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友早期画报、画册探究

2014-04-10张慧丽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良友画刊大观

张慧丽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100871)

良友早期画报、画册探究

张慧丽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100871)

结合良友的创办和早期发展历程,梳理其除《良友》画报之外出版的其它各类画报、画册,论述它们在选题、内容、装帧、营销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它们在为良友赢得不朽声誉并奠定其日后发展基础中的重要作用。

良友 出版物 画报画册 近代出版史

良友(在良友的发展历程中,前后用过三个名称:良友印刷所、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及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本文简称良友)从1925年7月15日正式开张到1946年5、6月间宣告停业,见证了中国社会二十余年的风云变幻。良友以普及教育和宣扬文化为使命,通过出版印刷业来开启民智、富国强民。

良友早期的出版物以各类画报、画册为主,偏重于趣味,同时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注重商业销行。因当时的主事者伍联德别具只眼,故许多画报、画册不仅是首创,而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其中,《良友》画报以其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印刷、低廉的售价而成为中国画报之先驱,影响遍及大江南北,声名远播东南亚和欧美,获得了“良友遍天下”的美誉。由于持久巨大的影响力,《良友》画报一直备受学界关注;相对而言,除此之外的其它画报画册,则很少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故本文不再对《良友》画报进行赘述,而专注于论述其它相关画报、画册。

1 战役画报

良友出版的画册中有许多是以战争为题材的。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北伐军总政治部的领导和成员,大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郭沫若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当时总政治部组织人员拍摄北伐进军的照片,以后由梁得所编辑成《北伐画史》,由良友出版,到1929年已再版三次。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甚一日,良友搜集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照片,于1931年编辑出版了《中日甲午战争摄影集》,以此引起全国人民的警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良友立即编印了《日本侵占东北真相画刊》,封面照片为日兵入城,标题为“铁蹄辱我关山何时雪?”。其中有上海市民救亡大会及全国各地救亡运动的照片。同年12月15日,良友编印的《黑龙江战事画刊》出版。日军在未遇抵抗的情况下,侵占了辽吉二省,但在黑龙江却遭到马占山将军的抗击,此刊刊出马占山相片3幅。这两种画刊定价都是大洋五角。

1932年4月,良友编印出版了《锦州战事画刊》一册;“一·二八”事变后,又出版了《上海战争画刊》。1933年,良友出版了《九·一八国难纪念》《榆关战事画刊》两册。1934年,良友出版了《古北口回忆》一册。

1937年,作为《良友》画报的号外,公司推出了五日刊《战事画刊》,该刊从1937年8月至11月,共刊出19期。每册售价大洋一角。《战事画刊》是专为报道、宣传抗日战争而出的,它的出版周期只有五天,内容以战事图片为主,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必要时撰写长文来报道战争最新进展。如8月1日刊出第1期,封面是“我国军之高射机枪队与敌机作战”图,内有“日军挑衅,沪战爆发”栏,刊登虹桥事件及日方增调军队至沪的照片;有“上海战事爆发后面面观”栏,刊登虹口一带居民迁往内地及租界、上海银行放假两天、租界当局调出商团铁甲车和运输车以备战事、黄浦江下游一带被封锁的照片;有“在平汉路前线”栏,刊登廿九路正规军与便衣队开往前线、奋勇抗战的照片;有“日机扫射我民众”栏,刊登保定车站被炸毙的无辜民众、天津被炸毁的民房、工厂、闹市及南开大学的照片;有“举国一致坚决抗战”栏,刊登策划或指挥抗战的白崇禧、蔡廷楷、阎锡山、何健等将士照片;有“战时救护知识”栏,刊登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的照片。[1]

再如9月11日出版的第5期,封面是“我忠勇空军保卫锦绣山河”图,内有中国空军将士共立石刻宣誓抗战、在前线英勇作战、缴获的战利品的照片;有防空队测量敌机高度、高射炮射击敌机照片;有中国军队前线布防和前线军官的照片;有遭受轰击的东南女子体育师范学校、复旦大学图书馆、沪南高昌庙一带民房的照片;有甘乃光和茅祖权撰文读文安慰前方将士、上海童子军赴前线救治并看护伤员的照片。[2]

10月1日出版的第9期,封面是“现代武装之中华战士”图,内有中国军队在警戒线内布防、应战的照片;有上海民众纪念“九·一八”六周年、举手宣誓的照片;有前线指挥、督战长官的照片;有我军缴获敌军的装甲车、步枪、伪满军旗、地图、公文等战利品的照片。[3]

11月11日出版的第17期,封面是“上海妇女界代表亲赴阵地慰劳”图,内有日军大举进犯大场及西塔河桥宅后我军井然撤往预定防线、在第二道防线后的工事和战况的照片;有武汉各界恭迎殉职战场的郝锡九、刘铮磊灵柩莅汉的照片;有日机肆意轰炸我国文化机构、屠杀无辜民众的照片;有汉口市青年战时服务团团员自动加入各伤兵医院为受伤将士服务的照片;有数位女士向前线将士赠送寒衣、聊表寸忠的照片;有在被击毙敌军身上搜集到的千人缝、神符及佛像等、表明日军“畏死如鼠”的照片;有日军袭粤时数部轰炸机被击落、代价甚惨的照片;还有空军将士祝鸿信出院归队前与小明星陈娟娟的合影。[4]《战事画刊》售价较为低廉,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2 世界知识画册

良友出版的画册中还有许多是介绍国际知识的。

1932年,良友出版《世界奇观》,收182幅图片。

1934年《万有画库》开始出版,共出45集,内容广泛,读者可以通过照片了解各国史地、人物传记、科学、卫生、艺术、趣闻、电影、建筑、军事、教育、社会、体育等方面的情况,文字说明生动有趣,如《英太子画传》(第三种)、《狮之生活》(第四种)、《夜之巴黎》(第五种)、《世界人种装饰美》(第七种)、《希脱拉画传》(第八种)、《神秘的印度》(第十二种)、《纽约一昼夜》《伦敦的皇城》《东京市一瞥》等。这套画库为32开本,每册大洋三角,销售量很大。

1937年,“鉴于最近读者对于国际时事,特感兴味,[5]”因而创刊了《图画知识丛刊》,每本请一位熟悉某一国际问题的专家执笔,分析该问题的背景和起因,叙述事件经过,预测未来影响。每本约2万字,占30余页;另以约30页的篇幅刊载关于该问题的实地照片,图片编排很有系统,且有详细的说明。全书用上等道林纸精印,封面三色套印,32开本,定价一律二角五分。

此外还有《世界奇观》(1932年出版),《世界遗迹大观》(1933年出版)、《世界人种风俗大观》《苏俄大观》《意大利大观》(1934年出版)、《南洋大观》《活跃的苏俄》,以及《百科写真画集》(共12种)等。

3 其它摄影集

这一类的摄影集,可分两类:一类是综合性的,一类是专题性的。

综合性的摄影集,反映的是各个方面的情况,内容广泛。专题性的摄影集,只反映一人、一事,虽然涉及的面单一,但内容比较系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出版社和机关团体都有编印,其中以良友出版的最多。如1928年10月陈万里编成《故宫图录》第一集,收照片110幅,他本人拍的占十之七八,余为吴郁周等人所摄,还有几幅是复制品;又如介绍敦煌、千佛洞等著名古代艺术的《西陲壁画集》;此外还有《动物形象图说》《新广州画册》《闺秀丽集影》《人体表情美》《好莱坞巡礼》《全国运动会图画专刊》等专题摄影。

良友编印的综合性摄影集,比较著名的为《中国大观》《中华景象》和《中国现象》三种。

3.1 《中国大观》

1930年4月,伍联德、梁得所、明耀五、陈炳洪合编的《中国大观》出版,这本大型画册分刊三色、二色、单色图片共1000余幅,“远至古代文物,近至现今新创,罔不包罗,精华答本,蔚为大观”[6]。全书分美术、政治、军备、教育、农工商、交通、名胜、都市、建筑、家庭、妇女、儿童、体育、电影、戏剧、社会16大类,其中除美术类作品大部分为绘画外,其余15类全为摄影。每一大类之下分若干专题,专题之下又分若干细目,每一细目刊照片3、5幅多至10幅,辅以详细的中英文说明。文字上万,照片包罗万象,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状况。全书用百廿磅铜版八开纸精印,硬皮金边洋装,封面一色厚皮熨金字,共300多页。

《中国大观》出版前,在《良友》画报第44期刊登过预约广告,原价大洋二十元,预约只需十二元;并于《良友》画报第48期刊登宣传广告;出版后,大受欢迎,不到一个月初版即售罄,然后再版一次,不久又售罄,而且各方继续纷纷去函争购。为了答谢爱护良友的读者,公司于1930年11月又出第三版,并且在《良友》画报第51期用一整页的篇幅为“《中国大观》三版出书”作宣传,内有本书内容、本书体制简介,有减价售书说明,并在左下角附优待券,谓之“因此书销额颇大,此次成本较轻,故可减价出售,凡良友报读者,执有此优待券向敝公司面购或函购,均可照原价七五折计算。本书原价廿元,今七五折算,即只售十五元而已”[7]。去国多年的华侨,看到《中国大观》这本全面报道国内新气象的画报,感到既欣喜又自豪,也纷纷购买。

3.2 《中华景象》《中国现象》

虽然《中国大观》销量不俗,但伍联德并不满足于《中国大观》的成就,也由于《中国大观》销行之广,证明国内外人士对了解中国实况的迫切,他提出了组织一个全国摄影采访的计划。1932年9月15日,公司组织全国摄影旅行团,由《良友》画报总编辑梁得所、摄影师欧阳璞、张沅恒、司徒荣携带摄影器材,旅行路线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诸省三大区,经全国23个省市,拍摄山水风光、城市景色,历时九个月,行程五万多里,共拍摄到照片一万余张。任务完成后,为酬答各地人士对摄影团的协助和关怀,选了具有代表性的照片二百多幅,先后在上海、南京、汉口、北平、香港、广州、济南、开封、天津等地展览。这个介绍全国地方风物的展览会,当时也是一种创举,自然大受欢迎。各地报章也纷纷赞扬,认为是向国内人民全面介绍祖国风貌的一大盛举。除照片展出外,还要编印一本比《中国大观》更全面、更具规模、能显示中国各地风土和建设面貌的画册,这便是1934年出版的《中华景象》。

《中华景象》仍由伍联德主编,赵家璧、梁得所、张沅恒、马国亮、万籁鸣任助理编辑,陆上之任英文编辑。全书厚500余页,其中彩色版占40余页,另附文字十余万言,叙述全国各省之概况,全国统计表格也有十余幅。[8]所有的图片说明都用中、英文双语。全书纸张、彩色油墨、封面材料均于瑞典、美国等进口,用超厚磅电镀铜版纸印刷,清晰悦目,印刷精湛。画册选刊照片约2000幅,内容包括全国各省,分省分地区编排,共二十三大类。一省一地,先著文介绍概况,然后用照片具体说明。小八开本,474页,彩图约50幅,书后附全国地图及图表10幅。出版前在《良友》第81期、第85期封底上刊过宣传广告,并在第82期封底上刊出预约广告,每册原定25元,预约只收16元。初版时,预约已达2300册,因此,初版3000册半月内即告售完,立即再版。

《中华景象》出版后,还从万余幅照片中选出了有关中国传统美术的作品,分为《中国建筑美》、《中国雕刻美》、《中国风景美》各类,以原照片米色纸放大,分别装帧成册,受到摄影、美术爱好者的欢迎。此外,为适应一般读者的需要,还以《全国猎影集》为名,分册出版了《桂林山水》、《西北一瞥》、《圣地巡礼》、《颐和园》、《泰山圣迹》等普及本,每册刊照片60余幅,每册仅售3角,以利普及。

《中国现象》一书,有107章,用1000余幅照片,反映自“九·一八”以后几年国内的一些重大“现象”。用大量照片揭露日军侵略暴行和我军民英勇抵抗的情景。当时,天灾人祸频仍,人民缺衣无食,饥民载道,也有不少照片反映了这一悲惨景象。编者说,这部摄影集“是图画的中国近代史,是历史的图画故事”[9],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4 结语

良友的创办及发展,与伍联德分不开。伍联德是广东台山人,早年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附属小学,十年读完大学预科。毕业后拒绝了父亲伍礼芬对他留美深造的安排,决心到上海从事出版工作。1924年,伍联德进入商务编译所工作,在图画股编辑《儿童教育画》丛刊,先后工作了三年。离开商务后,他与在商务图画股工作的同事莫澄斋(广西玉林人)一起创办了《少年良友》,历经数次停刊复刊后终告失败。《少年良友》的失败教育了伍联德,他认识到要做出版工作,必须有自己的印刷所,才能减轻成本、不受制于人。后经过当时上海女子商业银行董事长谭慧然女士的担保和介绍,伍联德得到了一笔银行贷款和三部十分优惠的德国印刷机,盘下了北四川西路鸿庆坊的一间一楼一底石库门面,改名为良友印刷所,于1925年7月15日正式开始营业。之后,他又从广州请来老同学余汉生共同经营,伍任总经理,余任经理兼会计。伍联德对印刷原本外行,创办印刷所后,他则经常守在印刷机旁边,向印刷工人学习,兢兢业业,毫不放松,力求把外面接来的印件印好,使顾客满意。这种作风,一直到后来事业大大发展了,他当上了总经理之后,仍然保持不变。以这样的负责精神经营印刷业,印件自然优美,大受顾客欢迎。加之余汉生很善于理财,初期的良友虽是个小小的印刷所,招牌却打出来了,营业状况日好一日。初创时的良友印刷所和商务印书馆一样,以承印社会印件为主,如为各大学印制毕业年刊等。

在良友的印刷事业走上轨道之际,伍联德便将眼光投入下一步的发展上。他希望创办一份自己的杂志,但这个计划遭到同伴的反对。同伴觉得应该尽力维持处于上升势头的印刷业务,不应当冒险投资于没有把握的新领域,不成功的话还会影响印刷业务。但是,伍连德是一个极富冒险精神、说干就干的实业家,同伴的反对并没能将他的念头打消。1926年2月15日,连伍联德也承认是冒险的新型画报——《良友》画报诞生,并且一炮打红。这本画报闯开了中国甚至全世界大型综合性画报的大道,出版后很快就风行海内外,取得了极大成功。正是这份画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为良友赢得了千万读者;也正是这份画报在商业上带来的丰厚利润,使良友完成了由印刷向出版的转移,并由此跻身当时的名社之林。[10]

1927年1月,良友租下了北四川路上的双开间铺面和后部工厂办公室房屋,并开始扩大业务。以《良友》画报的良好开端为基础,公司首先在期刊出版领域开疆拓土。这一年先后推出了《艺术界》《现代妇女》《体育世界》《良友银星》《中国学生》等定期刊物,均受到读者的欢迎。除《良友》画报和定期刊物以外,伍联德别具只眼,还开拓了许多同业所没想到的出版物。如《北伐画史》《孙中山纪念画册》《济南惨案画册》《故宫图录》《西陲壁画集》《世界遗迹大观》等画册,它们偏重艺术性和知识性,最先以图片形式向广大读者介绍世界见闻,因而也取得了成功。此外,良友还得风气之先,搜集、印行了许多中外电影明星彩色图片和外国名曲及流行歌曲,这些出版物因棋先一着、成本轻、销路大而获利甚丰。

总的来说,在赵家璧入主良友前,其专业出版方向是画报画册,主事者是伍联德,公司所在地偏处北四川路,在业务或人事上与当时四马路上的中小进步书店很少交易或接触,因此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对它比较放心,进步的文化界也没有重视它。在这种环境下,良友得以安宁并日益发展壮大。

在民国时期众多的民营出版社之中,良友并不是一家大牌出版社,只算得上中小型社中的一家。它既没有教科图书,也没有儿童读物,它的书目也远不及商务印刷馆、中华书局及其它许多书店那么繁多。但是,良友的许多出版物都别具一格。在早期,良友以出版画报、画册为主,注重趣味性、知识性、通俗性。正是早期这些受众面广、同时又极具特色的画报画册出版物,不仅为良友赢得了不朽的声誉,也为其日后进一步壮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1〕 战事画刊[J],第一期,1937年8月20日

〔2〕 战事画刊[J],第五期,1937年9月11日

〔3〕 战事画刊[J],第九期,1937年10月1日

〔4〕 战事画刊[J],第十七期,1937年11月11日

〔5〕 良友画报[J],第126期封底,1937年3月15日

〔6〕 中国摄影家协会.其他题材的摄影集EB/OL].http://www.cpanet.cn/gcms/end.php?news_id=6305.[2014.2.25]

〔7〕 良友画报[J],第51期,1930年11月

〔8〕 良友画报[J],第85期,1934年2月15日:封底

〔9〕 中国摄影家协会.其他题材的摄影集[EB/OL].http://www.cpanet.cn/gcms/end.php?news_id=6305.[2014.2.28]

〔10〕 吴永贵,王静.靠特色求生存发展的出版机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J].出版史料,2004(4):98

Research on Early Pictorial and Picture Album of Liang You

Zhang Huili

Combining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Liang You,the article overviews the various pictorials of Liang You except for Liang You Pictorial,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these pictorials in the selection of topics,the contents,the designing,and the promotions,and summari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se pictorials in winning honors for Liang You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Liang You;Publications;Pictorial;Modern publishing history

G255.2:G239.29

A

张慧丽(1983~),女,博士,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良友画刊大观
大观的艺术 艺术的大观——小记横空出世的横山大观
你有病吗
小猕猴学习画刊
小猕猴学习画刊
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画画刊》
聚天下良友 琢百世美玉
旧媒体
人与事/大观
用《良友》来修复记忆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