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太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的状况及我国应采取的策略研究

2014-04-10牟光宇

生产力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亚太区域国家

牟光宇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兴起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90年代又在亚洲刮起了区域经济合作的热潮。到今天,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促进国家经济繁荣,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方式。那么,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各国又应采取哪些策略来促进自身经济的腾飞,提高综合国力呢?这显然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着重探讨的课题了。

一、区域经济合作概述

所谓区域经济合作就是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组国家签订一定的协议,组成区域经济团体,共同维护经济政治利益,实现专业化分工和产品的交换。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生活世界化的产物和表现,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有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客观必然性。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各国的资源在这个经济合作体中得到优化配置,最终达到共同繁荣发展的目的。

学界向来不认为区域经济合作是最优的经济发展方式,这只是次优的一种方式。但是,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功,80年代以来自由贸易的发展又不尽如人意以及各种各样的贸易纠纷让经济学家看到了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于是,他们开始借鉴欧盟合作的经验,探讨区域经济合作。最后,得出了这样几个结论:

第一,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可以优化各国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空间资源等,区域合作组织中各成员国的经济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可以实现经济的互补。各国在资源上都有其缺点和优点,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可以扩大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效提高资源的价值和利用率,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各国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融合。

第二,区域经济合作扩大了市场环境,资本流动增强。区域经济合作使成员国的市场扩大了,而资本则在这个较大的市场上流动,流动性增强又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增强了经济活力,从而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腾飞。

第三,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协调对区域经济产生不良影响的生产活动。比如说:环境保护、国际交通等。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环境保护的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合作之后,就可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做好环保工作。

在学界,早期的区域经济合作理论有维纳提出来的关税同盟理论,后来,利普西、坎布、汪等人又发展了关税同盟理论。到今天,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三大主线开展的:第一,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的实现不可能是一步就完成的,而应是通过世界三大经济合作区(欧洲、亚洲、北美)的发展逐步走向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最终促进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第二,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应制定怎样的协议和规则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贸易冲突,实现和谐区域经济合作。第三,如何逐步扩大区域经济合作。

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贸易状况

(一)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而来的,既有政治方面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等。具体来说,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因素。90年代,冷战结束,亚太地区有了很好的经济合作环境。

第二,世界环境的变化。1950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来发展成为欧盟,是非常成功的一个区域合作例子。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亚洲国家急需成立自己的贸易同盟,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三,亚洲国家间的内部贸易增强。从80年代开始,亚洲国家的内部贸易增强,远远超过了对欧洲和北美国家的贸易。1980年,亚洲国家间的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为26%,1993年亚洲国家间的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已超过40%。这充分表明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亚洲国家区域间的投资迅速增加。1987年,亚洲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金额为49亿美元,1993年就增长到了440亿美元,而其中,亚洲国家间的投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比如说:1993年,日本在亚洲国家的投资仅占其总投资额的12.2%,1994年这个比重就已达到37.5%。

第五,亚洲国家间实行经济自由化正常。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纷纷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给区域经济发展增加了活力。而对外开放又带动了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是90年代亚洲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到今天,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贸易增强,亚太国家充分认识到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积极寻求区域经济合作,以促进各国的共同繁荣发展。

(二)亚太区域合作的格局与特点

亚太区域合作势头增强是从90年代末开始的。在1998年以前,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仅有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澳大利亚-新西兰进一步密切关系协定(CER)等几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亚太地区兴起了区域经济合作的热潮。就拿APEC来说,2007年,APEC成员国之间达成的FTA达27项,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达成的FTA有33项,还有42项正在谈判。从这些数字中就可以看出,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正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那么,到今天,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又有怎样的格局和特点呢?

第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于1992年成立,到2002年正式启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身是于1967年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最初的意愿是维护成员国的政治安全。2007年,恰逢东盟成立40周年,东盟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东盟宪章》、《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规定东盟经济共同体将于2015年建成。东盟不仅是经济组织,它更是政治、社会文化组织,未来将紧密围绕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展开建设。即将于2015年建成的东盟经济共同体将会极大促进其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从原来的政治、社会文化交流走向经济交流,有着非常好的经济合作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盟共同体将会成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并且通过多方面的经济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腾飞。

第二,亚太经合组织。这是亚太地区成了较早的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于1989年成立。到今天,亚太经合组织已历经20多年的发展,在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投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大部分成员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和保护协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透明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合作加强。亚太经合组织在未来还将继续扩大,双边贸易协定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而且,亚太经合组织也将成为亚太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将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建设。

第三,东亚峰会。东亚峰会是由东盟领导人发起的,第一次东亚峰会于2005年12月14日在吉隆坡举行,参加峰会的国家包括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又被称之为“10+6”。东亚峰会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透明的和具有前瞻性的论坛。东亚峰会是东亚地区的一个新的合作形式,致力于东亚一体化进程,实现东亚共同体目标。到了2011年,东亚峰会的参与国又增加了美国和俄罗斯,因此,东亚峰会又被称为“10+8”峰会。

第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该协定是由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个国家于2005年签署的,并规定于2006年5月28日正式生效。该协议规定:到2015年,成员国之间削减所有产品的关税。协议内容涉及到贸易。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合作。2008年,美国开始致力于加入TPP的谈判,2011年,日本表示将参加TPP。

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增加,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繁荣景象。除了前文所阐述的4个经济合作机制和平台外,还有“10+3”框架、五个“10+1”结构等,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多框架并存、竞争合作并存”的特点。而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说,世界经济重心明显东移,这又给亚洲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了动力和活力,充分展现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活力。

(三)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大大打击了亚洲国家经济,也给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入21世纪以后,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趋势越来越强。总体上来说,其未来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真诚合作。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亚洲国家都要致力于国家内部改革,致力于金融体系、贸易融资、企业模式等的调整,在真诚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并签订共同合作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就是真诚合作,大家只有站在统一的立场和角度,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得失,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合作才能顺利发展下去,才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才能增强各国的经济活力,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第二,加强经济技术合作。APEC的经济技术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发挥各国的经济优势,增强经济活力,从而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技术合作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可以使经济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成员国之间实现经济技术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价值,可以推进经济技术革新,从而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长远目标,虽然说会经历许多挫折和打击,但是亚洲国家仍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抱有信心,并通过自身调整和建设,努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繁荣发展。

三、我国应采取的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各国要通过内部调整和建设,努力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发展。那么,从中国的角度出发,应采取哪些策略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自身发展呢?

(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扩大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的生产能力低和市场狭小的缺陷逐渐凸显出来。经济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尽快扩大市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在当前形势下,我国要积极踊跃的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努力拓展海外市场,除了参与亚太国家的竞争和合作,还要努力寻求与其他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经济合作,逐步推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又给了我国扩大市场的巨大机遇,我国应积极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扩大市场,提高生产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的特征之一就是扩大市场,任何一个国家在当今时代里都不可能独立发展,闭关锁国。只有在相互交流中才能促进经济的腾飞,才能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促进社会文明建设。而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上与建国初期是天壤之别,社会文化方面亦是如此。而清朝的闭关锁国却给清朝带来了灭顶之灾。因此,我国应正确认识到经济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与更多国家的经济交流,努力扩大市场,促进中国经济走向世界。

(二)推动与边境国家的经济合作

我国幅员辽阔,与多国接壤,且与这些邻国保持着良好的国际关系。我国可以充分发挥长三角经济区的优势,努力加强与边境国家的经济合作,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与我国接壤的许多边境国家都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等优势,我国应积极寻求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经济活力,实现经济互补。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逐步走向发达国家,走向世界前列,那么就必须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合作。而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既能促进经济的进步,又能与周边国家建立起良好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治环境,使我国经济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迅速发展下去。而且,我国与边境国家的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入手,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各国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融合,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明建设,并促进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

(三)加强政策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我国要加强政策建设,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资,增强经济活力。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增强经济活力,我国应认识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吸引外资的重要性。加强政策建设,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与其他成员国加强政策协调,制定出大家竞争合作的统一的外资政策,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促进自身健康发展。应积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资源互补,促进大家的共同繁荣发展。

(四)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竞争力

教育竞争力逐渐成了一个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竞争力,而教育竞争力的核心是教育,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应努力加大教育投入,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每一个公民都能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和受教育的能力,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持,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水平,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强教育竞争力,增强劳动竞争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资产,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形象,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应做好规划设计,通过教育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来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更多的人能接受教育,鼓励人们积极探索和学习,发扬先辈的创新探索精神,发扬先辈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精神,积极引进教育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业务素质。

(五)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改善贸易环境

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上,我国应继续致力于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工业化水平,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技术引导的方式促进各行各业朝着深加工的方式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改变我国的出口环境。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信息技术与产业升级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传统工业的竞争力,促进社会分工的细化,丰富我国出口产品的种类,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改善贸易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

(六)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时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利益

目前,我国已与许多亚太国家建立起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建立了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今后,我国在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利益,从经济合作领域构建出与周边国家友好发展的关系,与周边国家建立互利互赢的关系。

从世界发展形势来看,世界发展重心东移,这充分表明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而亚太区域经济与中国经济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亚太区域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所以说,我国要努力加快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系统的内部建设,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与亚太国家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我国应认识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作用,但是,区域经济合作又不能是盲目的,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然后在目的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他国的合作,在合作中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利益,既要有经济利益,也要有文化利益,还要有政治利益。

(七)努力构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体系

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我国要突破地缘限制,努力拓展区域经济合作的范围,加大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构建特点突出、外延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充分利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和机制,比如说:“10+3”框架和“10+6”框架,利用国内较好的经济增长空间和人民币的区域化优势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密切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并引导亚太区域经济合作逐步走向更深的层次。

(八)加强交通网络建设

我国西南地区与众多亚太国家接壤,要密切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建设发达的交通网络是必不可少的。而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环境复杂,交通不够畅通。因此,国家应组织专门人员努力做好交通网络建设,在西南地区建立起发达的交通网络,与邻国共同探讨高速交通的收费标准,并推广人民币在交通领域的使用,放松物流业的限制,建设起与亚太国家密切交往的交通枢纽中心,从而推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交通条件。没有顺畅的交通,区域经济合作难以顺畅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魅力也就无法充分散发出来。而我国西南地势险要,交通不发达;而西南又与许多亚太国家接壤,与这些国家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应加快西南交通枢纽的建设,努力在西南建设出发达的交通网络,既促进我国经济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又增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活力,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亚太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应看到自身与亚太区域经济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加强内部调整和建设,努力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竞争力;加强西南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发达的交通枢纽;建立深广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体系,推动中国经济与亚太经济的共同繁荣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是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而亚太则是世界经济的重心,尤其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增强经济活力和动力,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逐步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最终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

[1]陈磊,曲文俏.APEC走向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分析——兼论中国视角[J].开放导报,2011(5).

[2]庄芮.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下的中国FTA战略[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3).

[3]王春燕.浅谈中国在参加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和反作用[J].管理观察,2012(4).

[4]汪占熬,陈小倩.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走势及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3(4).

[5]骆念蓓,孔令强.和谐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构建:合作与共赢博弈[J].对外经贸实务,2006(12).

[6]沈铭辉,周念利.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新领域: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J].太平洋学报,2010(2).

[7]王洋.中国、日本与韩国组建自由贸易区之可行性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朱辉.东盟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战略研究——基于贸易投资的区外依赖性[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猜你喜欢

亚太区域国家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
亚太6C通信卫星合同成功签署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美国亚太同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