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虚实用兵谋略对拳法技理的影响

2014-04-10万贝伊

关键词:用兵拳法技击

万贝伊

(沈阳体育学院 武术学院,辽宁 沈阳110102)

《孙子兵法》是一部产生于2500多年前军事作战谋略的兵书,它以深邃繁富的哲理思想系统构建了我国古典战争哲理的谋略大厦,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制胜的规律和原则,其中,孙子虚实用兵思想是体现孙子用兵智慧谋略的精髓,避实击虚原则是战争制胜规律的万古不变的真理,堪称是“用兵之铃键,制胜之枢机”。

拳术为武术之源,是中华传统武术的攻防技法的具体结晶。拳法技理与兵家哲理同祖同源、同理同道。《中国武术文化概论》的作者旷文楠先生说:“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华武术,其技击战略战术思想直接渊源于《孙子兵法》,孙子成为武术思想的重要基础。”拳术技理的虚实制胜原理也同样受到《孙子兵法》哲理的影响,两者在哲理上互为通融。本文仅就孙子的虚实用兵思想的含义与其在拳法技理中的运用,探讨《孙子兵法》虚实用兵思想对拳法技理的影响作用,为习武者提高武术拳法的技术与谋略水平提供参考。

一、孙子的虚实用兵思想

虚实思想最早源于老子的“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恒使人无欲也”和“致虚极,守静笃”等句。在老子的虚实思想中,核心是虚无,强调的是虚空、虚寂等在哲学上的意义。

虚实用兵思想则是孙子在军事领域中最早总结出的,为历代兵家极为重视的用兵智谋原则。老子和孙子为同时代的人,他们分别从哲学和军事哲学的角度阐释了虚实的涵义。

《孙子兵法》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其避实击虚的谋略思想。《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足见虚实用兵思想是《孙子兵法》智谋体系中的最一般性的原则。虚实是孙子对敌我双方各种力量因素的综合概括来比较其实力对比的本质的。认为虚实是与彼己各种力量因素的大小、强弱及所处的时空位置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关。孙子把战争中一切有利因素都称之为“实”,把一切不利因素都称之为“虚”。他通过“强弱、优劣、锐钝、众寡、盛衰”等比较双方实力因素的本质状况,通过“主客、安危、备懈、劳逸、饱饥、险易、利害”等比较双方力量所处的具体状态,通过“勇怯、静哗、治乱、亲离”等看其心理士气方面的虚实状况,通过“智愚、真伪、速迟、合分、奇正”等比较双方行动指挥上的智慧差异。

孙子正是通过这些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虚实状况的比较,找出彼己双方的实处和虚处。并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著名的“避实击虚”原则。他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形而制胜。”孙子还认为虚实是一对矛盾对立、相辅相成、互相包含、互相转化的对立统一范畴。他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说明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无穷的。他还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强调事物可以互相转化。由于虚实矛盾这一特点,就可以通过发现敌人的长处,加以躲避或削弱;通过发现敌人的虚处和弱点加以攻击利用,削减其实,增大其虚,形成以实击虚,避实击虚的有利局面,其核心就是打敌要害虚弱之处,打敌关节点。由于孙子虚实用兵之道完全符合战争制胜的规律,孙子虚实用兵原则受到历代兵家的重视。

吴子指出:“用兵必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管子说:“善攻者,释实而攻虚,释坚而攻脆,释难而攻易。”《六韬》中说:“见其虚而进,见其实而止。”《阵纪》则说:“善战者必以胜而击衰,以实而击虚,以疾而掩迟,以饱而制饥。”《百战奇略》中说:“凡攻占之法……可远其强而攻其弱,避其众而击其寡,则无不胜。”

上述论述表明孙子虚实用兵思想原则充分体现出战争制胜的规律,是深受历代兵家重视的重要用兵原则。

二、孙子虚实用兵思想对拳法技理的影响

《孙子兵法》虚实理论对武术技击也具有不需转化的直接的指导意义,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拳法理论和拳法技击方法的理论指导上,当然,拳法理论和拳法技击方法这两者之间也是有紧密关系的。

(一)孙子虚实用兵思想对拳法理论的影响

《武术理论基础》一书说:“武术的技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缩小了战争,战争的目的是制服敌人,武术技击的目的也在于制服对手,采用各种方法夺取胜利,是战争和武术的共同性质。因此,用于战争的一切制敌的战略战术、方法、措施都可引申转用到武术技击上来。学习武术的人带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去阅读兵书,一定能在武术的技击理论和实践上获得很大的收益。”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首次将兵学的哲学辩证思想总结、撰辑到拳学理论的明代抗倭名将唐顺之,在其《武编·拳》中运用了孙子的虚实用兵论,他说:“拳有势者,所以为变化也”,“作势之时,有虚有实。所谓惊法者虚,所谓取法者实也。似惊而实取,似取而实惊,虚实互用妙存乎人。”揭示了拳理中虚实变生之法是武术技击的重要原则。该书还有许多将兵学之理运用到拳理中的论述。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其《纪效新书》中在论述杨家拳法时说:“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阐述了拳法中运用虚实奇正用兵之理的玄妙。

明代著名武术家程宗猷在《少林棍法阐宗》中以兵法之理作其《总论》,称少林棍法中的“阴阳虚实之妙,实古兵法遗意也”。他还论述说:“盖闻兵法有正有奇,有虚有实,度众寡强弱之势,决高下劳逸之机,识前后左右之局,审彼己主客之形,有长而匿短,有短而见长,有呼而动九天,有吸而静九地,能阴能阳,能柔能刚,可攻可守,可纵可恒。今少林棍法,大类似焉。”阐述虚实奇正用兵之神妙和兵拳同源一理的思想。明代著名武术家吴殳在《手臂录·附卷上·审视篇》中说:“两龙相当,先审其强弱虚实。施之以强,以观其弱;施之以弱,以观其强。”强调审敌虚实之重要性。杨式太极拳传人杨澄浦在《太极拳术十要》中,直接表达虚实用兵思想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他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太极拳谱》中则以《虚实诀》一篇的内容专门论述虚实用兵原理。清末民国初年陈式太极拳传人陈鑫在《太极拳经谱》中则以“开合虚实,即为拳经”来表述虚实开合实为太极拳经基础的道理。

上述论述均表明历代武术名家对孙子虚实用兵原理的重视。

(二)孙子避实击虚用兵原则对拳法技术的影响

孙子虚实用兵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避实击虚”。这个原则在拳法技击中也被广泛运用。在拳法技术中运用孙子“避实击虚”原则击败对手,关键在于掌握时机。什么是时机?《兵法百言·智》说:“事之转变为机,势之维系为机,物之要害为机,时之凑合为机。”即把关系胜负困素中对我有利,对敌不利,甚至可以致敌于死地的瞬间谓之时机。拳法技击中运用孙子避实击虚原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相机制人

相机制人就是对垒双方在攻防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可被对方利用的“可乘之隙”,技击者一旦发现这瞬间可乘之机,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疾电不及瞬目的行动给敌以有力的打击,这就是“相机制人”。用孙子的话就是“敌人开阖,必亟入之”。

相机制人可采用先机制敌、后发制人与握机乘敌等多种方法。先机制敌就是在对手尚未准备充分时发现对手暴露出的弱处、短处、虚处,抢先攻击对手虚弱之处,打对手措手不及之中。孙子说:“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曹操说:“敌有间隙,当急入之也。”梅尧臣说:“兵机贵速,当乘人之不备。乘人之不备者,行不虞之道,攻不戒之所也。”《纂辑武编》中说:“兵以速为策者,其机在速。譬如猎者之逐兽,兔起鹘落,少纵则失之。”历代武术家也十分推崇先机制敌思想。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俗之‘拳打不知,是迅雷不及掩耳’。”《少林交手战诀》中说:“交战更宜手足疾,起落出收快如风,手出足起不见影,着落稳准如钉钉。”“左右闪躲如电闪,回身就像箭射鹰,疾如快箭踮跳飞,胜似平地降天兵。”要求拳脚迅疾如风,闪展腾挪,躲避封翻,轻灵如燕,方能先机而胜。陈鑫在《争走要诀》中说:“兵贵迅发,机贵神速。一迟即失败,一迅疾得势。”

这些论述,均表明孙子先机制敌的用兵原则与武术拳法的制胜原则的一致性。

后发制人也是巧妙运用乘机制敌用兵原则的方法。用抗倭名将俞大猷在《剑经》中的话说:“全书总诀,只是乘他旧力略过,新力未发,八字耳,至妙至妙。”他又说:“刚在他力前,柔承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

清代著名武术家苌乃周在其《苌氏武技书·行气论》中说:“盖彼势既发,已近我身尚未落点,我即趁此机会,发我之势。彼欲退不得,欲拦不及,再无不妙之理。”并称:“此捣虚之法,攻其无备也。”太极名家武汝清在其所著的《太极拳论》中说:“人劲己动,我早静待,着身便即打击,所谓打来劲。人劲已落空,将欲换劲,我随打击,此谓打回劲。”这就是后发制人在拳法技击过程中,避其实劲,击其虚弱的巧妙招法。握机乘敌则是双方在拳脚搏击、身体移动过程中总会闪现出这样那样空虚无力之处,这为技击者提供了在瞬息万变的过程中捕捉住这难得的瞬间的可贵时机。《六韬·军势》说:“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移。”《兵经百篇·速篇》说:“机事之来,急击勿疑。”《拳经拳法备要》在论述少林拳法中说:“敌人来时,纵然雄狠,而我须于软处或节缝处斗之,则彼之力无所用,而我得以伸其力矣。”

这些论述,都阐述掌握恰当发劲的火候与时机是巧劲制敌,避实击虚的重要用兵策略。

2.设机误敌

设机误敌就是根据对手的特点和对抗中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兵家诡道,捣其所虚、夺其所爱,陷敌于被动、使自己取得主动的重要原则。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外,他还提出“兵以诈立”、“顺祥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等,都是兵家诡道的运用,也是拳法避实击虚的重要原则。《吴越春秋》在越女论剑中曾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主张示形诱敌的战术策略。唐顺之《武编·拳》中的“所谓惊法者虚,所谓取法者实也。似惊而实取,似取而实惊,虚实之用,妙存乎人”。这里的‘惊’就是惊扰对方,以虚诱敌;‘取’则指强有力的打击。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论述三十二势中强调要运用“悬脚虚饵”“低惊高取”“闪惊巧取”“上惊下取”“佯输诈败”等诡道招法。陈鑫在《太极拳拳经谱》中强调说要运用“虚笼诈诱”“高擎低取”“上行下打”“声东击西”“佯输诈败,制胜权衡”等多种诡道用兵制敌手段。

这些论述都强调孙子“避实击虚”思想对拳法技术的影响。

三、孙子虚实用兵思想对拳法技理的理论提升

孙子虚实用兵思想堪称孙子用兵思想的精髓,对拳法技理的提高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孙子虚实用兵思想提升了拳法技理的哲理水平

中国武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除先秦时期有一些从兵学角度零散论述武术的理论外,其理论水平长期得不到重视和发展。我国近代武术理论研究学者唐豪曾说:“自汉至明,凡千七八百年,何以在这样长的一个时期中,绝无一部如戚继光那样有图有说,可供后人参考的拳法著述产出呢?大概,过去重文轻武的风气太浓厚,老粗们搏击之术,为风雅所耻言”,“而研究古拳法的材料,于是乎唯有戚氏的《拳经捷要篇》。”《武术传播引论》作者郭玉成说:“中国武术虽然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然而在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中国古代史籍中,却很难寻觅到武术资料。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了为数不多的、较有代表性的、与武术有关的典籍或武术论著,如明代的《纪效新书》《武编》《耕余剩技》《武备志》;清代的《手臂录》《拳经拳法备要》《内家拳法》《苌氏武技法》《太极拳谱》等,其中一些还是兵书。”由于理论水平的限制,中国武术发展长期处于技术水平发展盈缩的层面,严重影响了武术理论与技术水平的发展。直到明代期间,由于内忧外患日趋严重,首先是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的带兵作战的将领结合带兵的经验将兵法与武术实战应用相结合,编写出兵拳合一性质的理论著作。如抗倭名将唐顺之的《武编》、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抗倭名将俞大猷的《剑经》等。他们均把兵学理论运用到武术技理之中,其中孙子虚实用兵思想还成为拳法技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正如杨澄浦在《太极拳术十要》中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陈鑫在《太极拳经谱》中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其次,一些民间武术家也受到这些著述影响,不断总结拳法经验并著书立说,进一步拓展了武术理论其中也包括虚实用兵思想在拳法中的影响。

(二)孙子虚实用兵思想丰富了拳法技理的内涵

孙子兵法重在从双方各种力量因素和所处的态势的优劣角度论述其虚实的含义,这一点,已为拳法技理所吸收。随着虚实理论影响的不断扩大,虚实思想的内涵不断拓展到拳法中的阴阳、开合、奇正、内外、进退、攻防、呼吸、动静、刚柔等范畴之中。同时虚实思想中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变化无穷的思想也深刻影响了这些范畴的内涵,这就极大地丰富了武术拳法的技法和理论,而且也进一步丰富了拳法谋略的水平。

综上可见,虚实作为孙子军事思想中最为基本的一个概念,避实击虚作为孙子战争制胜行为的最一般原则,深刻地影响了我国传统武术理论。虚实用兵思想与武术理论的有机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传统武术拳法的文化底蕴。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郭福厚.太极拳秘诀评解[M].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江百龙,林鑫,余水清.明清武术古籍拳学论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4]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5]万怀玉,万贝伊.孙子兵法奥体竞技读本[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6]史美珩.古典兵略[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7]旷文楠.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8]王蔚百.中华武术文选[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9]黄朴民,赵海军.孙子兵法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2.

[10]姚家新.孙子兵法与竞技战术的理论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杨抱朴】

猜你喜欢

用兵拳法技击
第十四届全运会空手道资格赛(第一站)男子组手
——67公斤级拳法技术趋势分析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狗拳非遗难寻传
猜拳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对散打步法训练与拳法训练的另类审视
——基于对《拳经拳法备要》的解读
施琅用兵的特点
曹操地下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