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诊疗分析

2014-04-10肖海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0期
关键词:肝叶复杂性肝胆

肖海成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邵阳 422001)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诊疗分析

肖海成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邵阳 422001)

目的探讨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诊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经手术治疗后结石残留2例,结石残留率为3.57%。与手术前对比发现,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复杂性肝胆管结石可经腹部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经肝叶切除术治疗后临床疗效较满意,患者胆汁淤积症状可明显缓解或消除,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复杂性肝胆管结石;临床诊断;肝叶切除术;治疗效果

复杂性肝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肝胆疾病,肝胆结石患者既往有胆道手术史,但出现结石残留、复发、反复胆管炎发作、各种不适当的胆肠吻合需再次手术;结石分布于两侧肝叶;合并高位胆道狭窄、Caroli病、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胆道肿瘤等均属于此类范畴[1]。临床诊断和治疗较为棘手,我院采取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临床疗效较满意,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6.73±5.82)岁;体质量48~75kg,平均体质量(62.74±4.58)kg;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8例。

所有患者均有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临床表现,经腹部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结石分布于左右肝叶,其中单纯Ⅱ段结石7例、单纯Ⅳ段结石5例、Ⅱ、Ⅲ段结石14例、Ⅱ、Ⅳ段结石4例、Ⅲ、Ⅳ段结石6例、Ⅱ、Ⅲ、Ⅳ段结石20例;其中合并肝内外胆管狭窄40例。所有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心、脑、肺、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等患者。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接受手术,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常规进行胆道探查,根据术前检查结果确定结石部位,行左外叶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右前叶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右肝段部分切除术、双侧多区段肝切除术等。左肝外侧叶切除者采用包裹缝闭断面,右肝后叶切除者采用碳化缝闭胆管断面,术毕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T管引流,5~7 d后拔除。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7 d[2]。术后1个月行胆管造影检查。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的差异性。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Ρ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Ρ<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手术治疗后结石残留2例,结石残留率为3.57%。与手术前对比发现,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比较(

表1 手术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比较(

注:与手术前比较,*Ρ<0.05

组别 总胆红素(μmol/L)直接胆红素(μmol/L)间接胆红素(μmol/L)手术前 125.47±20.25 28.85±4.67 45.62±6.56手术后 15.21±3.63* 3.22±1.05* 11.68±3.12*

3 讨 论

肝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已有的临床研究认为其与胆管细菌、寄生虫感染、胆汁滞留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生细菌感染时可产生大量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与内生性葡萄糖醛酸苷酶相结合,促进结合型胆红素水解,从而生成大量游离胆红素,沉淀于肝内胆管从而形成结石。胆管炎性狭窄、胆管畸形是引起胆汁滞留的主要原因,发生梗阻后近端胆管内压力升高,胆管发生扩张,使胆汁流动缓慢,有利于结石形成。

肝胆管结石病变较为复杂,是肝胆外科的一个棘手问题,患者肝胆道结石广泛分布,肝叶或肝段多发生梗阻,并伴有萎缩。结石呈多发性,常规取石术难以完全取净。由于梗阻、胆管反复炎性刺激的影响,肝胆管结石患者常伴有二级以上肝胆管狭窄或囊性扩张,合并慢性炎症或脓肿,肝内胆管的解剖复杂多变。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增加胆管癌变的风险[3]。

目前临床治疗原则是取净结石、解除狭窄、通畅引流。保守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以肝叶切除术为首选术式。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术不应强求结石一次取净,术中如发现铸形结石或结石嵌顿,应谨慎小心,尽量避免胆管受损、出血。术毕建立通畅的胆汁引流,为术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4]。

既往临床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主要局限于左肝病变,较少采用右肝叶或肝段切除。右肝管位置较深、显露困难,操作复杂,且右肝管部位的结石易出现肝段萎缩,引起萎缩-肥大复合征,肝脏发生逆时针方向转位,增加了手术难度。复杂性肝胆管结石常伴有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侧支血管复杂,从而增加手术难度[5]。近年来随着肝胆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辅助器械的完善,右肝叶或肝段切除术在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多[6]。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营养不良、肝功能严重受损者术前应积极治疗,给予营养支持和护肝治疗。待营养不良、肝功能严重受损得到纠正后方可进行手术治疗。合并急性胆管炎症不宜在急性期手术,需要控制炎症后再行手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手术并发症和危险。

本研究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效果较满意,仅2例患者发生结石残留,其余患者均达到了良好的疗效。与手术前对比发现,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均明显下降,提示胆汁淤积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本研究结果表明:复杂性肝胆管结石可经腹部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经肝叶切除术治疗后临床疗效较满意,患者胆汁淤积症状可明显缓解或消除,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1] 陈述良.20例肝胆管结石临床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187-188.

[2] 梁力建,李绍强.复杂肝胆管结石诊断和治疗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7):542-544.

[3] 董学凡.肝叶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2):93-94.

[4] 王槐志,何振平,别平,等.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47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7):566-567.

[5] 袁阳春,林嘉瑜,蔡旭柔.术中术后使用纤维胆道镜辅助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附66例报告)[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0,10(5):339-340.

[6] 卢军华,杨田,杨广顺,等.右半肝切除治疗右侧及双侧肝内胆管结石[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6):609-613.

R575.6+<2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0-0078-022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4)10-0078-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0-0078-02

猜你喜欢

肝叶复杂性肝胆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ERAS理念下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腹腔镜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规则与非规则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对比分析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