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中国现代政治伦理建构研究

2014-04-10胡旭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伦理政治制度

李 璐,胡旭阳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中国现代政治伦理建构研究

李 璐,胡旭阳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探讨中国政治伦理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中国政治伦理构建的一般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旨在促进现代中国政治伦理的构建进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代中国;政治伦理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国政治伦理的一般理论概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其内容而言,旨在形成使社会各阶层、政治团体、利益群体以及生态关系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形成一种自觉有序状态,就其本质而言,既对社会的外部生活秩序提出了严格的良序化政治要求,又对其内在精神秩序寄予了高度的和谐伦理思想,是现代社会较高的政治价值和理想追求,其实现离不开当代政治伦理的构建。

政治伦理,是政治领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亦即社会政治共同体在政治生活中的基本伦理规范及道德意义,中国政治不同于西方政治的法理特征,表现为一种伦理政治[2]。其实质是人类对其自身关切的政治权力正当性的反思,简言之,就是政治权力中的道德问题,或者政治权力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因为无论怎么说,政治的核心就是权力,权力的正当性与合法性问题作为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价值基准,直接关系到政治文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以及和谐社会能否得以实现。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政治伦理的关系

2.1 和谐社会与政治伦理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和谐社会旨在通过各种手段协调不同利益主体间的道德认同和行为选择,在满足人发展需求的同时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关系和精神氛围;政治伦理坚持以人为本、旨在促进社会与人的和谐共融、是一种以“善”为目标,追求着“善”的实现,促进各种社会关系协调有序发展,对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方法论的导向作用

2.2 政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与基础

政治和谐的价值目标与理论基础是政治伦理,其实质是对政治伦理与政治文明的诉求,对和谐社会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恩格斯曾经说过:“那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为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需要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以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范围内的力量[3],”这种巨大的力量便是政治权利。在社会财富私有化的过程中由于利益的差别和不平等必然引发人们对权欲的追求,严重的影响着人类的和谐生存。

通过构建以公平、正义、博爱等内容的政治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合政治协商与合作机制之力,抑制社会利益差别和不平等,最大限度地获得社会成员的认同和理解,构造合理公正的政治环境,以减少人的矛盾和斗争,从根本上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4]。

2.3 政治伦理是践行和谐社会的必要路径

社会和谐大致由人际利益和谐、制度和谐以及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伦理和谐三个层面构成,利益和谐是指社会资源的占有、利用、及最终分配都应该满足社会和谐的要求,使社会利益关系充满活力不乏竞争,同时保障社会贫困弱势群体享有较为宽裕的生活;制度和谐旨在建立合理公正的规范体系,使得社会成员的活动在制度的保障下得以有序进行;而伦理和谐,旨在促使政治行为主体自觉形成与践行的伦理规范与习惯[5]。

上述和谐关系中,利益和谐是重点,制度和谐是关键,政治伦理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人际利益和谐,还是制度政策和谐,其不和谐根源都集中产生于利益、权利、权力、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有关利益、权利、权力和资源分配的问题是现代政治的核心问题,而处理有关利益、权利、权力和资源分配的理念和态度问题却是政治伦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而,政治和谐是利益与制度和谐得以实现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政治伦理这一根本,社会的整体和谐才能最终得以实现[6]。

3 政治伦理建构的意义

3.1 有利于建设规范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制度不仅包括社会基本政治、经济等在内的“显性制度”,还包括对影响社会发展的“隐性制度”诸如:道德伦理、行为准则、社会风俗礼仪和惯例等。在阶级斗争的敌我矛盾转化为在社会生活中的需求利益冲突的当下,社会机制的作用显得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形下,“隐性制度”相较于政治、经济、法律、等非道德因素的“显性制度”,约束力明显更强,一方面,政治伦理规范极大的减轻了“显性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管理成本,使得生活琐碎事务、利益行为冲突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化解,另一方面,如果政治主体在制定“显性制度”时缺失了政治伦理规范的价值导向和约束,权力、资源和社会秩序的公平正义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得到保障,更不必说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了。

3.2 有利于建设先进的政党

反观当今社会,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7]”,莱努·尼布尔也认为“人行正义的本能使得民主成为可能,人行不义使得民主成为必需”,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凭借“权利”呈现出的贪污腐化、官商勾结、包二奶、走后门、拉关系等“官场现形记”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使得人们对政治权利的正当性产生了质疑。

政治权利的正当性,才使政治制度、秩序、组织形式能够得以维护,即政治权利的正当性是政治制度得以维护的根本价值理由。政治权利不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概念,而是由政党、政治制度、政治家以及历史传统为多重张力构成的一个具体的、多元多层面关于实践的综合问题,就权力和道德的关系而言,权利的合法性与正当性以何种比例出现,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发展的特殊要求、切实履行为最广大人民谋福利的责任与承诺,使得政权具有更强的正当性,对执政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4 构建中国现代政治伦理的具体措施

4.1 政治价值理念的构建

政治价值理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概括,是对政治主体价值构成、选择和判断的集中反映。“价值正当性”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历史的演化过程中综合政治、经济、文化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从一般社会价值观中提炼升华,再通过各种途径对社会群体产生影响,继而形成的一种公众意识形态,为人类生存秩序、社会正义、政治生活的本质及发展等各方面确立起的一种根本态度与根本准则,亦即人类政治的“非正式制度”或者说“软规则”。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因而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构建要以政治理念的确立为基础。

在全球一体会的当下,我们既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尽责,也要坚守社会主义民族政治及其稳定性,以社会主义多元共生、共赢互利、协商对话的价值原则遏制西方现代性的全球扩张,捍卫自己的政治立场和道德原则;其次努力加强执政党的政治伦理构建,确保执政党在道德与法律两种规范下的合法性地位,这便要求执政党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以期获得民心,在现实生活中,切实给人民带来幸福。

此外,应该以“马工程”为契机,构建熔中国传统政治伦理和现代西方政治伦理为一体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政治伦理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涵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生存之道,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我们逐渐面临着社会“现代转型”的挑战。因而构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显得尤为关键;最后,个人、群体以及类生存底线,决定了当代中国的政治伦理构建,要以实现个人美德、社会正义以及生态和谐为价值尺度。

4.2 政治伦理制度的构建

政治价值理念的“正当”存在是由政治制度伦理为保证实施的,在政治伦理构建中,制度往往比制度中的人拥有更高的政治伦理,一方面制度规定着制度中的人的活动范围、道德性质与可能性,另一方面,个体的行为约束不能仅仅依靠人的理性控制来实现,一个拥有权利的人,总会面临各种各样滥用职权的诱惑,而抵制这些诱惑,仅仅依靠道德谴责、教育、个人觉悟与控制力等理性因素是不全面的。

因此,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必须通过制度设计和安排,根据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制定合理的权力运行程序、严惩滥用职权者、奖励廉洁奉公者,以严明的制度规范、公开的实效考核、独立的监督体系,使得政治行为主体不敢贪、不能贪、不愿贪。

4.3 政治主体伦理的构建

无论是政治价值理念,还是政治制度伦理其行为主体都是人,其确立、构建与变更都由人完成,并为人所用,政治主体,是构成社会政治关系并进行社会政治活动的政治实体,一般分为广狭义之说,广义的政治主体指一切参与政治活动的人和集体,而狭义的政治主体主要指个体主体,即政治家。

政治家的伦理往往涉及对政治行为的选择,这意味着多人博弈、多种意图互动并最终影响到千百万人的结果,因而对政治家的政治伦理提出了更高的责任要求。因而要构建我国当代政治伦理首先要立足中国政治民主与文明,培养负责任的具有中国气质的政治家,当前我国政治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更多的表现为信仰不坚定、行为不负责、功利滔滔,私欲公行,这就要求政治家具备责任使命感、事业荣誉感、执着奋进等优良品质,在政治活动中始终做到兢业职守、不徇私情,把工作当成毕生事业来完成,以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为立身准则,视声誉为生命,重义轻利,抵制诱惑。

对人民大众而言,通过公民教育使公民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建立起公民意识从而具备公民素质,形成公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公民与传统意义上的臣民,一字之差,在政治伦理体系中的角色便决然不同,公民作为政治行为主体之一,在政治伦理构建的参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公民的政治权益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与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作用力一起作用于政治伦理构建,此外,公共生活与公民权利的冲突将会长期存在,如何协调利益冲突是政治伦理建构进程中亟须解答的问题。

[1]何怀宏.政治家的责任伦理[J].政治伦理笔谈,2005,(1).

[2]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

[3]王淑芹.政治伦理何以实现[J].哲学动态,2005,(10).

[4]商红日.现代政治生活与政治伦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2).

[5]李建群.李武装.政治伦理及其中国建构[J].理论探讨,2011,(5).

[6][英]约翰·埃默里克·爱德华·达尔伯格-阿克顿.自由与权利[M],译林出版社,2011.

[7]张忠元,杨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意义探讨[J].兰州大掌掌报(社会科学版),2008,(7).

[8]戴木才,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J].伦理学研究,2003,(11).

责任编辑:邓荣华

D62

A

1672-2094(2014)04-0001-03

2014-06-13

本项目由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点立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中国现代政治伦理构建”(项目编号:MKSCXY201309)的阶段性成果。

李 璐(1989-),女,重庆渝北人,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胡旭阳(1989-),男,陕西西安人,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管理与政治参与。

猜你喜欢

伦理政治制度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