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4-10庞继彦
庞继彦
(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庞继彦
(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情况,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患有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开颅手术;临床效果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之一,其发病原因多由于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1]。目前,颅内动脉瘤多采取两种方法进行治疗,血管内栓塞和开颅手术,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患有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DSA检查和头颅CT予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在48~72岁,平均为60岁,男25例,女15例,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在45~68岁,平均为56.5岁,男27例,女13例。参照Hunt-Hess分级,Ⅰ级17例,Ⅱ级28例,Ⅲ级32例,Ⅳ级3例。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均无手术治疗禁忌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等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患者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后进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在肝素钠的作用下,采取可脱微弹簧圈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瘤体颈比后以及瘤颈与载瘤动脉最佳角度,在路图引导下进行栓塞治疗[2]。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选择翼点入路直接开颅,将硬脑膜剪开后,通过显微镜对侧裂充分的显露,将脑脊液经过侧裂池和颅底各个脑池缓慢的放出,将额叶、颗叶牵开,经过侧裂对颅底的Willis动脉环,到达动脉瘤,解剖分离动脉瘤和周围组织,在显微镜观察下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夹闭。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临床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良好(4~5分)、较差(2~3分)及死亡(1分)。良好(轻偏瘫、脑神经瘫痪和其他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神经功能缺失)、较差(中度偏瘫、失语、精神错乱,或者其他影响日常活动或不能工作的神经功能缺失)、很差(昏迷或者严重神经功能缺失,患者需家属或护理人员照顾)。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
对照组出现迟发性症状血管痉挛17例,2例出现脑梗死。观察组出现迟发性症状血管痉挛8例,出院时完全恢复。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在破裂之前多均有一些先兆症状的出现,其中以头痛和眩晕最为常见,但均无特异性,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咳嗽等,甚至在睡眠过程中,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因为破裂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发现[4],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目前治疗方法多采取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开颅手术治疗能够看清肿瘤的大小及周围血管的分布情况,治愈率较高,但开颅对患者的损伤较大,风险较高,有损伤脑组织和周围血管及神经的可能,对患者要求也较高,对于高龄患者,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为禁忌证。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器械应用的发展趋于成熟,血管内栓塞治疗应用较为广泛,可以大大降低了动脉瘤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5]。我院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组研究表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优点在于进行在血管内进行操作,对脑组织损害小,不会造成神经功能损害和导致颅内感染的发生;血管内栓塞治疗时多数不需要阻断载瘤动脉,术中应用抗凝治疗,减少了脑梗死的发生;血管内栓塞治疗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影响较小,且术后恢复快;对于年龄偏大,全身情况差的,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为治疗的首选。国内外研究表明,对于颅内动脉瘤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也有一定的缺点,对于一些较大的肿瘤处理较为困难,会出现栓塞不全、再通等风险,对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其主要并发症包括颅内动脉闭塞、动脉瘤栓塞后再出血、穿刺部位发生出血、迟发型症状血管痉挛等。
综上所述,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采取适合的手术方法,血管内栓塞手术相对来说,疗效较为明显,且并发症少,预后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1] 钟文军.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30):6238-6239.
[2] 文红波,杨炼球,孙学志,等.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38 (4):309-313.
[3] 张应春,时国兵,肖世勇,等.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6):15-16.
[4] 芮奕峰,徐德明,万默各,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70例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104-116.
[5] 李云龙,李爱民,殷杰,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48例报告[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4):32-33.
R739.41
B
1671-8194(2014)09-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