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2014-04-10王瑞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神经功能

王瑞莲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 河源 517000)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王瑞莲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 河源 517000)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收入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内科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30 d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的肢体运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Ρ<0.05);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比对照组显著(Ρ<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患病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情况,而且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其效果好于常规治疗和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影响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出现的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常由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临床可主要表现为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但以运动障碍为主,常可出现偏瘫[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会新发脑卒中,而在幸存者中约70%~80%的患者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2]。因此研究如何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是我院神经内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措施后,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收入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女14例,男20例;年龄为58~86岁,平均年龄为(72±3.5)岁;观察组女18例,男16例;年龄为61~89岁,平均年龄(70±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情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Ρ>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包括消除致病因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改善缺血区血液供应、促进脑微循环等各项对症护理。

对照组不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72 h后进行康复锻练,主要包括给予体位变换训练,应嘱患者在对患侧肢体进行按摩的同时进行健侧的平卧位与侧卧位的交替,1次/2小时,以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还要对患者进行关节的训练,指导患者由易到难,由被动到主动,循序渐进的进行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随着患者肌张力的逐渐恢复,可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的伸直与屈曲运动,进行躯体的平衡锻炼。待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指导进行站位训练,可先在家属或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扶物站立,逐渐不再扶靠,并嘱其进行下肢交替抬高练习及横向移动训练。待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平衡时,进行步行训练,可先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原地踏步训练,逐渐进行缓慢步行,当恢复到可自行步行时,可在家属或护理人员的陪同下缓慢独自步行[3]。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评估。②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hina stroke scale,css)评分。

1.4 疗效评价指标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独立行走,生活能自理;有效:症状明显好转,可扶拐杖行走,部分生活自理;无效:病情无改善或加重、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ΡSS17.0软件处理统计全部实验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以Ρ<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状况比较

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BI评分比较(χ—±s,分)

2.2 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S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CSS评分比较(,分)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Ρ<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4 16.01±1.24 15.09±1.23▲对照组 34 15.53±0.98 14.23±0.67

3 讨 论

脑卒中的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老年患者发病后不仅会影响到神经功能,还会引起偏瘫,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

脑卒中康复治疗在它整个治疗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早期进行康复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半暗带大约能存在48 h,而在此时期内进行锻炼,可使半暗带稳定或向正常组织转化[4],这就为早期治疗及功能锻炼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因此我们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探讨其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的肢体运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Ρ<0.05);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比对照组显著(Ρ<0.05)。因此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患病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情况,而且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其效果好于常规治疗和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1] 王慧萍,陈京立.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干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08-210.

[2] 胡乔冰.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4):16.

[3] 王慧萍,陈京立,郭园丽,等.住院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8B):1210-1213.

[4] 胡乔冰.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4):16.

R473.74

B

1671-8194(2014)10-0214-02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神经功能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