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传说

2014-04-10刘升元秦新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大缸李子骆驼

刘升元 秦新成

佚名

佚名

轶 闻 趣 典

老子传说

老子出世

刘升元 秦新成

春秋时期,鹿邑县名叫苦县。城东十里,有个村庄,叫曲仁里,这里松青柏翠,水秀山明,算得上一个风景佳丽的宝地。

单说村前有条赖乡沟,沟水清澈见底,两岸李树茂盛。在那李子树林深处有一户人家,这家闺女,年长一十八岁,模样俊俏,花枝招展,知书达礼,典雅温柔。爹娘把她看成掌上明珠。这闺女有个怪脾气,发誓终身不嫁,一生守在二老身旁,安心攻读诗书,侍奉爹娘。

一天,这闺女到沟水边洗衣,在石头上搓了一阵,举起棒槌“梆!梆!梆!”刚几下,就见两个对肚儿长在一起的李子从对面不远的水面上漂了过来。她停下手中的活计,伸手把李子捞起来。只见两个李子都是一面鼓肚儿,一面偏平,象两个耳朵合在一起。这李子红里透黄,黄里透红,放鼻尖上一闻,喷香喷香!咬一口尝尝,蜜甜蜜甜!里面还有品不尽的后味儿。她几口就吃完了。

刚吃完李子,她就感觉心里难受起来,腹痛难忍,想呕吐,又吐不出来。她弯下腰,捂着肚子,脸黄得象铜片一样。就在这时,肚里有人说起话来:“母亲大人,莫要难过,等孩儿坐正也就好了。”她大吃一惊:怎么李子变成胎儿啦!她红着脸,小声问肚里的小生命:“孩儿,你然已经会说话,就出来吧。”胎儿回答:母亲,孩儿眼下不能出去。我要在这里想事哩!”“想啥事?”“想怎样能使傻子聪明,笨人变灵,恶者向善,天下太平。”“那你啥时候出来?”“等到天长严……牵骆驼的来。”往下不说了。

花落了,花开了,花又落了,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孩子还是没有降生。吃李子怀孕的闺女害怕了,她偷偷跑到一个背静的地方,小声问肚里的胎儿说:“儿啦,人怀孕了,都是十个月生,你都一年多了,咋还不出生呢?”胎儿问母亲:“天长严没有?牵骆驼的来了没有?”母亲说:“都没有。”胎儿说:“时候不到,我不能出世,出世就害了你。”

树叶青了,树叶了,又一个年头过去了。吃李子怀孕的闺女偷偷跑到村后大李子树下,求胎儿说:“儿啦,我怀你都两年多啦,应该生了?”胎儿说:“天长严没有?牵骆驼的来了没有?”母亲说:“天没长严,牵骆驼的没有来。你老是问这干啥?”胎儿说:“时候不到,我还不能出世”。

八十一年过去了,吃李子怀孕的姑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她走进了自己的屋子,坐在床前,问肚里胎儿说:“儿啦,我的冤家,整整八十一年啦,你还不应该出生吗?”儿子又问那句老话。怀孕的姑娘心里想:“天还有东北角一块没长严,牵骆驼的至今没有来。他老问这两句,还说不能坑害我,到底是怎么啦?唉,管他坑害不坑害呢!我就说天长严了,牵骆驼的来了。”想到这,就对肚里胎儿说:“天早长严了,牵骆驼的也来了,你快出生吧。”话音刚落,孩子就顶断母亲的右肋,从里边拱出来了。咦!原来是个白胡子小老头!连头发和眉毛都白了!

母亲和右肋流血不止。儿子见牵骆驼的没有来,一下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慌了手脚,我也没法撕下骆驼的肋给您老补上,这该怎么办呢?”说着,双膝跪下,给娘亲磕了三个响头。母亲说;“儿啦,别哭了,我不埋怨你。你是娘吃李子怀孕生下的,那李子又象两个耳朵合成的,娘给你指姓起名,唤李耳吧!临死之前我没别的话讲,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娘入土之后,你在尘世之上,做个好人,也就不枉我怀你八十一载了。”说罢,绝气身亡。李耳跪在母亲尸首旁边,痛哭了一场。

因为李耳出生是老头模样,后来人们就把李耳称为老子。

李耳得道

佚名

老子年轻的时候,整天勤奋读书。一天,他坐在赖乡沟边,一边读书一边想:“人间非旱即淹,风雨不调,百姓受罪。我咋能从这书里找到一个妙法,使天下通畅和顺呢?”想到这,合上书本,起身到树林里散起步来。正行走间,忽然看见前边拐弯的地方金光一闪,现出一条蓝色的小路,曲曲弯弯顺着山坡往大山上伸去,一直伸到云彩眼儿里不见了。老子心里说:“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这座山和这条小路哇!可能是因为这里树林又深又密没谁来过,所以谁也没发现过这条山路。我要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看到底能走到哪里去?”他想到这里,就沿小路往前走,顺着山势往上爬。

原来这座山的山顶是一片平地,青松翠柏,紫石绿水,草地里开着红、黄、蓝、紫各色鲜花。老松树上飞着成对的白鹤,飘着朵朵的彩霞。一棵大松树底下有个古香古色的八角亭,上盖绿琉璃瓦,底下四根大红柱子上绕着金龙。亭子旁边摆着十二个大缸,地上放着一个水瓢。亭子里有一张石桌,两条石凳子。两位老人正坐在石凳上下棋,其中一位年纪大些的老人,头发、胡子雪白,而且眉毛长得老长,穿一身胸前带阴阳二气的青袍;另一位年纪稍轻的老人,花白头、黑胡子,两眼虎灵灵的。两位老人是谁?是玉皇大帝派的白胡、黑胡二位使臣。他们是前来点化一个德行兼优的人,使他得道成仙的。

黑胡老人说:“白胡兄,咱要向这个年轻人传授真谛,又不能直接说,这该咋办呢?”

白胡老人说:“好办,就以咱面前这盘棋和旁边十二个大缸里的水为题。”

二位老人正说话,李耳已经来到他们身旁的大松树背后。隐隐约约听见他们说“一个年轻人”,“不能直说”什么的,就站在大树背后偷听起来。

黑胡老人问白胡老人说:“老兄下棋,局局取胜,到底有何妙方?能谈谈下棋之道吗?”

白胡老人说:“这下棋如同用兵,要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对一盘棋子,要看到全体,也要看到局部。要能把它们放得错综复杂,又能把它们收拢得平衡适中,就和那边十二个大缸里的水一样。”

“老人家,您说得好!”李耳高兴得没憋住劲,一步从松树背后走了出来。没想到就在这时两位老人不见了,旁边只留下十二个水缸。

老子来到十二个大缸跟前,见缸里水有多有少,很不均匀。有的缸里水满满的,有的缸里水少得还不到半瓢。他想起刚才两位老人说的“能放得开,能收得拢,能把它们放得错综复杂,又能把它们收拢得平衡适中”,他看着缸里的水,心里豁然开朗。他拿起水瓢把十个大缸里水细心匀开,使十二缸水大致相等。他做完这些,抬头一看,咦!仙山美景全部消失,原来自己站在一片树林里,手里还拿着刚才读着的那本书。

老子转身往回走,来到曲仁里村边,看见一片新春美景:柳扯绿丝,桃吐嫣红,破烂屋变成了新房。他认不出哪是自己的家了。一个黑胡老头一把拉住他说:“耳叔,这些年你到哪里去啦?”老子仔细看看才认出来,这人是自己好友的儿子王结实。老子说:“我才出去一会儿,你怎么长了满脸胡须呢?”结实说:“可不是?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如今已经老了。”

老子把自己在山上的情形向结实说了一遍,结实又惊又喜,说:“怪不得这些年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原来是你把十二个大缸里的水匀开了!那十二个大缸里的水是十二个月的雨量啊。两位老者下棋,那是仙人在点化你,你已经得道啦!”

从那以后,老子更加聪明,成了半仙之体,无论啥事看得更深了。

卖牡丹

佚名

一天,李耳家门前来了一个卖牡丹根的人。“卖牡丹!牡丹根,栽上以后,长出枝叶,开出鲜花,好看得很,卖牡丹哟!”

李耳和一群年轻伙伴一齐围上去。那人往地上一蹲,把一个红布单子铺到地上,从小箱里拿出牡丹根。用押韵合辙的顺口溜夸赞说:“一朵牡丹放红光,光彩照人满院香,香花足有盆口大,大人小孩都沾光。快买,快买!”

李耳听了就买了一棵牡丹根,栽到院子里。十天以后,牡丹根发出了嫩芽,长出了叶子,再以后长成一棵手指头粗的小树。可是一等二等,咋也不见它长出牡丹花。仔细看看,原来是一棵狗尿蒺子树!李耳很生气。第二年春天,又来了一个卖牡丹的,“卖牡丹!卖牡丹!都来买牡丹根!”这卖牡丹的是南边八里远的刘结实。

李耳和一群人向卖牡丹根的人走过去。那人把红布单子铺在地上,把牡丹根放在上面,高声喊:“这是红牡丹,买回去后,埋在土里,施肥浇水,长得很快。”

李耳听他说话拙嘴笨舌,心里说:“这人的牡丹恐怕更不行。”就说:“你卖的到底是牡丹,还‘是狗尿蒺子?”那人眼一瞪粗声粗气地说:“就这一堆,爱要要,不要拉倒!”

李耳说:“你的牡丹开出花来到底啥样?”那人从腰里掏出一卷白绸子,上边画一朵牡丹。他对众人说:“就像这上边画的。”

李耳追问说:“长出来要不是这样,咋办?”“不是这样,下一回踢我的摊子!”

李耳心里说:“有人认识他,踢摊子也不难。再说,这人说话实在,脾气耿直,不妨买一棵试试。”于是就掏钱买了一棵牡丹根。

李耳把牡丹根埋在院里,上了肥,浇了水。十天以后,地皮上拱出了嫩芽,不久就长得像一棵小树一般。又过几天,顶尖上开出十朵像碗口那样大的牡丹花。花瓣儿鲜红鲜红,十分鲜艳。一朵朵喷着清香,好像天上落下的一片彩霞。

李耳高兴极了,逢人就说:“两个卖牡丹的,一个说得天花乱坠,结果花儿没开;一个有一说一,结果满院花香。真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据说后来李耳写的《道德经》里“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八个字就是从买牡丹这件事总结出来的。

猜你喜欢

大缸李子骆驼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李子有多少
奔跑吧!李子柒
大骆驼
骆驼
小桶装水
彷徨的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