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培养和发展

2014-04-10姚纲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态椭圆美的

姚纲

心理是感觉、知觉、情感、意识、个性的总称,是实践的产物.所以健康的学习心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和发展的.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学,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心理

教育学指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心理学指出:人的心理具有自觉性与能动性.学习目的越清楚,自觉性与能动性就越强,心理状态越佳.这就是目的性对学习心理的指导作用.反过来,心理状态越佳,学习越自觉、越主动,效率就越高.这就是心理学习的反作用.

一位教师一上课直截了当地讲:我们今天学习“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为什么要学?学了它有什么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心理状态下,听教师传教式的讲话.另一位教师则作如下引课:我们已经知道30°、45°、60°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你能不查表求出cos15°、cos75°的值吗?学生先是沉思,接着讨论.在教师引导下,转化为寻找cos(α±β)与α、β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指出:“下面我们就来探求cos(α+β)求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内在的自觉性、主动性被老师了了数语挖掘出来了.

二、教师树立好的教态,减少学生负诱导的心理.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进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敞开的心扉和能引起共鸣的情感,而这些又与教师的教态密不可分.好的教态,使学生倍感亲切,无拘无束,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不良的教态,使学生产生紧张、恐怕甚至反感的心理.教师的教态应具有:①亲切真诚的微笑表情;②自信传神的眼目表情;③热情自然的真实表情;④简朴得体的衣着.

面部表情是教态中最值得注意的,表情过于严肃,学生产生惧怕因而敬而远之.教态不好或表情较差,刺激学生大脑皮层发生兴奋,中和了学生应接受的信息,产生负诱导作用,人在选择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依照第一次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去选择,心理学上把这种先入为主的选择情感叫做情感依附.情能成为鼓舞人行动的力量.教师应成为健康情感的传播者,努力提高学生情感效能.因此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有激励性,还要情感化.

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数学教学不应当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形成,更重要的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索.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既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又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创见的问题要给予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并肯定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成功感.

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两个数叫不叫数列?”

师:“请你用数列的定义判断一下,相信你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是数列.”进而再问:“象1,2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

师:“想想看,这两种数列是怎样定义的?”

生:“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的一项之差(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从定义出发,你认为等差(比)数列至少有几项?”

学生明白了.于是我当众说:“关于甲同学提出的问题,问得好,大家想到没有?” “没有!”此时这位同学已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此后该生的数学成绩稳步上升.

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美的存在,美化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健康学习的心理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鉴别、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数学蕴涵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的简洁美,命题的准确清晰美,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统一美等.

数学美虽然是一种自然的、真实的美,但它不像艺术美那么外显,教学中要努力挖掘、精心提炼数学教材中各种各样的美.例如,在推导椭圆方程时,首先得到:(x+c)2+y2+(x-c)2+y2=2a.

这就是椭圆方程,但它不符合数学美的“简洁性”的要求.因此,必须化简,得到:x2a2+y2a2-c2=1.它比原来的方程简单多了.但还不合数学美的要求.为此,令a2-c2=b2(b>0),于是得到:x2a2+y2b2=1.这就是椭圆的标准方程.

妙得很!a正好是椭圆长半轴的长;b正好是椭圆短半轴的长.这样,引进的数“b”有着鲜明的几何意义.而且方程具有“对称美”,体现了美与真之间的统一美.

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像力,细细品尝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从而陶冶思想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健康的学习心理.

四、培养兴趣,强化学生随意注意的心理

兴趣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特征,是人们从事某项工作是一种良好情绪.青少年时期的伽利略,父亲安排他学习艺术,可他对数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常常偷偷地在医书中夹上欧几里德几何和阿基米德的数学书.这种对数学的炽热的追求,使他后来发现了单摆振动的等时规律.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就能自觉地控制自己,为之追求.

心理是感觉、知觉、情感、意识、个性的总称,是实践的产物.所以健康的学习心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和发展的.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学,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心理

教育学指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心理学指出:人的心理具有自觉性与能动性.学习目的越清楚,自觉性与能动性就越强,心理状态越佳.这就是目的性对学习心理的指导作用.反过来,心理状态越佳,学习越自觉、越主动,效率就越高.这就是心理学习的反作用.

一位教师一上课直截了当地讲:我们今天学习“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为什么要学?学了它有什么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心理状态下,听教师传教式的讲话.另一位教师则作如下引课:我们已经知道30°、45°、60°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你能不查表求出cos15°、cos75°的值吗?学生先是沉思,接着讨论.在教师引导下,转化为寻找cos(α±β)与α、β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指出:“下面我们就来探求cos(α+β)求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内在的自觉性、主动性被老师了了数语挖掘出来了.

二、教师树立好的教态,减少学生负诱导的心理.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进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敞开的心扉和能引起共鸣的情感,而这些又与教师的教态密不可分.好的教态,使学生倍感亲切,无拘无束,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不良的教态,使学生产生紧张、恐怕甚至反感的心理.教师的教态应具有:①亲切真诚的微笑表情;②自信传神的眼目表情;③热情自然的真实表情;④简朴得体的衣着.

面部表情是教态中最值得注意的,表情过于严肃,学生产生惧怕因而敬而远之.教态不好或表情较差,刺激学生大脑皮层发生兴奋,中和了学生应接受的信息,产生负诱导作用,人在选择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依照第一次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去选择,心理学上把这种先入为主的选择情感叫做情感依附.情能成为鼓舞人行动的力量.教师应成为健康情感的传播者,努力提高学生情感效能.因此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有激励性,还要情感化.

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数学教学不应当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形成,更重要的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索.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既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又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创见的问题要给予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并肯定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成功感.

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两个数叫不叫数列?”

师:“请你用数列的定义判断一下,相信你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是数列.”进而再问:“象1,2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

师:“想想看,这两种数列是怎样定义的?”

生:“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的一项之差(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从定义出发,你认为等差(比)数列至少有几项?”

学生明白了.于是我当众说:“关于甲同学提出的问题,问得好,大家想到没有?” “没有!”此时这位同学已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此后该生的数学成绩稳步上升.

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美的存在,美化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健康学习的心理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鉴别、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数学蕴涵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的简洁美,命题的准确清晰美,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统一美等.

数学美虽然是一种自然的、真实的美,但它不像艺术美那么外显,教学中要努力挖掘、精心提炼数学教材中各种各样的美.例如,在推导椭圆方程时,首先得到:(x+c)2+y2+(x-c)2+y2=2a.

这就是椭圆方程,但它不符合数学美的“简洁性”的要求.因此,必须化简,得到:x2a2+y2a2-c2=1.它比原来的方程简单多了.但还不合数学美的要求.为此,令a2-c2=b2(b>0),于是得到:x2a2+y2b2=1.这就是椭圆的标准方程.

妙得很!a正好是椭圆长半轴的长;b正好是椭圆短半轴的长.这样,引进的数“b”有着鲜明的几何意义.而且方程具有“对称美”,体现了美与真之间的统一美.

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像力,细细品尝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从而陶冶思想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健康的学习心理.

四、培养兴趣,强化学生随意注意的心理

兴趣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特征,是人们从事某项工作是一种良好情绪.青少年时期的伽利略,父亲安排他学习艺术,可他对数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常常偷偷地在医书中夹上欧几里德几何和阿基米德的数学书.这种对数学的炽热的追求,使他后来发现了单摆振动的等时规律.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就能自觉地控制自己,为之追求.

心理是感觉、知觉、情感、意识、个性的总称,是实践的产物.所以健康的学习心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和发展的.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学,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心理

教育学指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心理学指出:人的心理具有自觉性与能动性.学习目的越清楚,自觉性与能动性就越强,心理状态越佳.这就是目的性对学习心理的指导作用.反过来,心理状态越佳,学习越自觉、越主动,效率就越高.这就是心理学习的反作用.

一位教师一上课直截了当地讲:我们今天学习“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为什么要学?学了它有什么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心理状态下,听教师传教式的讲话.另一位教师则作如下引课:我们已经知道30°、45°、60°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你能不查表求出cos15°、cos75°的值吗?学生先是沉思,接着讨论.在教师引导下,转化为寻找cos(α±β)与α、β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指出:“下面我们就来探求cos(α+β)求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内在的自觉性、主动性被老师了了数语挖掘出来了.

二、教师树立好的教态,减少学生负诱导的心理.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进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敞开的心扉和能引起共鸣的情感,而这些又与教师的教态密不可分.好的教态,使学生倍感亲切,无拘无束,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不良的教态,使学生产生紧张、恐怕甚至反感的心理.教师的教态应具有:①亲切真诚的微笑表情;②自信传神的眼目表情;③热情自然的真实表情;④简朴得体的衣着.

面部表情是教态中最值得注意的,表情过于严肃,学生产生惧怕因而敬而远之.教态不好或表情较差,刺激学生大脑皮层发生兴奋,中和了学生应接受的信息,产生负诱导作用,人在选择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依照第一次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去选择,心理学上把这种先入为主的选择情感叫做情感依附.情能成为鼓舞人行动的力量.教师应成为健康情感的传播者,努力提高学生情感效能.因此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有激励性,还要情感化.

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数学教学不应当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形成,更重要的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索.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既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又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创见的问题要给予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并肯定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成功感.

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两个数叫不叫数列?”

师:“请你用数列的定义判断一下,相信你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是数列.”进而再问:“象1,2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

师:“想想看,这两种数列是怎样定义的?”

生:“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的一项之差(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从定义出发,你认为等差(比)数列至少有几项?”

学生明白了.于是我当众说:“关于甲同学提出的问题,问得好,大家想到没有?” “没有!”此时这位同学已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此后该生的数学成绩稳步上升.

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美的存在,美化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健康学习的心理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受、鉴别、欣赏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数学蕴涵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的简洁美,命题的准确清晰美,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统一美等.

数学美虽然是一种自然的、真实的美,但它不像艺术美那么外显,教学中要努力挖掘、精心提炼数学教材中各种各样的美.例如,在推导椭圆方程时,首先得到:(x+c)2+y2+(x-c)2+y2=2a.

这就是椭圆方程,但它不符合数学美的“简洁性”的要求.因此,必须化简,得到:x2a2+y2a2-c2=1.它比原来的方程简单多了.但还不合数学美的要求.为此,令a2-c2=b2(b>0),于是得到:x2a2+y2b2=1.这就是椭圆的标准方程.

妙得很!a正好是椭圆长半轴的长;b正好是椭圆短半轴的长.这样,引进的数“b”有着鲜明的几何意义.而且方程具有“对称美”,体现了美与真之间的统一美.

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像力,细细品尝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从而陶冶思想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健康的学习心理.

四、培养兴趣,强化学生随意注意的心理

兴趣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特征,是人们从事某项工作是一种良好情绪.青少年时期的伽利略,父亲安排他学习艺术,可他对数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常常偷偷地在医书中夹上欧几里德几何和阿基米德的数学书.这种对数学的炽热的追求,使他后来发现了单摆振动的等时规律.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就能自觉地控制自己,为之追求.

猜你喜欢

教态椭圆美的
打破平衡
b=c的椭圆与圆
巧用点在椭圆内解题
美的校 美的人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极限思想在椭圆问题中的应用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