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014-04-10姬新强
姬新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围绕学生这一主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一过程没有丝毫的强制性,引导学生轻松步入知识殿堂。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兴趣产生的心理基础
师生心灵的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起民主平等的思想,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关爱,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一是教师与学生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与学生虽存在个性差异,但在教师的眼里不存在差别,学生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对教师的爱逐渐转变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
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兴趣产生的必要前提
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经验、资历、驾驭课堂的能力、师德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积累教学经验,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化学课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制取氧气》时,我让学生从家里带了红砖面、带锈的铁丝和一根小木条,再发给每组一只试管和一定量的双氧水,先在试管中加入双氧水,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观察小木条的变化情况,再加入带来的红砖面、带锈的铁丝,最后加入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发现小木条复燃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时我再把课本上的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后的现象展示给学生。这样不必过多讲解,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适当列举一些相关的生产、生活实例,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教与学的过程才会变得生动有趣。
三、课堂营造情感氛围是兴趣产生的重要因素
化学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语言,对学生的一个微笑或欣赏的目光,都有助于课堂情感氛围的建立,使学生心情愉悦,感知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活跃。例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实验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反应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一氧化碳。传统的教学法使学生难以掌握实验步骤,可这样对学生说,效果就不一样了: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大家可不能学酒精灯啊!饶有兴趣的话语产生了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微妙效果,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增强记忆的同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灵活多样的教法是兴趣产生的有效环节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致使化学课变得枯燥乏味。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这一主体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愿意学。精心设疑是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会大幅度提升教学的效果。
在讲《空气》一课时,为什么我们用的是红磷,而不是用碳、硫、蜡烛呢?我让学生先回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一个大饮料瓶,将饮料瓶的底去掉,用细铁丝想办法绑一段蜡烛,然后将饮料瓶分成五等份,点燃蜡烛后扣在水盆中,等蜡烛熄灭后,观察进入饮料瓶中的水占瓶内总体积的多少?这样在课堂上我用红磷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后,找学生对比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因了。通过这样的家庭小实验得出的结论,比只接说出的结论要直观得多。
五、创建自主课堂是兴趣产生的有力手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和学生共同学习,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一课的教学中,我考虑学生对水污染这一内容比较熟悉,但对水资源的缺乏体会不深,为此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第一,逊别拉河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第二,逊别拉河水污染与孙吴县的经济发展;第三,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课堂成为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场所,我及时点评和鼓励,自主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想激发和培养化学学习兴趣,不但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灵活多样,使学生享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