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2014-04-10张俊,郭薇,蒋丽
张 俊,郭 薇,蒋 丽
(成都医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四川 成都610500)
国家“05新方案”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以培养责任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导向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呈现三大特点:教学活动的研究取向、互动取向和实践取向,而实践教学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其难点。学界从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就实践教学的意义与内涵、目标与模式、基地与机制、评价与对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大批研究成果。本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对其成绩与不足作一评述,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总态势——研究面逐步拓展,质量稳步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通过知网数据库以1990-2012为时间段,将“两课”与“实践教学”并列检索到相关记录214条,至2002年方有理论成果面世;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教学”并列检索到相关记录2155条,且至2004年方有理论成果面世。本研究之所以分别以“两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是因为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正式将“98方案”中的“两课”统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学界从2004年起,更多地采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提法,文献检索须从两方面同时进行,方能全面反映这一时期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从文献检索看,实践教学研究呈三大特点:一是研究量稳步上升并逐步趋热,文献检索显示,从2002-2012年每年的研究成果数逐年递增并从2008年全面升温;二是研究面较广,既有对不同层次大学开展研究的,也有对各门课程进行研究的,既有教学一线教师开展研究的,也有管理者或学界开展研究的,既有从总体上开展研究的,也有从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开展研究的;三是研究内容更深入、质量愈来愈高,有些还是国家社科基金或教育部研究课题,研究从一般性论述,深入到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教学考评等,有学者还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对实践教学形式有不同喜好。[1]研究中还有一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为何上世纪80、90年代至2002年以前没有理论成果面世,至2004年后研究成果却快速上升?据查证,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为引导青年学生关注社会,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共青团中央率先倡导在大中学生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尽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但这一理念并未全面引入教学环节,直至1998年出台的高校“两课”课程建设新方案指出:“要加强‘两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研究”,学界才开始从教学的视角探讨“两课”实践教学的思路和做法,由于实践上升为理论需要一个转化过程,直至2002年才有理论成果面世并逐年升温,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也说明16号文件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强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学界的敏锐性。可以预见,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领域将会涌现出大量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
二、是什么——关于实践教学内涵的探讨
准确把握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也是全面指导和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的理论支撑,并对厘清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的关系,推进实践教学的深化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在研究此问题时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实践的本质就是实践主体的亲身参与,凡是学生作为主体积极主动、亲身参与的教学活动,皆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2]如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从内容上讲必须和所讲授的理论有内在联系,是理论教学的深化或拓展;从目标上讲是培养全体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从形式上讲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或者是师生的教学互动。[3]第二种观点将实践教学定位于社会实践活动。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4]也有学者认为“两课”实践教学区别于课堂理论教学,它是利用社会实践空间组织的教学活动,主要采取实地参观、社会调研、社会考察、社区共建等形式开展教学。[5]第三种观点认为:“实践教学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6]狭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广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它既可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更多的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外”。[7]
由上可见,学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的界定内涵不清,使实践教学的研究“缺乏学术规范和学术标准,研究内容偏离研究主题,对实践的指导缺乏说服力”。[8]第一种观点对概念的界定存在泛化倾向,将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听报告等纳入实践教学范畴,挤占甚至取代了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易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第二种观点对概念的界定过窄,将一些本属于实践教学的校园实践活动排斥于外,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全面开展。本文认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应以获取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为主要标志,凡是获取间接经验的教学活动即为理论教学,凡是获取直接经验的即为实践教学,这种界定不仅避免了概念外延的交叉,也符合国家提倡的实践教学的初衷。
三、为何研究——关于实践教学地位与作用的探讨
对实践教学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待实践教学的态度,还关系到怎样确定实践教学的目标,进而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关于实践教学的地位,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如“把实践活动看作是‘两课’课堂教学的载体和理论教学内容的延伸”,[9]“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和手段”,[10]另一种观点认为,实践教学是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的地位,如“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从课程本质上看,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是两类不同的课程,前者不是后者的简单补充或延伸”。[11]有的学者还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作了论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基础,如果敷衍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就会失去根本;实践教学是深化,如果轻视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势必流于空谈。只有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和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12]可见后一种观点更深刻,有利于实践教学的专门化、规范化。
关于实践教学的作用,学界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3]因此呼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共同育人。一是从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看重要性,认为实践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社会和生活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4]二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内在需要看紧迫性,认为“只有深入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体会到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变的依据又是什么,才能在感性上把握‘两课’的理论内容的精髓所在”。[15]三是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背景看现实性,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在互联网上,不同的政治文化观、道德观、价值观都有充分的表现。这些新的变化对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校只有直面各种社会信息,善于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其道德是非判断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16]
本文认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应有主辅之分。同时,关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与学生工作部门开展的社会实践的关系等还需作深入探讨。
四、研究什么——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学形式理应有其完整的教学体系,在研究中应坚持系统论的观点,不仅从各个具体层面探讨实践教学,更应从整体探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做到高屋建瓴,进而有效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是“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体系、资源体系、方法体系、过程体系、考核体系在内的实践教学工作和活动的总称”。[17]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体系应由五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18]本文认为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保障和教学评估等,其中教学目标是核心,教学原则基础,教学模式是依托,教学保障是支撑,教学评估是动力。
就教学目标而言,有学者提出四大目标较具代表性,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成才目标,教育目标。[19]就教学原则而言,有学者提出系统性、综合性、开放性原则。[20]就教学模式而言,有的根据教学场地的不同分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种实践教学模式,[21]有的提出“以课程专题调研为主线,以引导式、参与式和研究式教学为特点,以学生团队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以过程教育为重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22]就教学保障而言,有学者提出“实践教学保障即为实践教学良性运行所提供、创设的精神氛围、基本制度与物质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舆论保障、领导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和实践场所保障等”。[23]就教学评估而言,考评制度往往是教学各环节的指挥捧,考什么和怎么考决定了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有学者从评价对象探讨评价体系的建构,主张从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三方面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24]有学者提出评价机制要有“评价的主体或机构,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的奖惩办法。从制度化的层面讲其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实践内容的选择,实践计划的设计,实践实施过程,实践总结,参加实践同学的书面作业,以及社会影响等”。[25]
本文综合检索文献和实践认为,实践教学的目标应是:深化理论知识、认清国史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运用能力;教学原则应是:现实针对性、全员参与性、自主创新性、学用结合性和校社互动性等五大原则;教学模式应是:模拟式、竞赛式、调研式、参观考察式、勤工助学式和义务服务式等;教学保障为: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基地保障和制度保障等;教学评价应体现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考评应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团队意识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等。目前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还有待规范化和深入探讨,如实践教学体系应由那些要素构成?各要素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等。
五、怎么办——关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只有全面弄清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方能做到对症下药,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操作的实效性。目前在许多高校“学工队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处于各自为阵、分兵作战的状态,没有形成合力,无分工合作与统一协调,致使在时间、精力和经费上存在浪费现象,这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26]有学者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归纳为“组织上缺乏规范性、时间上缺乏连续性、学生参与上缺乏广泛性、教学方式上缺乏多样性、考核评价上缺乏系统性、活动结果上缺乏实效性”等六大不足,[27]这些归纳较具代表性。为此,学界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一是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组织保障。有学者倡议要与理论教学一样,“建立起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或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教务管理部门、院系(部)教务办(或成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教研室四级管理体系”,[28]同时“要纳入教学计划,有统一的大纲,有规定的内容和学分,有完整的课表安排,教师要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以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29]
二是整合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合力。相对于大学生的需求而言,实践教学资源始终是有限的,这就要求高校要懂得并善于统筹实践教学力量和教育资源,编制统一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形成合力。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实践教学资源,而且可以缓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时间安排上的困难,还可以解决组织和指导社会实践教学的力量不足等问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创造条件”。[30]为此,有学者提出五个结合,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31]有学者针对实践资金不足、教学资源短缺等问题,提出成立“两课”实践教学资源挖掘小组,建立“实践资源库”,由“实践资源挖掘小组”,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对象进行调研,对其过程进行摄像,建立并不断更新“实践资料库”,尽可能保持“实践资料”的原汁原味,拿回课堂让全体学生观看,让学生针对调查的问题进行研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32]
三是培养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态度和教学组织能力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事实上,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对任课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强烈的育人意识,还要具有自觉奉献的精神,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不仅具有组织策划能力,还要具有交往和指导能力。然而,“现有的‘两课’教师梯队情况还不足以适应有效组织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33]学者呼吁“只有系统地不断提高大学教师思想品德、理论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才能真正使‘两课’实践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34]
四是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基地是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只有基地建设好了,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持久性和规范性。有学者提出基地建设四大原则,即稳定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互惠合作原则。[35]有学者根据教学目的提出教学基地建设,即建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相关联的教学基地,建成与学生的思想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学基地,建成与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有关的教学研究基地,建成与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实践基地。[36]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除应有稳定的建设经费外,应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经过双方建设单位的讨论、协商,以协议书的形式确定各自承担的职责与义务,双方要加强联系,建立定期交流的制度。[37]
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由于教学理念和实际情况的制约,过去在教学评估体系中没有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因此学界普遍呼吁建立一套相对独立、完整、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作为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有学者提出从两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尤其要考评学生思维发展的变化。二是加强对教师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将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效果纳入评价体系,以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学者还进行了深入的学理探讨,指出: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考评的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实践的理论与人的本质思想;教育价值是教学客体满足教学主体需要关系的价值选择;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进行全要素考评,建立完善的评价模式。[38]
从总体上看,实践教学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愈来愈丰富,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还未进入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范畴的“主流”,或者说教育教学研究还缺乏对实践教学领域足够的关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战略定位严重不符,一些带全局性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作深入探讨:一是关于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需作科学的界定,教育部应组织专家深入研究;二是需要厘清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诸对范畴的关系;三是关于实践教学从大纲制定到组织动员、基地建设、指导实施、考评奖励等运作的规范化问题,以增强研究成果的操作性;四是需要在某课程、某领域、某方面、某层次研究的基础上,从全国实践教学的广阔视野作更高层次的理论概括与抽象,以指导全国的实践。
[1]陈勇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及其新框架的构建——基于南京高校的实证调查[J].辽宁教育研究,2008(11):124-126.
[2]柳礼泉.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66.
[3]孟彩云.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探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6):85.
[4]黄焕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界定[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6:99.
[5]马进甫.实践教学在“两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7-8):73.
[6]张国富,孙金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74.
[7]张国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涵义和基本方式[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75.
[8]李怀宇,郭 磊,朱 娴.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研究述评[J].中国大学教学,2008(9):74.
[9]白 玲.加强“两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尝试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3(2):107.
[10]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70.
[11]李凤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探索[J].经济师,2009(5):91.
[12]姚冬梅.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61-63.
[13]靳 诺.探索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增强公共理论课的实效性[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
[14]肖 芳.实践教学在“两课”教学中的作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71-172.
[15]林 藩.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要素[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6):117-120.
[16]谭丽娟,张多来.应当加强“两课”的实践教学[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68-69.
[17]张西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08.
[18]刘绍斌,刘卫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59-61.
[19]梁春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10-411.
[20]刘玉玲.谈对高职高专学校“两课”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164.
[21]周超光.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高职政治政治课教学模式[J].科教创新,2007(6):78.
[22]杜惠平,魏钢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J].中国德育,2007(2):49.
[23]刘文娟.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56-57.
[24]曹春梅.高校“两课”实验实践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初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31.
[25]阎占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8(11):179,181.
[26]王 进,皮海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7(2):45.
[27]倪先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微[J].黑龙江教育,2006(1-2):145.
[28]卿定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53.
[29]韩 毅,景 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5(1):72.
[30]王万江,鞠铁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2):8.
[31]张继梅.创新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44-145.
[32]窦 凌,金丽馥.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6(6):76-77.
[33]黄宏伟.提升认识强化实践——高职院校“两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49.
[34]李晓晴.关于“两课”实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6(12):80.
[35]陈 绍.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安康学院学报,2010(22):118.
[36]刘晋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刍议[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2-43.
[37]潘利红,黄文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0(3):36.
[38]刘 伟.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理论探索[J].前沿,2010(12):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