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特征与高校班主任角色定位

2014-04-10勇,宋

关键词:贫困生班干部班级

郑 勇,宋 姣

(辽宁大学 学生工作处,辽宁 沈阳 110036)

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往往会烙有相应时代的印记。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已经成长起来的“90后”,成了高校学生的主体。面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90后”大学生,高校班主任应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规律性,以努力增强其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90后”大学生的特征

谈及当下大学生的特点,“90后”自然成为一个重要标签。这一代大学生,是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是受多元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一代,是父母等长辈呵护程度空前的一代。可以说,这一代大学生独具特点,个性鲜明[1]。事实上,“90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比之以往均有显著的不同。这使其形成了如下特征:

二是自主、独立意识强,同时伴以更强的逆反心理。“90后”大学生基本为独生子女,在一贯的家庭宠爱下,追求自我为中心,遇事往往以自我好恶论取舍,忽视和很少顾及别人,崇尚个性张扬和自由;在校园内的突出表现为,不喜欢“课本式灌输”,对老师的“谆谆教诲”“权威说辞”和“重复提示”大多不认可、不接受,常常以相反的方式做回应,执拗地按自我的理解和意愿去待人处事。

三是求新求异意识强,但意志力和韧性薄弱。“90后”大学生由于启蒙教育早,智力开发充分,大都思维敏捷、学习和接受能力强,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追求不同凡响。然而一旦遇到困难,又多表现出专注力不够、耐挫能力低、执著精神差,缺乏勇往直前的恒心和毅力。

四是成才愿望强烈,但又缺少清晰的目标。“90后”大学生处在无处不竞争的社会环境中,作为“独苗”家庭也寄予厚望,因而其总体上更争强好胜,希望成功成才、出人头地。但是往往由于不能正确地观察社会和看待自己,找不准真实的坐标点;或虽选定了目标,但由于不清晰、不坚定,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影响而动摇。这使其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

二、班主任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面对“90后”大学生的上述特征,高校班主任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是应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要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应使其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班主任应牢记高校的这一培养目标,真正关心大学生政治方面的成长和发展。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班主任首先要把自己武装起来、丰富起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使自己盛满“一桶水”,才能得心应手地给学生“一碗水”。为此,应多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多关心时事政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这方面的帮助。

二是应储备较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如前所述,“90后”大学生基本为独生子女,父母及长辈长期的宠爱和呵护,使其一直“要风得风,要雨来雨”,很少或从未遭遇挫折。高考前长时间的紧张学习和大学毕业后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使其一直处于焦虑和压力之中。这使其易产生心理问题,如失去优越感产生自卑、失落,自理能力差产生的焦虑,恋爱和人际交往不如意产生的困惑等。而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不但学习受影响,还易产生身体不适、情绪失衡,极端者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因而事关重大。班主任不同于辅导员,由于一般只负责一个班、接触学生多,因而更易于发现上述问题。要处理好、解决好发现的问题,就需要班主任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三是应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高校班主任一般由专业教师选聘而来,起初多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大学生教育管理是科学,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把握其中的规律并应用于实践中。因此,班主任应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座谈、交流等活动,以更多地掌握这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在工作中,赢得学生的共鸣和支持,把工作做得更好。

四是应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出色地做好教学工作。班主任一般会带自己教学的班级,如果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教学能力,不仅会为学生专业学习、能力提高提供实际帮助,而且还会因此使学生由衷佩服,大学生会因对班主任的“崇拜”而对其施加的教育听得进、记得牢,其教育收效也就更明显。

(2)种次号的取号著录,编目人员不需查工具书可以直接给号,而当种次号发生断号或者缺失,工作人员也很方便进行查询补录,种次号的取号著录,给编目工作人员带来便捷。

三、班主任应正确地进行角色定位

实践表明,班主任既应当大学生的良师,又应做大学生的益友,将良师与益友两个角色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让学生感到亲近,减少师生间的距离感,从而有利于做好工作。

从“良师”的角度来看,班主任应当做一名“好老师”。班主任应增强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岗敬业,公正处事,真诚待人,言行一致,从细节之处为学生做出表率,树立良好形象。工作中,班主任应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成长。

从“益友”的层面来讲,班主任还要恰当地扮演好“朋友”的角色。面对“90后”大学生,应转变传统的教育与管理方式,去除居高临下、“一言堂”,由衷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遇事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与学生打成一片,“快乐学生的快乐”,与学生心灵相通。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担任班主任,都应从做学生的“益友”出发,尽快融到学生中,与学生们真诚相处,对他们关心、鼓励,因势利导地开展工作,促进其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四、借助新媒体,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新媒体具有快速、便捷、多元等特点,高校班主任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与大学生进行线上的沟通与交流,以此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3]。由“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可以看出,若仍然是传统形式的开会、座谈等,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如果班主任与时俱进,在线上与大学生“群聊”,如以建立微信群、构建“QQ班级”、开通“班级博客”等方式创建班级的虚拟社区,让学生在其中畅所欲言,师生间“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分享生活与学习上的心得与体会,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班主任也就有工作上更多的针对性。班主任还可以利用“私聊”方式,让内向的学生有机会与老师交流;在“一对一”的环境中,班主任可以倾听到学生的心声,从而根据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恰当地开展工作。这里要强调的是,班主任在网络交流中,应注重语言的平实自然、诙谐幽默,这更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新媒体带来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式大学生管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这种氛围和环境下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4]。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在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应注重新方式与传统方式的相互结合,应注重因势利导,以保证新媒体教育形式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五、积极构建和谐融洽的班级文化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单位,是学习、生活的主要载体,应努力做好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一是应从班干部管理入手,形成班级工作的骨干力量。做好班干部的选用和培养工作。班干部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助手,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90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喜欢“对味儿”。因而,应选择那些思想品德好、同学关系好、乐于奉献的学生担任班干部。选用班干部时要公平、公正、公开,要“一视同仁”。这样选任的班干部在学生心中才会有说服力和号召力[5]。班干部不应一成不变,班主任应根据学生不同年级、阶段的成长变化,适时调整学生干部岗位,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担任班干部得到锻炼的机会。班主任还应注重对班干部多方面的培养,充分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班级活动中,都能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并真正做到努力为同学服务,为集体服务。通过对班干部的有效管理,带动全班学生,实现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二是班主任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相互沟通,增强团结。应结合学生特点,积极开展公益类、挑战类、喜闻乐见类等方面的活动,如辩论赛、趣味运动会、班级旅游、寝室文化节等。在活动中,班主任应善于观察、善于引导,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团队意识、强化奉献意识,提高组织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通过开展活动,在师生间营造一种奋进争先、轻松愉快、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从而为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成长环境。

六、弘扬人文精神,关注弱势学生

这方面工作的重点是关注贫困生。据2009年的统计,全国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特别困难学生人有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6]。做好这方面工作不仅有助于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互助意识、感恩意识等人文情怀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班主任要重视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配合辅导员通过“奖、贷、补、减、免”等方式,解除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比如,在相关政策上积极为贫困生争取资助,努力发掘社会力量为贫困生提供帮助;在校内勤工助学方面,给予贫困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补贴生活。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上的困扰。贫困生多来自经济落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较之发达地区的学生他们学习基础弱、精神压力大;再加上学生间相互攀比等不良风气,较之其他学生更易出现心理失衡、自卑和焦虑。班主任应及时了解贫困生的思想困惑,以诚相待,尊重、爱护他们,在心理上给予正确引导。同时,还应在班级中形成帮扶贫困的良好风气,让贫困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同学们的友谊,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健康成长。

七、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型走向大众化,加之其他因素影响,“90后”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表面上是出现在毕业前夕,实际上早就在“孕育”之中。所以,每个学生一入大学就应该尽早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班主任经常在班级中,和学生接触多,更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情况。所以,应利用自己对社会发展的更多认知和对就业趋势的更多判断,指导学生提早做好就业方面的思考与打算,并用其指导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在具体工作中,应注重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指导。低年级时,帮助学生尽量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计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设定人生方向。高年级时,学生面临离开校园和开始择业,班主任应在就业政策、求职方式、求职策略、应聘技巧以及就业心理方面给予相应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从而顺利就业。

结语

在迅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90后”大学生具有许多不同以往的特点。对此,高校班主任应牢记职责,强化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明确自身的角色和定位,以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做细、做好班级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为“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1]杨亚萍.“90后”高校班主任角色转变与素质必备[J].甘肃科技,2009(9):176-17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3]彭丽云.班级QQ群—高校班主任德育的新天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37-39.

[4]程子彪,蒲小梅.移动互联时代高校班主任工作创新开展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10):117-121.

[5]臧海芳.用心交流,用爱感悟--班级管理实践经验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3(36):80.

[6]杨晨光.23个省份启动生源地助学贷款[N].中国教育报,2010-08-13(1).

【责任编辑 赵 伟】

猜你喜欢

贫困生班干部班级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竞选班干部
不称心的新班级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班级被扣分后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