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学鉴赏训练与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培训

2014-04-10温玉林马骋谢志强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学文本职业

温玉林,马骋,谢志强

(广东省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

论文学鉴赏训练与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培训

温玉林,马骋,谢志强

(广东省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

职业教育的基本矛盾是基础教育与能力培训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敏感。文学鉴赏在语文教学中是处理文本的基本能力,是语文教育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文学鉴赏的培养,培养他们的社会敏锐的观察力,从而对解说、网络编辑等职业也具备一些能力,从而拓宽就业渠道。

文学鉴赏;文本解读;职业敏感

从目前的就业数据来看,职业院校的就业情况要好过一些理论院校。但一些用人单位怀疑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认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短期内更能胜任工作,长期还是不如理论院校的学生。尤其是教育类的学生,已经有很成熟的师范院校在培养老师了,职业院校能否走出自己一条自己的路呢?

其实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式有怀疑的用人单位忽略了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漫长的过程和训练;第二他们忽略了任务的完成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组合。技能训练其实不只是简单的职业模仿,它可以通过能力组合训练实现职业能力全覆盖;第三,知识的习得,往往是建立在知识对学习者的意义。没有很迫切需要的知识很快就会被忘记。所以,对学生更重要的是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自学能力。我们以小学语文教育中文学鉴赏训练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类的学生其训练能力的组合我们分为三大块:教学基础能力,涉及到三字一画一话和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课件制作;语文教学基础能力,涉及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语文教学应用能力,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通过这种能力组合训练,学生基本胜任语文教学工作。这三大能力分为四个学期训练,第一学期主要是三字一话一画;第二学期主要是写作训练;第三学期是文学鉴赏训练;第四学期是课堂模拟训练。这样,我们的学生就有能力胜任语文教学,而且后劲更强。

那么,文学鉴赏训练该怎样进行的呢?

作为一种能力训练模式,它当然不同于简单的文学鉴赏作业。按照笔者这几年的经验,这种能力训练要注意几个方面:文学品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控制能力等方面。这样,根据我近五年学生培训的经验,应该采用以下的训练方式。

首先,学生文学鉴赏内容的选择。根据我们主要的教学目标,我们训练的是三个模块:诗歌、小说、散文。诗歌主要以古诗为主,这个直接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而且最近语文新课程也指定了学生背诵160篇优秀诗文。散文以名家名篇为主,其中有些也涉及到中小学教材内容。小说也以名家名篇为主,小说的训练涉及到深层结构的把握。

其次,训练的方式:文学鉴赏稿子需要学生事先准备。按照我校的安排,一般每个老师指导16至18个左右学生,一个学期36课时左右。每个学生每个模块可以准备一到两星期的时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自己搜集材料,写好稿子。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文学鉴赏训练以学生自己在黑板上讲演的方式进行训练,学生需要自己把稿子的思路写在黑板上。然后通过讲解的方式进行训练。这是一种教师角色模拟的训练方式。在这里训练的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板书能力,心理控制能力。经历了长期的这种教师角色模拟之后,学生对于适应教师的岗位就容易多了。在学生教师角色模拟的时候,其他同学则扮演学生配合试教的同学,同时还需对文学鉴赏的同学进行评价,这既让所有的同学参与到这个训练中来,也培养了这些同学的评价能力。

再次,老师的指导评价也很重要。老师应该做出适当的引导,指出学生文学鉴赏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这对指导老师的要求很高,没有能力的老师最好先做好准备。

最后是时间的安排,一般安排在第三个学期。因为在这时候,大多理论课程已经学过,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文学鉴赏的基础也为第四学期教学实训打下了一个基础。

文学鉴赏是语文教育学生的基本功,这是人所共知的。作为一种基础能力,它的训练使学生的教育后劲增强,弥补了职业教学基础知识课程相对较少的问题,拓宽了学生就业能力

那么文学鉴赏训练到底对语文教学有何切实的帮助?一般说来文学鉴赏活动要求读者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必要的专业知识,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并非每个读者都能做到。但是“没有文学鉴赏能力就不可能从事文学的教学,研究与批评活动。”[1](P6)这就需要对文学鉴赏能力进行深入的思考。一般说来文学鉴赏是根据文学欣赏为基础,对文学作品进行理性的认识和理论归纳。从小学语文课堂来看,这种能力使得文本解读比较顺利。因此,我们要对文本解读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什么是文本解读呢?所谓文本解读是“从文本符号辨识开始,通过文体把握,合理阐释文本,发现其优劣所在,批评其价值等差,达到较高的接受层次。”[2](P205)“文本解读的核心是‘意义提取’,它的前提是‘意义的可能性’。”[3](P59)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文本意义的生成要考虑五个方面:第一,作家主观创作意图;第二,社会群体的理解及影响;第三,读者独特的体验与理解;第四,作品中主观的情感评价;第五,作品在不同的时代所显现的客观意义。

其实这五个方面是很不一致的,有时会让读者大吃一惊。比如作者主观创作意图有时往往是不同的。比如题《西林寺壁》作者本来用意是“表达对佛家置身事外的赞美和作者对佛理的认同。”[4](P19)但从诗歌产生的客观意义却是“不跳出事物的圈子,是很难看清事物真相的。”[4](P19)再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对于鲁迅先生本人来说,“他之所以要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来’”[5](P48),但是自从它成书以后,对它的理解在不同的时代是很不同的。“50年代至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强调要对文学作品进行阶级分析,阿Q就被视为‘落后农民’(或‘农民’)的典型”[5](P48),80年代则强调阿Q造反的负面:“即使阿Q成了‘革命’政权的领导者,他将以自己为核心,重新组织起一个新的未庄封建等级结构’,辛亥革命的教训也被阐释为‘政治革命运动脱离思想革命运动’忽略了农民的精神改造。”[5](P48),近年来,人们从人类学角度,对阿Q精神作了新的分析,他们认为阿Q在面临着一切生存困境的环境下,逃到虚幻的“精神胜利”中,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选择只会让人成为环境的奴隶:“这样,为摆脱绝望的生存环境,而做的‘精神胜利’的选择,却使人坠入了更加绝望的深渊,于是,人的生存困境就是永远不能摆脱的。”[5](P49)。所以,在文本意义的解读中就要考虑“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统一。”[3](P9)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教师在面对学生不同的解读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充分利用语文这个多义性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但是叶要适度的把他们引导到主流价值观上来。

那么,文本解读有没有可以遵循的一些途径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般来说文本解读有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符号辨识的层次;第二个层次是文体把握的层次;第三个层次是阐释与批评的层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符号辨识这个层次最为重要,文体把握也要兼顾;而中学阶段文体把握和阐释批评显得更为重要。我校语文教育的学生主要是以小学语文教育为主,因此我们重点要讨论的是“符号辨识”。一般来说,在语言中词语有四种功能:“即它是一个语音符号,表示一种声音状态;它是一种概念符号,表示一种抽象意义;它是一种表象符号,可以激发联想呈现事物的形象;它还是一个表情符号,在呈现形象之时引发主体相应的情感反应。”[2](P205)文字符号的这四个方面对小学很重要,我们看到,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中充分地考虑了这些方面。从语音角度,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往往通过押韵等方式追求朗朗上口;从语义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材往往也开始注意到语境意义和文字意义;从形象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材追求直观;从情感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材往往是通过美丽的境界传达出主流价值观。

文体把握对小学语文教学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记叙散文、说明文、古诗、童话、寓言、故事、抒情性散文等文体。不同的文体,其结构很不相同。根据托多洛夫的理论理清文本的结构理论,文本分为三种结构类型:“第一种是逻辑顺序……第二种是时间顺序……第三种是空间顺序”[6](P428)逻辑顺序中又有三种因果关系:顺事因果关系、心理因果关系、哲理因果关系。这三种顺序前两种是叙述性文体的顺序,最后一种是诗歌等作品的顺序。理清了文本的逻辑顺序往深处思考,文本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就显现出来了。因此,不同的文体其解读方式以及老师的教学方式很不一样的。

对于记叙散文、寓言、童话这一类记叙性很强的文体进行解读,我们需要一些基础性的叙事学的知识。记叙性文章都有一个前因后果。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往往是事情发展的结构。基本上是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深层结构则需要理清文章的深层关系。假如对结构主义有了解,教学起来就很轻松。具体的操作则可以借助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但格雷马斯的学问太复杂,我们可以把文本中的结构性因素找出来,作关系方面的处理。就能对文本意义做出较简单而有效的发掘。例如《东郭先生和狼》,可以对东郭先生、狼、老农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东郭先生救狼,狼想吃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找老农求救,狼找东郭先生评理;老农用计打死狼,老农教育东郭先生。从这些关系中就可以分析出该文的文本意义:对于凶狠的东西的仁慈,是对自己的残忍。

从叙事文体来看,相应的教学结构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深读课文——复习巩固”。

从抒情性的文学情况来看,文学理论的基础对于深入解析课文作用也是非常大的。窦桂梅女士的主题教学就受到中国古代文论的启发,她告诉我们她的主题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超越教材,超越课堂,“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7](P38)她以周汝昌先生的话为例,“我们常说意境。‘意’就是要表达的情感与精神;‘境’是描绘的景物或生活画面……学生由语言想象到境并不难,但要让学生由‘境’生‘意’却有难度,所以抓住这个‘意’就会迎刃而解。”[7](P38)而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她也的确能抓住课文最关键的地方,撒得开,收得拢。既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也能抓住关键的要点,突出课文的重点。

当然,文学鉴赏还涉及到语文教育的其他方面,如艺术表现手法等,这就不再细说。

文学鉴赏对于非教育就业的学生是否有帮助呢?

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基础教育与能力培训之间的矛盾。有些专家认为,应该搞订单式教学,把职业教育办成职业培训班,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有些专家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一种为企业主服务,而放弃学生利益的做法。它使得学生的知识面非常单一,一旦学生跳槽,他们几年所学的东西就毫无用处,成为了这种教育方式的牺牲品,所以要强调基础,强调学生重新获得技能的知识的培养,而目前日本的职业教育强调学时的60%用于基础教育。

的确,从目前的一些统计数据来看,职业教育学生就业后的巩固率很低,大概是20%左右。另一方面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产业升级得很快。有些工作岗位今天存在,过一阵子就不存在了。可以说传统的那种把职业教育办成职业培训班的方式已经不符合我们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了。也不符合中国职业教育的国情。因为西方的职业大都是企业在办,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大都属于政府在办。政府办这个教育有它自己优点和缺点,它的职业针对性没有企业办学那么强,但是却可以在整个社会人才需要的层面统筹解决一些问题,从而避免市场的盲目行为。

那么该如何来考虑职业教育目前的困境呢?我想把这个问题分成几个层面来看:第一,职业教育的确需要考虑职业能力,主要涉及职业技能,职业规范。也就是从规范化了职业行为中吸收职业教育的一些依据,例如,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职业操作流程的习得,职业规则的熟悉等等;第二、职业敏感的获取。我们的职业教育往往忽略了一些东西,那就是一些看来不太像职业的东西,后来会成为一种职业,也许学生的未来就取决于这种东西。比如,电子游戏,这是一种用来玩的东西,但是却催生了电子游戏解说等新的职业。但对于这种职业永远不可能专门开一个专业来招生,因为职业教育是建立在比较成熟的,需求比较大的职业基础上。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职业敏感,让他们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有获取机会的能力。让他们有应对夕阳职业的能力。

我们的文学鉴赏对语文教育学生非教育就业的职业能力的培训就需要从这两个角度思考。这就需要对语文教育相关的就业群进行思考。从我校语文教育就业目标主要以小学语文教师为主要目标,但是考虑到现在职业变更频繁。各教育局每年招收老师的需求也不断的变化,所以又需要做出拓展。需要考虑相关的职业,从事企业的工作有文员、文字编辑、企业行政、销售、接待等工作;从事教育方面也可以向幼儿教育方向靠。文学鉴赏训练在这方面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从前者来看,文学鉴赏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书写能力、对社会的认识评价能力,这些能力结合学生适当的岗前培训,是可以胜任的,尤其是在当前企业急需用人时期,他们是愿意培训员工的。这从以前实习同学反馈回来的信息中可以得到证实。对后者而言,文学鉴赏,尤其小说鉴赏,可以锻炼学生讲故事等能力,以及教师口语等能力,只要在实习期间实习一段时间,成为幼教老师也是可能的,这在以前也是有先例的。

此外,从职业敏感的角度来看,文学鉴赏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因为文学往往是时代最敏锐的反映,通过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鉴赏。这种观察力有助于学生把握新的机遇,从而把握住社会发展提供的新就业机会。

当然,如果学生需要更进一步发展,文学鉴赏对他们的帮助还更大。作为语文教育的学生其发展有两种可能:一是就业以后从事教师职业。如果要评职称的话,需要撰写职称论文,而文学鉴赏文章在当代中小学来说,也能算是成果。另一种可能是学生在毕业两年以后,考文学类的研究生。大多文学类研究生考试都需要文学鉴赏能力的考核,经历过文学鉴赏的训练在这一项考试中是有优势的。所以,通过文学鉴赏的训练,既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发展能力,这就是现代职业教育。

[1]柳和勇.文学批评[C].//文学概论.刘甫田,徐景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董学文,张永刚.文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顾祖钊.论艺术至境观[C].//诗魂的追寻.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On Literary Appreciation Training and the Employment Ability Training of the Language Students in Education Department

WEN Yulin,MA Pin,XIE Zhiqiang
(Guangdong Province Luoding Poly-tech College; Luoding Guangdong 527200)

er : The basic problem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basic education and apply education. The solution of this problem is training both profession standard and occupation sensitive. The literary appreciation training is the ability of text processing in Chinese education, which is an ability the students must have. On the other hand, training literary appreciation will train students’social observation. It will help students obtain some professional ability,to broaden the channel of employment.

Literary Appreciation;Occupation Standard;Occupation Sensitive

G427

B

1672-2094(2014)04-0146-04

责任编辑:周哲良

2014-05-21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编号:KY2012025)

温玉林(1973-),男,江西宁都人,文学硕士,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马 骋(1981-),女,湖南邵阳人,文学硕士,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讲师。

猜你喜欢

文学文本职业
我们需要文学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