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民务实:川陕苏区根据地治理的重要特点

2014-04-10毕瑛涛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苏维埃政府鸦片苏区

毕瑛涛

(中共达州市委党校,四川 达州635000)

积极而主动、妥善而有效地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功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执政时期,高度关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力求真正与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肉联系;高度警惕党自身脱离群众危险的出现,一直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

川陕革命根据地尽管仅存在两年多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执政、治理方面,也没有丝毫忽略这一方面的问题,且在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颇有建树。这对根据地的发展巩固,对不断赢得军事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民务实,就是川陕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根据地治理的重要特点,也是成功处理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群关系极为宝贵的历史经验。

总结起来,川陕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为民务实方面的业绩,主要体现在“四大举措”。

一、大力兴办各级各类各层次学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群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在进行阶级斗争许可的范围内,开始施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首先应在青年劳动群众中施行,并保障青年劳动群众的一切权利……”[1]不仅如此,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川陕省第二次全省党员代表大会都对开办各级各类学校作出了规定和强调。

川陕苏区的学校教育大至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实行普及,如列宁学校;一种是旨在培养各种革命干部的学校,如党校、苏维埃学校、红军大学、彭杨军事学校等。

列宁学校。有初、高、中级之分。初高级班属初级小学。中级班相当于中学。列宁小学一般都是在当地获得解放、建党建政以后即行开办的。学校规模大小不一,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主要招收6—14岁的男女儿童,对贫雇农和中农的子女实行免费教育,并供给纸张、课本和笔墨。教员一般是聘请本地任过教员的私塾先生,其待遇是:区、乡办的列宁学校,分别由区、乡苏维埃政府发薪;村苏维埃办的列宁学校,教师由村苏维埃供给吃穿和请代耕队帮助耕田种地。模范教师,苏维埃政府还要发给一定的奖金。列宁学校主要设置政治、国语、算术、音乐、美术、体育、常识、劳动、文艺等9门课程。

党校。中共川陕省委党校于1933年7月于通江县城考棚创办,直属省委领导,校长陈开。主要任务是培养县委和区委干部,每期学员有300余人,男女各半。成份多是农民和乡村支部委员。设有培养县委和区委工作干部的高级训练班、训练支部工作的中级训练班、组织干事训练班等,还有培养一般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初级短期训练班。学习内容分班而定,一般都开设有马列主义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方针政策、军事和有关业务知识技能等课程。还根据学员的文化水平开展识字教学。省委的一些负责同志也经常到党校讲课。党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听报告,根据报告内容联系实际开展讨论。党校学员都得参加军训。党校的学习期限一般为3个月,毕业后安排适当的工作。

彭杨学校。由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办,是一所培养训练团以下军事干部的学校,以著名的革命家彭湃、杨殷的名字命名。学习内容有军事、政治两个方面,教材是手抄本。教学内容一是党的政策与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二是军事能力训练。

童子团学校。宣汉县明月六村苏维埃主席陈宝山创办,重点培养红军的后备队伍。开设语文、歌唱两门课。根据儿童初识字的特点,贯彻由简单复杂的原则。先教一、二、三等数目字和人名、地名、工人、农民、苏维埃政府等简单的字便于看路条、抓坏人,教他们唱《当红军》、《共产党领导真正确》、《送郎当红军》,跳《八月桂花遍地开》舞等。

除上述学校外,在川陕苏区的宣汉县一带,还分门别类地设有“识字岗、背包课堂、院坝课堂、山涧课堂”,还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方式发展教育事业。如“沙滩识字、火坑教学”等等。在川陕省一级,还设有红军大学、妇女学校等。

显然,上述学校设置科学、分类清楚;层次分明、覆盖面广,涉及到了苏区的方方面面。各类学校的创办与工作开展,极大地提升了川陕苏区各级各类干部及党员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军事素质及其他素质。文化素质的提升,不仅为苏区人民带来了实际利益,也极大地促进了根据地人民政治素质、军事素质的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大幅度地提高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普及宣传卫生知识。由省委宣传部编辑出版了《一般的卫生常识》丛书,介绍了18种增强健康的方法;省苏维埃政府编辑出版了《卫生常识》,重点介绍说明当时的流行病、烂脚病、痢疾、皮寒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的方法。[2]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曾中生,在《干部必读》上发表韵文,宣传战地卫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也写了《简略卫生知识》,提出了八项必须注意的卫生工作。红军各连队的卫生员不定期地给战士们上卫生课。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推动了川陕苏区社会文明健康的进步。

创办红四军方面总医院。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是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直属机关,负有双重任务,既要领导医疗卫生工作,又要兼管军政事务,是一个医、政、军三者合一的机构。除了完成好上述两大主要任务以外,1933年夏,总医院为了满足部队和根据地对医务人员的需要,在医护人员训练班的基础上,创办了红色卫生学校,即护士学校。首期便培训了部队和政府选送的300多名男女青年。此外,卫生学校还举办医务人才培训班,每学期3个月,定额40名,定期在苏区公开招收雇农,贫农,中农,社会关系清白,没有反动嫌疑、身体健康、没有不良嗜好、能识字、有学习精神者进校学习。学校分中医班和西医班分班教学,既重视理论教授,也重视实际操作,还辅之以解剖学实践。

创办川陕省工农总医院。该院于1933年8月成立,系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内务部直接领导和组建的为党政机关团体职工和人民群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全院由中医中药人员组成,是一所纯中医性质的医院。有医生13人,药房工作人员5人,病床1000余张。[3]269后又在红江县瓦石辅、河坝场鹦哥嘴,巴中清江渡、观音岩、镇龙观等地设立6个分医院。各县苏维埃政府也设有工农分医院。

初创苏区医疗卫生网络。川陕苏区政府在各区、乡大场的各经济公社内开设工农药房或药铺,聘请医生为干部、群众和红军治病。川陕省经济建设委员会机关报《经济建设》专门刊登广告,广泛“招聘医生为增进苏区的卫生事业,改善群众生活”。要求各地忠心革命愿为工农服务且“技术高明的,给予特别优特”。[4]191各地医生在川陕苏区政策的感召下,纷纷应聘。据不完全统计,川陕省苏区政府创办了红军总医院1个,分医院5个,军医院5个,师医院15个,团医务所44个。工农总医院1个,分医院6个,县工农分医院23个,工农药站或药铺160多个,组成了整个川陕苏区的医疗卫生网络。

成立“中医学术研究会”。川陕苏区政府不但重视实际的卫生预防、医疗救治,还重视医学理论的提升与锤炼。针对当时流行病,特别是痢疾的大肆蔓延,成立“中医学术研究会”,每月进行一次学术讨论会,着重研究讨论流行病的相关问题,以确定先进的医疗方案,不断提升医生的业务能力和治疗效果,为消灭流行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根据地的两年中,共治愈伤病患者达两万多人,保障了根据地人民群众和红军将士的身体健康。

三、大张旗鼓地开展有益人民健康的戒烟社会改造运动

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追忆:“鸦片烟毒是川北人民的一大祸患”;“种鸦片的多,,吸鸦片的多,迷信鸦片的多”;“敬神敬烟,也把鸦片当供品,庙里的菩萨,土地老爷,嘴上尽抹的烟膏子。人们说话:川北连老鼠都想抽大烟”。[4]260张国焘回忆:“红军入川的第一站是通江的两河口”,“这个小市镇中只有二十多户店铺,商人大多已走避,只剩下几个鸦片瘾君子”,“他们满面烟容,瘦得不成人形”。[4]25“中国西部地区多产鸦片,通江更是鸦片集中地”,“全县较肥美的土地都种鸦片,农民对于鸦片的种植不惜投资出力,种粮食的却只愿听天由命”,“人民多半是烟鬼,据不甚精确的统计,成年男子百分之九十以上吸食鸦片,壮丁几乎找不出没有烟瘾的。连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也有不少染上这种嗜好,成年妇女吸烟者约占百分之七十。这个事实使我们无限忧虑”。[4]125红军入川后,随着川陕省苏区政府的建立,赓即开展了有益人民健康的戒烟社会改造运动,主要有以下举措:

制定戒烟政策,成立戒烟机构。在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专门讨论了戒烟事项。紧接着,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内成立了戒烟局,下设登记处、制度处、休养处。各县随后亦成立了戒烟局,并发布各项政策法令,开展戒烟。与此同时,川陕苏区政府宣布废除烟捐烟税,严厉禁止售卖和贩运,规定凡私自出售贩运鸦片的,轻者罚税款,重者没收并交革命法庭制裁。

发布各项公告,强行禁止种植鸦片。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关于土地改革的布告中规定:“赤区奖励种有益身体之谷类,一律禁止种鸦片烟。吸烟者得分期禁烟(另有条例),唯年老体衰不能禁戒者,得于县区苏维埃许可之下种少数鸦片,但每年不得超过十背谷的烟田,超过一定时期后则完全禁种。”[3]276对于种烟的地方与人,由苏维埃专门规定之,其余一律禁种。

采取强制措施,禁绝吸食。苏区政府明确规定,壮年男子必须戒绝。50岁以上的男女或有病者可以缓戒。参加红军和参加各级政权组织以及民众团体的男女,必须以身作则,彻底戒烟。具体办法一是关闭烟馆。在苏区各地,只保留苏维埃政府为了戒烟而必须设立的“工农烟馆”,同时对烟馆“每月照三等收税。头等2元,二等1元,三等5角”。二是制造戒烟药,帮助群众戒烟。川陕省戒烟局特请中医师,用红花、芥子、茯苓等中药加上少量鸦片制成戒烟丸,下发给各个戒烟者,用按日递减含烟量的办法,将戒烟和治病结合起来。这种戒烟丸功效良好,被称为“神丸子”。三是特设休养所,隔离吸烟者。凡是吸烟者,都由各级苏维埃政府介绍,到戒烟局特设的休养所隔离起来,进行戒烟。[5]

开展多种形式戒烟,干部率先垂范。戒烟运动以红军部队为重点,以期通过戒烟一方面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可以补充合格的兵源。具体做法是:在驻地周围画漫画,贴标语,大力宣传戒烟;组织班、排长和党员骨干对新兵包干负责,个个谈心,耐心帮助;让已戒烟成功的同志现身说法,谈体会,教方法,尽量做好伙食,让大家吃饱吃好;开展文娱活动;办好家庭招待站,热情接待临时来队的新兵家属们,请他们去说服自己的亲人戒烟。戒烟成功后,新兵体质逐渐好转,部队的战斗力大为增强,苏区的社会文明环境也大大改善,对革除旧社会制度下的各种社会恶习,挖掉人民病多体弱的病根,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大胆使用和引入各类优秀、实用性人才

川陕苏区各级党委、政府爱才惜才心切,在政治上关心、经济上关怀,十分注重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专长和业务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政治上唯才是举,对苏区自己培养的人才与从各地招聘的人才一视同仁,量才录用。为此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优待专门人才暂行条例》,规定:“在苏维埃政府服务之专门家,忠实工作三年以上者,得以享有公民权或减免其本身犯罪之刑罚”,“赤区内地主至富农有专门权能愿意苏维埃政权下忠实服务者,同样享受本条例之优待;过去虽参加反革命行动,有贫苦工农担保其悔过者,得减轻其刑罚”。[6]民间老中医杨成元,悬壶济世,医术高超,妙手回春,业绩突出,参加红军后,工作积极认真,先后被提拔为中医院的医务主任、副院长。何阳州系川军兵工厂的技师,经过改造后得到重用,被委任为红四方面军总兵工厂总技师兼子弹厂的厂长。面对苏区的“肃反”扩大化和“AB团”清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西北军区政治部联合发出布告:“对于医生、军人、技师、熟练工人、科学家、文学家等专门人才,知识分子和学生,不但不杀害,如果这些人才愿意忠诚在苏维埃政权下服务,政府予以特别优待”。[6]

不仅如此,在经济待遇上的优厚,也是显而易见的。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优待专门人才暂行条例》中规定:就个人待遇而言,“各种专门人材在苏区服务之薪金,不受苏维埃薪金条例之限制,每月薪额由60串至2000串,有特别技能其薪资超过2000串者临时规定之”;“凡有关学术上的著述,由国家出版审查委员会审查后交国家印刷所付印,并斟酌其价值予著述人以相当报酬”;“关于学术上之新发明,经苏维埃文化机关审查后,从优给以奖励”。对于家属子女而言,“专门人材之家属来苏区居住者,苏维埃政府当予以生活上的一切之优待”;“各种在苏区服务之专门人材,其子女得入苏维埃学校肄业,并享受免费优待”。对人才遭遇特殊情况,规定指出:“在苏区服务之专门家,忠实工作五年以上,因年老或患病请求解职者,苏维埃政府每年予以退休金”;“各种专门人材在苏维埃政权下服务有相当劳绩者其残废或死亡,苏维埃政府予以抚恤金;其金额与年限,由苏维埃政府酌定”。[3]71这些规定和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种人才奋发工作的积极性。

此外,还帮助、协助各种人才解决婚姻和住房问题。在川陕苏区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帮助下,60多个被改造过来的专门人才中,有40多人结婚成家,并解决了住房。部分从社会招聘和改造过来的专业人才中,有少数吸食鸦片,作为特殊待遇也给予满足,体现了一种人性化关心。

川陕苏区时期的党群关系是十分正常和健康的,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四大举措”的实践,为川陕苏区的发展与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四川大学,等.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下[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13-16.

[2]中国共产党川陕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的斗争纲领[J].近代史资料,1958(3):74-79.

[3]中共达县地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中共南江县委党史研究室.川陕革命根据地南江斗争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5]毕瑛涛.川陕苏区禁烟运动的实践及历史特点[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6):13-17.

[6]毕英涛.川陕苏区人才建设的历史特点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3):7-10.

猜你喜欢

苏维埃政府鸦片苏区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从抑制到相对宽松:苏维埃政府对富农政策的转变
苏区人家
苏区创业致富人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