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保障体系建设

2014-04-10郑舒婷

关键词:博士学位博士生学位

郭 巍,郑舒婷

(辽宁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一、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近年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迅猛发展。2013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增列了53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至此,我国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增至401所,年招生人数达6.5万人。

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另一方面,规模的迅速扩张势必造成培养质量的下滑。目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引起国家乃至社会上越来越多群体的重视。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自2000年开始,组织开展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检工作,2011年,更是扩大了抽检范围,覆盖了所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部一级学科。每篇论文送请三位专家进行网上通讯评议,专家对每篇论文按照“合格”“不合格”两档进行评价。经统计,被专家认为“不合格”的论文共计174篇,占全部送评论文的6.9%。

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质量状况,暴露出博士学位论文几个薄弱环节[2]。

1.选题存在问题。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不仅要有前沿性,还要有实践性。部分博士在撰写学位论文前不能大量阅读文献资料,与导师缺乏沟通,致使选题不符合所属专业的要求,学术价值不高,丧失研究价值。

2.论文缺乏创新性,达不到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有的博士学位论文缺乏新意,简单重复他人的研究方法、研究论据,缺少一手资料,且时效性无法得到支持;有的博士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点,将不同领域的观点或论据简单组拼或嫁接,而不是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合理整合。

3.学科理论基础坚实宽广程度不够,专门知识系统深入不够,论文结构逻辑性差。很多在职博士在学期间,主要精力不能够用在学术研究上,本身又缺乏理论基础,撰写论文时,不能清晰深入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有些论文只是简单堆砌和罗列一些资料,分析问题不够深入,归纳问题不够全面,文章行文松散,过渡性不强,逻辑结构不够严谨,导致博士学位论文出现“硬伤”。

4.论文存在抄袭现象。有些博士撰写论文时,大量引用或借鉴他人的学术成果,拼凑论文现象层出不穷,或者利用翻译软件等工具,照搬国外论文,导致语句不通,错字较多,文字规范存在严重问题。近年来,随着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高校的普及使用,这种抄袭现象被屡屡曝光。

二、我国现阶段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中,学位论文是考察博士生的基础理论素养、分析问题能力、专业知识创新的重要指标。而且,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不仅仅反映了博士研究生本身的个人素质,也体现了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博士研究生规模扩大的背景下,现行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各方面的要求,产生了诸多内部问题[3]。

(5)挂网。网片长度为1800mm,网片宽度为1300mm,纵横向宽度均不小于20cm,用扎丝绑着牢固。

首先,生源结构不合理,导致招收的博士生生源质量不高。目前,非985高校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大部分为在职人员,全脱产学生所占比例逐年减小。部分在职人员不能及时补充并加深学术功底,缺乏所在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目的功利,缺乏真才实学,从而撰写论文时,过度依赖导师修改论文,依赖导师提供阅读资料,自身缺乏主动学习、自主创新意识,导致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达不到申请学位的标准。

其次,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不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是高质量学位论文的关键因素。目前,部分博士生导师因个人因素难以对博士生科研给予有效指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位论文的质量。有的博士生导师指导的学生较多,无法与每个学生经常沟通;有的博士生导师不注重科研能力的发展,科研成绩停滞不前[4]。

最后,博士学位论文管理、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当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论文质量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选题把关不严;中期检查制度还未真正落到实处,学位论文预答辩环节流于形式;论文内审环节人情味太浓,通过率太高;论文答辩“面子”因素现象普遍存在。

三、完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途径

通过对我国博士学位论文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并总结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原因,可以发现,要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与博士研究生培养体制相适应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结合目前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应该由指标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三大体系组成。

(一)建立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的指标体系

现阶段,各高校评价博士学位论文时,主要从选题与文献综述、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创新性、科研能力与学风、写作规范性等方面衡量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但是我国目前学科门类繁多,各学科之间差异较大,具体的衡量标准很难用一套指标体系来体现,因此,按学科建立多样化的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层次高校间的差异也导致了衡量质量的指标体系的差异性。因此,各高校或科研院所在制定质量保障的指标体系时,既要保证宏观的统一性,又要考虑本单位、本学科的特色和个性,做到既均衡又有所侧重,以确保衡量博士学位论文的准确性。

(二)建立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的管理体系

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管理体系应该包括招生、培养及答辩等多个环节[5]。

在招生方面,进一步深化招生体制改革,改变博士生生源结构。现阶段,一些在职人员将博士学历作为职业进步的敲门砖,他们学习目的功利,研究风气淡薄,学术功底薄弱,根本无法撰写出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因此,要想培育出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就要吸收更多优秀的脱产学生报考。目前,很多高校扩大了硕博连读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录取名额,鼓励本校优秀的生源继续在本校进行深造。研究生管理部门也根据本校及学科特点,不断调整脱产学生的招生数量,逐渐缩减在职人员的招生名额。

在培养方面,推进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目前,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不高,与预期课程设置不能够密切跟踪学科前沿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推进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先,要建立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监控机制,在课程设置上应科学合理,应该与硕士研究生拉开距离,内容上更要具有本学科的前沿性,教学方式上应防止满堂灌、填鸭式、抽象式的教学,防止博士生导师由于承担科研任务或者行政职务而导致精力和时间不能保证,影响课程教学;其次,加大联合培养的力度,充分利用各种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加大对博士生的联合培养工作,充分利用本校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提升博士生的教育质量,鼓励博士生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充分享受到国内外优秀高校的优质资源,使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全面提高,进而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在导师方面,强化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首先,深化博士生导师遴选和聘任上岗改革。以辽宁大学为例,2013年,研究生院出台了《辽宁大学关于对博士生导师进行年度考核的规定》,对博士生导师的科研任务进行了规定,特别指出,博士生导师所指导的博士论文要在上级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中全部成绩在合格以上。年度考核未达标的导师,下一年的招生名额将被调整乃至停招。这一举措的推行,在全校引起强烈反响,提高了导师的责任心和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加大导师的指导力度。导师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风格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甚至会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导师应帮助博士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避免走弯路,确保博士生能够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有所突破,实现创新。最后,大力推行导师组联合指导方式。导师与学生可以互选,学生有权聘请某个专家作为其导师组中的指导老师。尤其是有些导师行政职务多,公务繁忙,可能忽略对学生的指导,这种情况下,学生还可以向导师组的其他教师进行请教。导师组可直接参与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课题攻坚、论文评阅和答辩等关键环节。各方积极提出建议,容集体智慧于一体。

在撰写论文方面,确保各个环节完整、严谨。一是严把论文选题关。为了使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博士生应尽可能地参与导师的重大科研课题或项目。同时要积极发挥导师指导组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选题。二是严把论文开题关。学校应建立严格的学位论文开题制度,组织校内外专家对论文的写作目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选题的基本内容、基本结构、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等各个方面认真审查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三是严把论文中期考核关。通过严格的中期考核,对博士生的课程学习、学科综合能力、科研能力、论文撰写进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及时发现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博士生对阶段性成果进行及时总结。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博士生提出警告,限期改正乃至终止博士阶段的学习。四是严把论文预答辩关。为了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所有拟申请学位的博士生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通过实施预答辩,发现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和方案,帮助和督促博士生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进而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五是严把论文原创性检测关。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借助高校普遍使用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所有申请答辩人员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对抄袭和剽窃严重的,一律不安排答辩。六是严把论文答辩关。答辩环节是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中最后一个监控环节,为了使答辩环节不流于形式,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和要求,组成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按照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标准,实事求是地对是否通过答辩做出决议。

(三)建立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体系

首先,建立研究生管理部门对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机制,改革博士学位论文的外审制度。改变以往由博士生导师提供外审专家的状况,通过建立专家库的方式,加大研究生管理部门随机抽取校外相关学科专家进行“双盲”评审的权力。“双盲”评审,能够对论文的选题、理论基础、实践价值、创新点、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判断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论文的标准。

其次,建立研究生管理部门评选各级、各类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机制。通过评选省级、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督促各学位授予单位、各学科点进一步强化质量观念,督促博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创新活动,促进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再次,建立学位授予单位对博士研究生激励机制。以辽宁大学为例,2013年,辽宁大学制定了《辽宁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养计划》,设立专门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营造创新环境,实现优秀导师、优秀研究生与优质课题的结合,催生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该项措施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积极性,促进了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最后,充分发挥国家对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监督作用。国务院学位办对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作为加强博士生培养质量监督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在学位授予单位、导师和学生中进一步强化质量观念,促进学位授予单位重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博士学位论文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质量的高低代表了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高低。在未来的工作中,管理者应当根据博士生教育的特点,进一步规范博士生培养过程,努力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1]楼成礼,孟现志,林良夫,等.略论博士论文的独创性贡献[J].中国高教研究,2003(3):55-56.

[2]张奕飞,丁园,刘小伟,等.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现状与对策——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J].江西化工,2013(1):18-22.

[3]张云仙,吴学东,姜禾娇.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5-48.

[4]叶善文.高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与影响因子管理度的实证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0(2):120-123.

[5]李若英.提高博士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11-15.

【责任编辑 赵 颖】

猜你喜欢

博士学位博士生学位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