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五种提问方式

2014-04-10徐新峰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玻璃片稀盐酸溶液

徐新峰

一、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循序渐进性,学生的学习一般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律。在化学课堂中,这类提问方式往往是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的,也是在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提问方式之一。在一节题为“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新课中,笔者从“温故”的角度出发,提问了镁在空气中燃烧、镁在空气中缓慢氧化、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氧气中点燃、铜在空气中加热等现象及化学方程式,检查了学生对“真金不怕火炼”这句话的理解,这也是通过提问让学生判断并归纳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之一。

二、抛砖引玉

新课程注重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这一点要求我们通过抛砖引玉式的提问来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得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在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总复习中,我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便是其中一例,请同学们对老师下面的方案作出评价。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值,再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多数同学认为这一方案是正确的,原因是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NaOH溶液中溶质质量逐渐减小,碱性变弱,所以pH逐渐减小。此时,我笑而不评,学生也笑着望着我。我语锋一转,开始“抛砖”:“同学们,稀盐酸中有怎样的成分?还有哪一种可能性可以使NaOH溶液pH值逐渐减小呢?”这时,学生们顿悟,引出了“玉”,做出了正确的评价。化学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抛砖引玉式的提问正是一种学习过他们是思考的主人。

三、故设悬念

化学实验充满了神奇和魅力。在实验中设疑提问,能开启学生的智能,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一次公开课上,课题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开场情景是这样:我拿出一个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集气瓶(装满CO2),移动玻璃片放出一部分,并向瓶中倒入1/4的水,并迅速封住瓶口,振荡,然后倒置过来,瓶口向下,我松开手指,玻璃片没有掉下来,学生们发出了一片惊讶之声,此时我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解释这一“玄乎”的现象吗?在惊讶之声中抛出问题,推动学生的思考,解开悬念。

四、开放拓展

课堂提问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听久了就会索然无味。教师要适当选取一些多角度、多途径、多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题途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外,可以尝试用“问题衍生问题”的方式,由点到面,加以拓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五、层层推进

在课堂上,教师在某一环节上的提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对较难的问题要实行“解剖”,拆成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提问,有序地解决难题,同时带领学生向思维的深度、广度推进。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是“空气”这一课题的重难点,我的处理方法是在演示实验中采用层层推进的提问方式,逐步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提出的问题依次是:(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并说出现象是什么。(2)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时产生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3)对于一定量的气体来讲,其内部压强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影响?(教师点拨)若未等到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怎样呢?(4)若取用的红磷量不足,会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5)你能归纳出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有哪些?(6)尝试思考:影响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有哪些?(7)红磷换成前面学过的蜡烛可以吗?这七个问题从观察、描述、分析、思辨、归纳、比较的角度层层推进,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体验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感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玻璃片稀盐酸溶液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耍帅失败
让冰花从手中绽放
玻璃片
鸡蛋在稀盐酸中沉浮实验的探究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探究
倒立的水杯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
例析高考对“pH+pH=14”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