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设计管理方法之形态探究*
2014-04-10张立巍ZHANGLiwei
张立巍 ZHANG Liwei
广州大学,广州 510006(Guangzhou University,510006 Guangzhou)
目前,中国虽已重视设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但还未能在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灵活运用,依然摆脱不了以市场、技术等因素指导产品开发的传统型生产模式。面对政府向制造业企业提出的“转型升级”任务,企业急需通过活用先进的经营手段和理念、提高设计创新能力等方法以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经营战略问题。总的来说,中国整个产业界、学术界、教育界对设计管理的探索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也是导致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没有能力确立以设计创新为主导的经营管理模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向新经营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企业如何在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实现设计的最大化效率是设计管理的关键。本文归纳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设计管理的五个形态,并针对各个形态的不同侧面分析了设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和推进方法。
一、设计师能力的管理
随着设计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设计师在广泛的经营领域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形势下,企业不仅期待设计师能够充分发挥本职作用,还期待设计师具备必要的经营感觉和管理能力。有日本学者曾对设计师必备的能力做了如下总结:第一位是“提案和表述能力(presentation)”,第二位是“协调和沟通能力(coordinate)”,第三位才是“造形(型)能力”[1]169。可以看出,经营管理能力不仅是设计师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而且是其发挥设计本质作用的前提。目前,中国设计院校偏重对设计从业者造形(型)能力的培养,缺乏对经营理念和经营感觉的重视,不仅导致所培养的设计从业者管理能力较差,而且合格的设计管理人才匮乏,这也是企业经营者不能正确定位“设计”和“设计师”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由设计院校出身的设计师很难进入企业的经营管理高层,但在日本却有众多艺术院校出身的设计师(或艺术家)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经营战略研究的专家。如毕业于东京国立艺术和音乐大学的SONY前董事大贺典雄,毕业于日本千叶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历任SONY宣传部长、商品总部长、开发总部长、常务经理、总经理、会社顾问的黑木靖夫,毕业于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创意官中村史郎,以及同样具有设计专业学习背景,目前依然活跃在日本经营战略学术前沿的日本第一代工业设计师坂下清,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历任本田技术研究所专务董事、本田技术工业常务董事岩仓信弥等亦是如此。
上述例子说明,让具备设计背景和经营理念的设计师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仅能为企业现有技术增加高附加价值,而且可以实现企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著名经济学者高桥俊介在针对设计师定位的研究中,就设计师应该是“Specialist”还是“Professional”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2]。这里,“Specialist”指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努力研究和锻炼的人,并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权威、知识和经验的优势性作为活动的原动力;“Professional”则可理解为给对方提供服务,同时也能为对方创造价值。高桥俊介强调,设计师的衡量标准不仅要评价其“专业性”,还要考量其能为消费者提供多少“有价值的成果”。因此,对设计师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定位在“Specialist”,而更应重视培养具备经营基础知识、精通信息搜集和娴熟制定市场战略以及协调能力的“Professional”,这既体现了企业培养设计师的外部新趋势,也反映了设计师自我成长的内部诉求。
二、设计组织的管理
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诞生第一代工业设计师开始,如何发挥由设计师组成的设计团队的重要作用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上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第一代设计师的日本企业,由于设计资源多数归属企业内部,因此日本企业形成了独特的设计组织管理办法。日本设计组织管理模式可以归纳为四点: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独立模式和委托设计机构[3]。设计组织的管理除了上述管理模式外,还可以在设计组织运营的人事管理方面探求。
企业内部设计组织的人事管理主要是对设计师的管理。由于设计劳动的价值无法完全用金钱或薪酬换算,因此很难准确地评价设计师的业绩。而且,花费大量时间并不一定就能获得成功的设计成果,这是说设计的产出和劳动时间不一定成正比,尤其体现在个体(设计师)与团队(设计组织)的关系上。感性和创造性是设计师的本质,这种本质却不属于管理的范畴,单纯强调团队性的组织管理制度会扼杀设计师的活性。因此,首先应该树立设计师是企业一员的理念,其次通过人事制度的不断活性化而形成组织的自由文化,才能让设计师完全发挥想象并实现创新的成果。
三、设计项目的管理
设计项目的管理包括计划、体制整备、市场调查分析、结构设计制作、设计决定、商品化(生产)、销售促销以及综合设计评价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在商品化(生产)过程中设计还涉及经营、人机工程学、计算机技术和社会课题等诸多领域。在以设计为主轴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些设计师作为设计项目的管理者,担负着协调和统一设计活动的重要任务。他们具备把设计扩展到关联知识和技术等广泛领域的能力,其经营远见应当高度重视。因为设计项目的管理者不仅要确保产品概念创出和产品计划的首尾一致性,还担当着平衡市场和设计价值的感觉、技术与价格评价调整和管理设计项目团队等重要职责。
日本著名设计管理学者长泽伸,通过对日产汽车六名设计项目管理者的调查发现:设计项目管理的职责主要是管理产品概念、确保产品生产的一贯性和原价收益。他指出,从知识经营的角度来看,设计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备高度市场洞察力、产品相关知识以及管理设计项目小组的能力[1]177。
四、企业设计战略的管理
企业设计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对产品群横向整合性的管理。设计战略的目标是以优先满足消费者为中心,通过开发有魅力的商品从而提高企业形象。确立有效的设计战略能够实现企业价值的提高,让企业在经营上谋求销售额和品牌效益的最大化。如今,企业保持技术上的优势变得越来越困难,而有效的设计战略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则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从满足消费需求的视角来看,企业除了能够把设计战略视为与技术战略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之外,还要求企业经营者能够主导明确的设计战略立案和管理方法。重要的是,必须明确设计战略不只是产品的设计,还应该是企业经营的设计。
日本丰田汽车拥有雷克萨斯和丰田两个品牌,为了追求不同品牌的定位,丰田通过定义不同的设计战略以实现不同的设计表现。现在,丰田正在针对被认为是现代日本价值元素代表的Hightech制品、Youth culture和Natural进行着研究,尝试着将这些元素应用在企业未来的产品开发中,通过制定差异化设计战略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价值[4]。
五、企业经营自身的管理
企业经营自身的管理是指从企业的社会性和文化性的角度提高企业自身设计意识的管理,换句话说,就是如何确立企业的设计主导型经营模式。当今,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已经把经营战略从以土地、人、设备、资金和信息等有形资产为中心转向了以软件、高科技、知识产权和品牌等无形资产为核心的经营战略之中。在这种趋势下,企业内的设计已经转变成一种“知识设计”,不仅要为企业已有的技术增加价值,而且还把握着整个产品的概念和企业的品牌倾向,真正成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手段。因此,现代企业设计管理的实践活动,应该以统一的企业经营理念为基础,确立设计作为产品开发领导者的经营模式。
六、结论
上述五种形态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设计管理的基本层面。各层面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对企业经营而言每个层面的管理都同等重要。能够将上述各个层面首尾一致地展开进行设计管理的企业,可以称之为“设计主导型企业”。设计主导型企业并不只是在市场战略中对设计一时的利用并进行管理,而是要把设计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资源放在经营的各个层面持续使用。设计主导型企业也是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明确设计管理所具有的形态,有利于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掌控设计管理的方法,最终实现通过设计管理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刷新企业形象。
[1]长尺伸也,岩谷昌树,佐藤典司,岩仓信弥,中西元男.设计管理入门——设计的战略活用文题[M].京都:京都新闻出版中心,2003:169,177.
[2]冈本工.企业内设计——如何改变设计为企业经营做贡献[J].日本设计学会志,2005(1):53-59.
[3]张立巍.论企业内的设计管理[J].装饰,2007(1):14-16.
[4]稻田真一.企业内设计——现状与新的责任[J].日本设计学会志,2005(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