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多元网络互动与教育教学

2014-04-10刘常兴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个体师生教材

刘常兴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学生多元网络互动与教育教学

刘常兴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无处不在,这就为学生网络多元互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网络自我的互动以及学生与网络教材的互动构成了学生多元互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发挥好网络的积极作用,并努力将减少网络的消极作用。

网络;互动;教育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这为我们网络课程、网络资源库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当前,基于网络开发的网络课程呈现出功能全面化、操作简单化、信息多元化的趋势。就信息多元化而言,网络课程上的信息来源既有课程本身,更有课程平台上各种交互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学生自我、网络教材等。多元化的交互主体在丰富网络课程信息源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发挥了网络课程应有的作用。

1 学生多元网络互动的现实可行性

1.1 建构主义理论是网络互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依赖于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这里包含四层意思,即“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他们被称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中,情景应该有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强调学习环境和任务的真实性;协作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学习过程的全面配合;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意义构建是学习的目标,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之上形成对新事物的深刻认识,并形成个性化的认知结构。同时,建构主义强调原有知识经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出发点,新知识的获得即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处理和转换。网络互动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其发生的环境是真实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的流通是双向甚至多向的,这种流通以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真实交流为基本途径,实现多方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

1.2 快速发展的网络是网络互动学习的物质基础

网络的快速发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网络硬件技术的发展,一是网络应用软件平台的发展。就硬件方面来看,高速处理器、大容量存储设备、高性能输入输出设备的快速发展,为网络在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提供了硬件保障,应用软件开发者和使用者不再担心数据处理速度和存储容量,而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软件的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可移植性和执行效率。从软件方面来看,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应用,尤其是交互软件,被开发出来,甚至一夜之间红遍全国。同时,一些有针对性的、富含特色的教学软件或教学平台也被众多学校采用。可以说,学生网络交互的平台已经被搭建起来,如何整合这些平台,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聚合作用,如何将这些平台上的知识以有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1.3 无处不在的网络是网络互动学习的现实动力

3G方兴未艾,4G风起云涌,5G、6G、7G……指日可待;无论是在高空万里的飞机上,还是在地下数米的地铁里,网络互联已经不再遥远,空间和时间都不再是距离。显然,网络已经成为传播知识的重要平台。这就给当前的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知识的权威性遭到了挑战,教师知识的有限性同网络知识的无限性形成对比,学校教育的地域性优势在网络教育的冲击性下荡然无存。在此背景下,传统教育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将传统教育与网络交易结合起来,尤其是注重发挥教师在网络教育中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学生多元网络互动的构成

2.1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存在着师生互动不够,重知识、轻应用,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其中,师生互动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尤为值得关注。这既有班级人数多、教学任务紧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责任心等方面的问题。学生与教师课堂的互动既是知识的传输、信息的交流,更是情感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因此,解决课堂师生互动数量不足,提高互动的质量,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而网络的出现,尤其是web2.0的诞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互动平台出现,如各类即时通讯软件,博客、微博、网络空间等,这些互动平台在给我们提供交流便利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具体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上,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突破去理解。一是网络师生互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师生互动不在限制在教室里;二是网络师生互动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师生互动不再限制在课堂上或者各类第二课堂上,而是全天候24小时畅通;三是网络师生互动突破了情感上的樊篱,师生互动不再表现为学生拘束害羞般的提问和老师严肃刻板的回答,而多了一份人文情感的流露,如“呵呵”、“哈哈”、“886(拜拜喽)”、“7456(气死我了)”、“THX(Thanks)”等。与课堂教学互动相比,课下网络互动既有知识的互动,更有情感的交流。

2.2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生生互动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交互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这些理论的共同点就是把学生看做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容器,把学生看做是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里,而不是生活在隔离的真空之中的个体,这就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成为必然,而在交流中分享知识、获得知识、学用结合则成为学生知识积累的桥梁。网络互动相比学生在课堂上和课下面对面的互动,具有三大优势:一是知识的存留期比较长,知识多以文本、图片、声音、图像等媒介存在,不存在忘记、丢失问题;二是知识的传播性比较强,一人分享的内容可以立即为一个圈子的所有人所看到,并迅速突破这个圈子,传到更多的圈子,扩散开去;三是知识的更新比较快,圈子内共享的知识随着成员数量的增加和活跃度的提高而迅速更新。同时,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基本实现了上文中提到的“三个突破”。可见,基于网络的生生互动,已经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知识与情感的结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生网络互动的特点,既使生生互动处在教师的有效监控下,又使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联接起来,形成网络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传播正能量,传播新知识。

2.3 学生与网络自我的互动

从哲学的视野看,人有本我、自我和他我三个层次。简单来讲,本我是原始的我,没有掩盖,没有修饰,真性真情;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即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他我则是他人眼中的我,对个体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个体在网络交互活动中,因为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以及陌生、匿名等交互属性,个体的网络行为既可能是其本性的流露,也可能是其本性的伪装。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自则介于自我和他我之间。谢宝婷将“网络自我互动”定义为心灵的自我与在网络中塑造的客我之间的社会互动,反映了网络个体对自我网络角色的认知、反思过程。[1]这一定义突出强调了个体对自我网络价值的认知。在学生与网络自我的互动中,学生通过各种网络应用,记录自我的成长,感悟人生的体验,传播有价值的信息,这种记录、感悟和传播就体现了学生价值的选择,既是自我的展现,也是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他我”。如,学生通过微博展现了自己的“获奖证书”,这一行为既是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也是希望更多人在分享这一喜悦的同时认可自己。再如,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的录音功能将自己用普通话朗读的一篇文章记录下来,并反复听,甚至和他人一起听,以寻找其中是否存在发音不标准的字词,并加以纠正。这既是个体展现自我的行为,也是个体提升自我的途径。然而,网络既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虚拟的一面。正是这其中的虚拟,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体悟各种角色,正义的、邪恶的,软弱的、强大的。这形形色色的网络角色的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这些网络角色和真实个体的联接点就是个人的心里期望和身份认同,体现了个体的网络价值观。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在课堂内外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态外,还要多加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如微博、微信、空间、说说等,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以鼓励,给以肯定,也要给以劝诫和教育,从而实现课堂教育和网络教育的结合。

2.4 学生与网络教材的互动

广义的教材,是指所有能够帮助学习者增长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教学材料。这里的教材,既包括课本、练习册、故事书等实物,也包括经历、经验与教训。狭义的教材则只限于教科书。从这个分类来看,网络教材显然属于广义的教材。但从实践来看,我们更倾向于将网络教材限制在与学习者目前学习内容有关的网络资料上,如网络版的教科书、配套练习、课件、视频、教案等。这里的网络教材也仅从这一角度来讨论。从功能上说,学生与网络教材的互动,是弥补学生与教师和纸质教材互动的不足,尤其是发挥网络教材在学生预习、复习中的作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教材、网络”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材是学习内容的主要提供者,网络是联接三者的桥梁,同时也是教师的帮手,教材的补充。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与网络教材的互动,一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教材的重要性,从而发挥网络教材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对网络教材内容加以更新和补充,使网络教材内容与教学同步,与学生的兴趣点同步,与社会热点同步;第三,注重网络教材发布途径的多元化,除了在常用的网络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课程)等平台上发布外,还要在学生经常访问的QQ群、微博、微信、博客等平台上发布,使学生在快速得到这些网络教材的同时,熟知其中的内容。

3 学生多元网络互动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多元网络互动,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信息的有效传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网络空间和时间上的不确定性,网络游戏的高诱惑性,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等等,又使得学生在网络互动中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这也是教师在与学生网络互动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引导:一是注重网络互动主题的约束,即在规定时间内,将互动的内容约束在与授课主题有关的内容上,防治无边无际的“漫谈”;二是加强网络互动信息的监控,对于有违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言论,应提出批评,并立即消除影响,避免事态的扩大;三是加强自建平台的建设,力求在功能上尽量满足教学需求,在信息处理上实现全面监控,以摆脱校外交互平台不可控性带来的风险。

[1]谢宝婷.浅析网络互动内涵[J].社会,2002(7):40-42.

Student Multiply Interactions and School Teaching

LIU Changxing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Zhengzhou Henan 451450)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especially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makes network found anywhere, which provides the material bass for the network multiply interactions of students.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ents, students and network, as well as students and network teaching materials, form the principle part of student’s multiply intera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roperly take advantage of the network, well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it and decrease its negative effects.

Network;Interaction;Education and Teaching

G647

B

1672-2094(2014)04-0107-03

责任编辑:张隆辉

2014-06-16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2014-2015年院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014-NZYGH-014);2014年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4-2354)。

刘常兴(1981-),男,河南林州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个体师生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麻辣师生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