,当今发达工业社会成了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它有效地抑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整个社会失却了否定性和批判性思维原则,人们内心的批判性、超越性思想也受到抑制,人们成了统治制度的消极工具。在这个社会中,人们虽然过上了舒适、优裕的物质生活,其精神生活却是贫乏的、空虚的。在马尔库塞看来,技术进步是发达工业社会实际实行全面控制的新形式。在这种控制下,不仅政治领域受封闭,人的思想意识、言论领域也受到封闭。他认为令人感到新奇的是,这种封闭并非来自暴力,而是来自技术进步的醉人熏风,来自物质享受的软刀子。

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马尔库塞始终凸显着这样一种理论构架:由于技术力量的操纵和控制,发达工业社会日渐变成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它有效地抑制了社会中的反对意见,整个社会失却了批判性的思维原则,人们也日渐成了技术统治的消极工具。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生活虽日趋丰富,但其精神生活却是贫乏的、空虚的。机器成为政治工具,工业产品灌输、控制并促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业社会由此而“貌似”加强了劳动阶级与资本社会的文化整合。结果,劳动阶级不知觉自己的被奴役,反而因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相信自己的生活很幸福。马尔库塞指出,这种所谓的幸福感是虚假的,机械化掩盖了人被物化的本质,劳动阶级仍然是受剥削、受奴役的阶级,仍然是作为工具和物而存在。因此,在技术控制下,不仅政治领域是封闭性的,而且人的思想意识、言论领域也是封闭性的。

二、内容概括

(一)《单向度的人》一书始终贯穿着对人的特别关注

马尔库塞在强调人的自主性、人的价值与尊严以及人的本性解放的立场上,对发达工业社会弊端进行了深刻揭露和全面批判。一般看来,发达工业社会依靠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依靠自动化的实现,改善了肮脏、繁重的体力劳动状况,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生活资料,使人们过上了幸福而舒适的生活。但马尔库塞在书中认为,这仅仅是发达工业社会的表面繁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而是一种虚假的幸福,是不幸中的有幸。他认为,人的最大潜能是能够真正创造幸福,这种潜能的解放是一个社会实践问题,但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这种实践却远未到来,人们之所以感到幸福、安定,是因为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社会对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不断满足。马尔库塞强调,这种需求是一种“虚假”的需求,他指出:虚假的需求是指那些在个人的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这些需求使艰辛、侵略、不幸和不公平长期存在下去。

马尔库塞认为,人的真实需求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发达工业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有效地窒息了那些要求自由——也包括可以容忍的有价值的和令人舒适的满足中摆脱出来——的需要。虽然发达工业社会总是打着“自由”的旗号,实际上是把“自由”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统治工具。

(二)现代文明社会中政治领域的单向性

马尔库塞在西方社会一直被称为“新左派哲学家”,他也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关注是其书中研究的一个重点。面对战后美国工人阶级的结构变化以及工人运动的低落,他感到一个重要问题——社会由此而越来越成为只有肯定面的“单向度的社会” ,这种社会不仅消除了危害其继续存在的政治派别,而且还包容了那些其生活一度体现着同整个制度相对立的社会阶级,即工人阶级。

对此,马尔库塞在书中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指出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们是升华了的奴隶,因为奴隶制之确立既不靠压服,也不靠劳动的冷酷,而是靠作为纯粹工具的地位和把人降为物的状态,即把人作为一种工具、作为物而存在的“纯正的奴役形式”。这种性质的整合并不意味着无产阶级获得了真正的解放或取得了与资产阶级同等的地位,仅仅表明由于机械水平有所提高,工人与工厂的依存关系加深,工人内心的抵抗操纵和控制的斗志被消融而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物存在。由此可见,马尔库塞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出发,撇开发达工业社会的繁荣表象和阶级融合的表面状况,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发达工业社会中工人阶级的真正地位,即“受到抬举的奴隶”的地位。

(三)现代文明社会中思想文化领域的单向性

针对思想领域的单面性,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所形成的“单面思想是由政策制订者及他们的大众信息筹办员们系统地促成的。它们的领域被自明的假说充斥着,这些假说经过不停而独占性的重复,变成了催眠性的规定或命令”。他以现代哲学为例进行了分析,认为人要实现自由,就首先必须合乎理性,把自己看作是“理性的存在”。他从这种认识出发,挖掘人的理性存在与现实存在的矛盾,认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这种矛盾日趋突出,社会中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现实的存在,而不关心身心的贫困,因而逐步形成了一种不自觉地接受和屈从于社会系统控制和操纵的心理机制,使人丧失了对自身不自由的自我意识。为此他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把人从这种不自觉和屈从中解放出来,恢复人的自我意识,是哲学和哲学领域的历史任务。相反,语言分析哲学和实证哲学在英、美国家的流行标志着单面哲学状况的存在和肯定性思维的胜利。否定性思维则受到排斥。他认为,实证哲学和语言分析哲学的思考方式是单面的,它把语言的意义同经验事实和具体的操作等同起来,并把既定事实无批判地接受下来,从而把多面语言清洗成单面的语言,哲学便形成了其单面性的初端,逐步失却了其自身的多面性。在文化的单面性方面,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的成就及失败使它的高层次文化归于无效,这种代表人的理想、高于现实的文化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与现实文化同化了,文化被赋予商品的形式,“文化中心正渐渐成为与购物中心、或闹市中心或政府中心很相称的一个部分”。

三、现实意义

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单面性从诸多方面进行了理性反思和批判。虽然他被称为“新左派哲学家” ,他也自称“马克思主义者” ,但他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也是其对社会问题痛心疾首却找不到解决问题有效途径的根源所在,最终只能走向乌托邦式的革命和悲观主义结局,由“总体革命”趋向“意识革命”和“艺术革命”,甚至落为西方六十年代“嬉皮士”运动的指导理论。但是,在科技进步、生产发展的发达工业社会中,他没有沉醉于物质上的繁荣,以冷静的眼光和理性的态度对社会的单面性进行了深刻而有见地的批判,这种批判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发达工业社会,而且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首先,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单面性的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社会进步不仅仅只是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单面的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物欲横流和拜金主义风气,马尔库塞始终认为这样不是一个健全发展的社会。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发展经济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某些地区片面追求物质利益造成社会的单面发展已有目共睹。因此,必须在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中,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才能避免社会畸形发展成为一个“单向度社会”。

其次,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体现的对人的深切关注也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应特别注重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落后,多种所有制共同存在,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规律在一定范围仍发生着作用,“人在一定情况下被物化为工具”的现象不可能完全消失,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因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注重研究人的问题,不仅要关注人的物质利益,而且要重视人的精神利益,使人真正成为健全发展的人而不是“单向度的人”。

最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一书中体现的研究社会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正如该书的副标题“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所显示的一样,马尔库塞从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的角度去研究社会问题,为我们观察、研究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途径。他的理性批判精神和相对有点儿“尖刻而挑剔”的反思勇气也十分难能可贵,对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时刻保持理性和冷静的目光来审视各项改革和创新事业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 重庆:重庆出 版社,1988.

[2]白新欢.反压抑:现代文明发展纬度——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解读[J]. 社会科学家,2003,(5).

[3]张曦.全球化的工具理性与资本主义理性威胁—— 读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11).

[4]李晓晴.马尔库塞文化批评理论的思想渊源[J].理论 探讨,2002,(1).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异化
异化与归化视角下《红楼梦》中颜色词“青”的英译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异化与回归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问题的研究综述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马克思如何阐释异化与非异化的内在关联
马尔库塞的人性异化论
归化与异化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