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推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04-10姜竹青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姜竹青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 济南 25020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价值是指某一事物对人的有用性;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所持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核心价值观在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具有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基本价值导向和文化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是维系国家的精神纽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练,为凝聚当前多元状态下的思想指明了方向。

在当今社会思想文化日趋多元的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明显呈现多样化趋势。对此,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内化成他们的自觉追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加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第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也应是大学生做人、做事的基础。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引领,整合大学生日趋多样的价值观恰逢其时,对其今后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大学生,爱国就是要把伟大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勤奋学习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敬业就是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学有所成,全面发展;诚信就是诚实做人,老实做事;友善就是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崇德向善。

第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造就未来合格建设者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寄托在他们身上。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有2500多万人(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这样一支庞大的青年队伍,他们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科学知识,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应成为知识的精英和道德的楷模。在当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每一个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中去,使其内化成自觉行为,外化为自觉行动,为国家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第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正能量”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所谓“正能量”就是指能给人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使人不断追求积极向上的一种心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凝聚“正能量”、传递“正能量”的过程。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只有每一个大学生通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正能量”,才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第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始终把青年大学生团结在党的周围,是我们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任务和政治使命。当前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多元化的新趋势,必须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指导地位,筑牢学校这块思想阵地,使其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发挥学校各级党组织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政治优势,把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学习生活中去,着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及时听取他们的政治诉求,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党组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坚定大学生跟党走的信心和信念,不断壮大和巩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

第一,发挥理论武装的主阵地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主要必修课之一,当前高校应当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通过系统的理论灌输、宣讲、辅导、主题班会等为大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疑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不断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不仅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它时时处处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成长既依赖于自身的刻苦努力,也依赖于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明确的办学定位,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优雅宜人的学习环境,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等,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明意识,增强其审美和判断是非的能力。高校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优良文化建设,使广大学生在其中受教育、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贯彻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90后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书本知识长大的,他们缺少对社会的实践认识。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门到基层进社区,到农村进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助困扶贫、志愿服务、专业实践、公益活动、科技发明等,可以提高他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使其亲身感受到城乡差别、贫富差距等社会深层次问题。同时他们通过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的实践活动,不断地动手、动脑、用嘴,可以使其学有所用、学有所为。在与人民群众的了解、交流中,他们可以真切地受到感染,锻炼自身的毅力,培养自身的优秀品格,增强自身自觉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第四,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涵育作用。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特别是在人文、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这些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印有我们民族烙印的文化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和血脉,并已经成为世界人类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在全民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治理能力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人无信不立”的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等。对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汲取其营养和精髓。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大力发扬传统文化,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价值,让这些富含思想道德营养的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大学生的思想深处,增强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起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涵育作用。

第五,发挥审美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审美就是通过对美的感受、认识、理解来触动人的感情,使人的心灵受到感染,从而使人的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美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全面的人,全面培养人。

人类的一切认识活动,都是为了追求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大学生通过接受美的教育,可以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树立崇高的理想,进而塑造完美的人格。所谓拥有“完美的人格”的人是指思想、道德、情感、智力、能力和身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寻真、持善、求美是完善人格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美育的寓教于乐、以情动人、潜移默化等特点,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作品展示,使青年学生在美的环境、美的感受中受到熏陶,激起他们对价值规范和价值理想的追求,从而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提升人生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不仅是审美教育的目的,也是当下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