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日本文学两性关系中的“粹”文化

2014-04-10

关键词:驹子岛村舞女

罗 婷

九鬼周造先生在著作《粹的构造》中认为,“粹”是一个带有显著民族特色的日语词汇。“粹之事”的意思就是“色之事”,就是指男女情事,从这一点看“粹“存在的根本来源是与异性的关系,“粹之话”指的是与异性交往的故事,而且“粹之事”、“粹之话”还隐藏着这种异性的交往不是寻常的交往的意思。而“粹”的真谛就在于其二元对立性。

一、“粹”文化的二元对立性

“粹”文化中的二元对立性深刻地体现在男女关系方面,即男女之间尽可能维持二元关系的可能性并使之不消失:与异性间的距离接近到极限却能爱到恰好;即使无限接近却类似两条平行线永远也无法相交。

1.张弛有度,爱到恰好。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中岛村对驹子的那种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感情为我们所揭示的正是这一特色。

《雪国》中,男主人公岛村先后三次前往旅游胜地雪国幽会自己认识的驹子,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初到雪国时,岛村对驹子是轻蔑的、无礼的;却在肉体上为驹子所吸引,垂涎她的年轻和美貌。第二次离开雪国时明明约好再来,却又是杳无音信,让驹子空空等候,甚至没有一丝发自内心的歉意和自责;但是,第三次来到雪国时,面对同以往一样深夜醉酒后跑来的驹子,他感到“所谓现实的东西传了过来。那似乎是一种令人依恋的悔恨,也像是一颗只顾安然等待着复仇的心”。《雪国》巧妙地为读者展示出岛村对驹子态度的双重性:岛村从喜欢驹子的美貌到依恋驹子,但是在对待驹子不幸的命运和处境的问题上,岛村始终抱着一种旁观者的态度,维持着不能为她做什么事的界限。驹子对他越痴迷,他越认为那是“徒劳”。最后决意割舍魂牵梦系的三年情感,再也不来雪国。在这段感情中,岛村始终能够张弛有度,虽然被驹子所吸引,却始终对驹子保持着距离;对待感情,他同样能爱到恰好,当发现驹子动了真情后毅然决定割舍三年情感,再也不来雪国。“张弛有度,爱到恰好”这是与中国传统的“情比金坚,不离不弃”背道而驰的,而这正是日本文学中“粹”文化的魅力所在。

2.认为平行线式地相恋才会幸福。同样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作者以抒情舒缓的笔调描写了一段朦胧纯真的恋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伊豆舞女》中描绘的青年学生与美丽舞女之间的相互爱慕之情。小说男主人公是个比较单纯的学生,刚遇到舞女的时候还会惊慌,他对舞女是一种类似于初恋的懵懂,激动而难以抑制。而舞女对学生也是感情纯洁,没有任何杂念和利益。可是,没有任何前景的舞女与单纯的学生因为身份上的偏差是不会有任何交集的,结局正如小说结尾处作家这样写道:快到船码头的时候,舞女蹲在海滨的身影扑进我的心头。……舞女往下望着运河入海的地方,一言不发。……我枕着书包躺下了。头脑空空如也,没有了时间的感觉。两个人一个在码头上发愣、伤心,望着远远的运河却无法融入其中;另一个呆在船上忘记了过去,也忘记了未来。一水之隔,离别的结局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当别人问“我”怎么了,“我”非常坦率地说:“刚刚和人告别。”“我”和舞女的爱恋是一种看不到未来的感情,双方互生好感,但是无声的感情交流在双方看来已经足矣,“我”能够坦率面对自己与舞女的感情,也能够坦率地接受离别的结局,或许这正是这份感情最好的结局,这也正是最幸福的结局。曲终人散,但情不尽,歌未央……正如两条平行线,即使曾经无限接近过,却永远也无法相交。然而这种平行线式的爱情并不意味着一种伤感或者无法实现地空洞,当事人认为这才是相爱的最高境界。

二、“粹”的三大表征

从内涵来看,“粹”的第一表征就是对异性的“媚态”;第二表征是“傲气”;第三表征是“达观”。

1.对异性的“媚态”。所谓“媚态”是指一元存在的个体为自己锁定一个异性,而该异性必须有和自己构成一种二元存在性的可能性。由此看来,“媚态”存在的前提是二元对立性的存在,这样形成的媚态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粹之事”,也就是形成一种以二元对立为根本,以媚态为前提的异性间的交往。如此看来,维持二元关系的存在就是媚态的要领,并且异性间距离的拉近会使媚态增强。正如岛村对驹子的感情一步步深入,从最初的在肉体上为驹子所吸引,垂涎她的年轻和美貌到最后倾心于她,驹子更是因为岛村的一句“你是个好女人”就为之折服,两人之间可以说始终在靠近,可是靠近到了一个极限,达到了媚态的高潮时,岛村意识到“已经到该离开的时候了”,驹子也做出了“你走后,我就要正经过日子了”的承诺。可见,媚态是美艳的。这一观点,九鬼周造先生以阿基琉斯追逐乌龟的故事为例,就是为了说明媚态的完美性是存在在一种无限的永远不会相遇的追逐中。

2.傲气。“粹”的第二表征是傲气。正如所说,“粹”不但是一种媚态,同时也包含一种与异性相抗的强烈意志。在日本文学中,傲气女子的典型恐怕非空蝉莫属了,空蝉是日本古典名著紫式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中的一个贵族妇女形象,在小说塑造的众多妇女形象中,空蝉是唯一对光源氏的放荡行为有所抗拒的人。

空蝉是位中层贵族妇女,年轻貌美,又才情兼备。与众多妇女一样,空蝉唯父母之命是从,,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几十岁足可当她父亲的年老地方官伊豫介做后妻。空蝉的性格“温柔中含有刚强,,好似一枝细竹,看似欲断,却终于不断”。有一天,早就倾慕空蝉的贵族公子源氏借故到侍从纪伊守家去避凶躲灾,情难自控,好不容易等大家都熟睡后,竟偷偷地擅自闯入空蝉的卧室,奸污了一个毫无防备的有夫之妇空蝉。空蝉悲痛万分,痛斥源氏把她当成“卑践之人”。面对源氏的狂热追求,空蝉不改初衷,矢志不移。老丈夫死后,空蝉为了避免丈夫前妻儿子纪伊守的纠缠,为了断绝源氏的非份之心,便悄然出家为尼了。面对光源氏,空蝉有着不可侵犯的气魄和气概。正是因为这正气魄和气概,光源氏才深深为之着迷。媚态作为“粹”的第一表征为之定下基调,傲气则强调了媚态的存在,使其光彩更加照人,角度更加锐利。

3.达观。“粹”的第三表征是达观。汉语中解释达观是介乎悲观和乐观之间的第三种态度,它不表现为满面的笑容,但是表现为平和、眉宇间的舒朗。九鬼周造先生认为达观也就是基于自己对命运理解基础上的一种超然与不贪恋。具体可以理解为恋爱中的男女能以一种平和、淡然的心态来面对与恋人的悲欢离合。日本作家岩井俊二的《情书》中渡边博子在前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悲痛到不能自已。于是,当博子在其中学同学录里发现“藤井树”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时,依循着寄发了一封本以为是发往天国的情书。不想不久渡边博子竟然收到署名为“藤井树”的回信,经过进一步了解,她知晓此藤井树是一个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且还是男友藤井树少年时代的同班同学。为了多了解一些昔日恋人在中学时代的情况,渡边博子开始与女性藤井树书信往来。而后博子决定到北海道,与现任男友秋叶茂(丰川悦司饰)寻找此同名同姓的藤井树。后来,博子渐了解她已故的男友对她一见钟情的原因是因为她和他的中学同学藤井树样子酷似,于是便放开怀抱,并接受了秋叶茂的一段新恋情。

博子面对因为爱人的离去所造成的爱情的消逝,表现出了一种极为达观的态度。张开怀抱接受新的恋情,获得一颗潇洒、恬淡、解脱的心是对博子最好的回馈。无可厚非,“媚态”作为一种基础而存在,而“达观”正是在此基础上对恋爱自由的强调。“媚态”和“达观”的结合意味着命运强行召唤对自由的归依。“粹”的终极目的就是追求在媚态基础上的爱的自由和面对离开的坦然。

“粹”是日本文化中所特有的现象,“媚态”,“傲气”,“达观”作为其三大表征相互结合拥护自由,归依自由,维护其根本上存在的二元对立性。

三、“粹”与“暧昧”

诸多关于日本“暧昧”文化的描写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东瀛岛国特殊的地理风土是形成其暧昧的终极性因素。我国著名学者周作人认为日本的暧昧是其文化的特殊构造,这与日本文化的二重性是分不开的。在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看来:“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在颁奖仪式上做了《我在暧昧的日本》的演讲,大江站在普世的价值立场,把近代以来日本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日本的现代化,被定性为一味地向西欧模仿;然而日本却位于亚洲,日本人也坚定地、持续地守护着传统文化。由此看来,大江健三郎先生揭示了一个事实:在西方现代性全球扩张背景下,日本以“脱亚入欧”始,以“非欧非亚”终,最后成为没有归宿的世界孤儿。

深入分析后发现,关于“暧昧的日本”也是对日本存在文化二重性的表征,相对应的日本人也具有二重性格。如此,具有二元对立性的“粹”文化的形成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将“暧昧的日本”作为一个大背景,那么“粹”文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此为前提所形成的。“粹”文化就是“暧昧的日本”众多形式表面化的其中之一。

[1](日)九鬼周造.粹的构造[M].杨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日)川端康成.雪国·千鹤古都[M].高慧勤译.云南:漓江出版社,2012.

[3](日)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M].叶渭渠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4](日)紫式部.源氏物语[M].丰子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5](日)岩井俊二.情书[M].穆晓芳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09.

[6]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7](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驹子岛村舞女
民国时期上海舞女收入及影响因素考察
——兼谈民国时期上海舞女的职业身份
舞之美
也谈﹃舞女大班﹄
《雪国》:一首美的颂诗与爱的哀歌
不赚钱的玄机
“镜中花影”
燃烧的冰棍
赏析《伊豆的舞女》中的悲与美
《雪国》:不畏徒劳只为美
吃亏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