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探究
2014-04-10刘影
刘 影
(郑州人民医院疼痛诊疗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探究
刘 影
(郑州人民医院疼痛诊疗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目的对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运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100例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5 μg,观察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 mg和芬太尼5 μg,每隔5~10 min,追加一次静脉注射,注射芬太尼5 μg。患者睫毛反射过去后插入胃镜进行检查。结果对照组在胃镜经过咽喉的时候以及进行胃镜检查时与观察组相比HR增快,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MAP)比观察组要高,不良反应比观察组多,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时使用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可以有效减轻胃镜检查给具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带来的痛苦。
咪达唑仑;芬太尼;无痛胃镜检查
目前世界上用于诊断消化道疾病的检查方法很多,而胃镜检查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但是,传统的胃镜检查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不仅花费时间长,而且患者出现不适反应还给胃镜检查增加了难度,在此基础上,无痛胃镜检查技术应运而生[1]。无痛胃镜检查以无痛苦为基本要求,检查时间短而且检查结果更为准确,能大幅提高对肠胃道疾病患者诊断的效果。本文对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静脉麻醉时单独使用芬太尼和使用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的效果,旨在为无痛胃镜检查提供更好的麻醉方式,现将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的100例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7.5岁,平均病程为2年左右。
1.2 方法
根据患者意愿,将100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单独静脉注射芬太尼,观察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胃镜检查前8 h患者禁用食物和水,采用左侧卧位,在右上臂静脉通道均速输入乳酸钠林格液,在麻醉前的2 min进行鼻导管给氧,直到胃镜检查结束,给予患者每分钟流量高于2L、低于5L的氧气。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5 μg,观察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 mg和芬太尼5 μg,每隔5~10 min,追加一次静脉注射,注射芬太尼5 μg。等患者睫毛反射过去后插入胃镜进行检查。两组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胃镜检查的时间方面差异性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1.5 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 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在胃镜经过咽喉的时候以及进行胃镜检查时与观察组相比HR增快,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MAP)比观察组要高,见表1;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观察组多,见表2。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胃镜经过咽部时、具体胃镜检查时以及胃镜检查后5 min,两组患者的HR和MAP差别明显,对照组的HR比观察组快,MAP比观察组高;从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来看,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明显比观察组多。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MAP、HR的变化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及次数
3 讨 论
胃镜是目前用于检查和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方式,传统的胃镜检查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不仅花费时间长,而且患者出现不适反应还给胃镜检查增加了难度,更重要的是,传统胃镜的检查方式让不少患者产生了恐惧心理,对其望而却步,拒绝进行胃镜检查以至于耽误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严重后果[2]。随着新型麻醉技术的发展,无痛胃镜检查技术诞生并投入到实际的消化系统疾病检查和诊断中。无痛胃镜检查的优点很多,主要是检查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检查结果更为准确,而且检查的全过程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3]。因此,有更多的患者倾向于接受无痛胃镜检查,这大幅提高了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和诊断的成效。
[1] 许靖,郑铨.丙泊酚伍用芬太尼麻醉用于门诊胃镜检查术[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17(10):567-568.
[2] 祝义军,万礼仪,付华,等.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纤维胃镜、结肠镜检查的麻醉处理[J].四川医学,2010,23(2):130-131.
[3] 章挺俊.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0):2565-2265.
[4] 苏振波,李龙云.丙泊酚靶控输注技术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4):588-590.
[5] 李晓玲,杨晓蓉.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21):150-172.
R573;R614
B
1671-8194(2014)09-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